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买房?农耕文化影响了草窝也是家。
【导读】自己的房子和家的概念被等同起来,或者成为家的基础。于是我们发现,有那么多人等着买,买得起的想买,买不起的拼命赚钱等着买。人们一波接一波,拼命买房。去庙里,善男信女一般会在庙门口买一根或几根大香,点上,许个愿,虔诚地放在神像前。佛教门前,卖香的小贩在摊位前陈列着各种香符,静静地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群。来拜佛的人,为了表示对佛的敬意,让佛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买香。结果虽然香的价格有点贵,但是为了表示我的诚意和方便,我还是买了一个正在燃烧的香炉插在佛前。且不说佛陀没有享受到人们给他的贡品,而是商贩先从人们那里得到了“贡品”。在农村,儿子想娶老婆之前。父母会想尽办法攒钱,盖房子,然后给儿子准备一个房间和一些家具结婚。在农村,要娶媳妇,必须有房,但不能没有。你不能搭个帐篷就结婚。如果你搭个帐篷,就可以娶个媳妇。那是草原上居无定所,讲究一顶大而豪华的帐篷的蒙古族和游牧民族。那是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大部分是农业人口。房子只是一块上面有建筑的土地。这就是所谓的房子。有房娶媳妇,可以关上门,让别人看不到。于是就成了家。结婚意味着有房有女。城市。城市是政治权力的外在形式。古代城市有区域管理政府,区域监督治理,城市有城墙,起到防御作用。这座城市是一个贸易场所,也是商人的聚集地。城市周围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现代城市。没有墙。城与城已经交融,所以城与城不分,称之为城。在农村建房,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找一块合适的地,审批下来,就可以开始建房了。房子的成本是建筑材料和施工队的钱。自建自用,没有流通。在城市买房子,买地,然后设计,然后审批,最后销售,这是一个市场过程。高成本高风险。所以,城里的房子贵!绝大多数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和农村有关系。比如前段时间新闻里报道,上海有女青年,有房无贷也愿意嫁。也就是说,你不仅要有房子,还要欠银行钱。这反映了一种农村意识。农民住自己的房子,是因为在村里基本租不到房子。在城市,人们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来创造价值。流动性强,人和建筑都是为行业服务的,所以建设成本也高。如果前辈没有通过奋斗买房,有多少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可以不贷款买房?贷款买房的人不多。中国人的婚姻观是继承自农村的,有房才能结婚。如果是租的,对不起,那不行。房子是别人的,住着别扭。为了给孩子娶媳妇,父母通常会预留一定的资金。这些钱有的用旧布包着,有的直接存银行,有的作为黄金买在箱底,就是为了给孩子结婚做准备。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钱给孩子买房或者付首付,或者那些孩子不想要父母的钱,就要靠自己奋斗,等待机会的到来,或者慢慢攒钱,于是人们结婚越来越难,越来越晚。买房已经成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共同目标。等不及了,就想办法。或者和朋友聚会,自己掏钱,从银行贷款,开始买房。于是,房地产市场化后,中国的人们开始买房,那些暂时买不起房的人,都在兴奋地买房。这个城市的房价一涨再涨。所谓供求决定价格。自己的房子和家的概念被等同起来,或者成为家的基础。于是我们发现,有那么多人等着买,买得起的想买,买不起的拼命赚钱等着买。人们一波接一波,拼命买房。在农村,房子都是自己的,因为在农村,房子和自己打工的地在一起,房子不够住。他们只会重建房屋,一般不租房也不租房。在城市里,同样的中国人,觉得要买房才能当家,家的地块农村和城市差别不大。租来的房子肯定不是你的家,中国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既然老一辈都在攒钱买房,年轻一代也在准备买房。如此庞大而强烈的市场需求,其中蕴含着强烈的情绪,房价必然会上涨,而且会涨得很惨。中国盖房、结婚、生子的观念传承了几千年,怎么可能轻易改变?计划经济时代,房子是分配的,看不到这个概念。那时候结婚几乎都是分房子。未婚的人住在宿舍或者和家人住在一起。而且结婚了,至少有独立宿舍。中国人对房子的观念在当时是被忽视的。在市场经济时代,中国人固有的房子观念得到了释放。买房是结婚生子的一部分。中国人对生活的直观感受是,他们有吃、有住、有工作,还有一个传宗接代的配偶。房子是人生过程中的一环。如果房子不是你自己建的,那么至少应该是你自己的,你才会觉得舒服。而更多的发烧友,面对飞涨的房价,开始有了最原始的冲动,要自己建,自己建不了,就聚集一大群人自己建。于是就有了像于这样的个人建筑呼叫器。最初的动力还是基因里的冲动,想自己建一个“窝”。无法抑制,生。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烂草窝。这表明中国人对房地产的拥有比使用更感兴趣。在游牧文化的影响下,西方更注重使用而非占有。我们比较了游牧民族和中国蒙古族的实用主义。游牧的蒙古族,因为常年在草原上迁徙,换草原放牧,所以他们的住所不是土木结构的固定房屋,而是便于拆卸的帐篷。蒙古人不在乎在哪里生活,在哪里放牧,那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的家就是脚下的草原。再比如,以前一个蒙古族男人可能有好几个兄弟* * *娶老婆,生出来的孩子只叫大哥和爹。而如果大哥死了,那么哥哥一般会娶嫂子。这对于农耕社会产生的儒家思想指导下的汉族居住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正常的。当然,蒙古人现在基本都被汉人同化了,这种一妻多夫很少见。中国人有很强的家的观念。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是我自己的,我更喜欢。这是农耕民族显而易见的意识。意识形态属于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从出生开始灌输的观念,在研究对错之前,就已经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指引着我的思维方式。农耕民族追求安定幸福,主张安身立命,非常重视和平与土壤。我热衷于获得自己的、可继承的不动产,倾向于在居住地谋生。我不认可人口流动和租房。我称之为流动性漂移,其中有悲伤的感情。但是在游牧文化的影响下,西方崇尚自由快乐,根据自身发展选择合适的地方,所以很多西方人即使有了孩子也租很多。一般只有老了才会在一个地方定居养老。所以西方人买房的主体是中老年人,而中国买房的主体是年轻人。西方人结婚,买不买自己的房子无所谓。西方人也虽然想买房,但被认为是财富积累或家庭理财。西方人买房不仅仅是为了结婚。而中国大多数人买房是为了结婚,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这和村民对房子的看法是一样的。所以中国并不富裕的年轻人就成了买房的主体,而且这个主体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父母的支持。一方买房,各方都支持。哪怕买房的不是年轻人。大多数中老年人买房是为子女结婚做准备。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婚姻,子女的婚姻,还是结婚,买房至少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强调自己物品的拥有。投资投机的人,只看到市场前景,投机别人的这两个原因。中国人学会了西方的贷款消费,但没有学会西方的自由精神。因此,全世界都应该对中国人的购房热情感到惊讶。是农耕民族对家庭的强烈感情,寄托在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上。感性太多的市场,就像宗教信仰一样狂热。中国的房子是不卖的。然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速,必然会使人们的房子观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得多样化。然而,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被认为是农业人口的占有欲大于使用欲的住房观念。童大焕谈“房子”对中国人的意义。今天,在媒体和一些意见领袖对高房价的大声夸大下,中国人不是为了房子而活,而是为了自由而活。看来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是一个梦想被高房价扼杀,或者说想成为房奴的群体。但如果仔细分析社会上的各类人群,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在抱怨高房价,至少年轻人比例最高的群体是这样的?农民工,一直默默无闻地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可能很简单,就是养家糊口,抚养孩子。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房价,因为在工作的城市买房对他们来说可能太奢侈了。他们不能指望政府给他们廉租房,大多数人也不指望自己能很快买房。大部分都是工作后存钱,然后回老家农村盖房子或者回老家县城买房。它不仅是一个罕见的奇迹案例,也是中国草根梦不灭的标志之一。说明所谓的好运总是偏向跟风的人。如果只谈住房,今天中国绝大多数人已经拥有住房,无论是大城市、中小城市还是农村。住房问题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不能像汽车等财产一样自由流动,是像土地一样的不动产。人们希望在他们工作的地方拥有独立产权的房子,所以每个人都抱怨高房价。一些所谓的意见领袖为了成为流行的意见领袖,并不致力于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意见,而是在刻意提供越来越激进的意见?在广场效应中,观点越激进,总能获得越多的掌声。但结果往往是为小众赢得了话语权和名气,却失去了所有人的事业。因为越激进越有广场效应,理性在这个时候就退出了。为了迎合民意,在政策还没有搞清楚哪里的房价高,哪里的房价低,谁相对高,谁相对低的时候,就一次又一次地一刀切地进行房地产调控。哪里能收到预期的好效果?这就是房地产调控十年无果的原因!至于所谓的经济适用房,是在人口流动剧烈的背景下,人们不断“抛弃”现有的房子,奔向新的地方。那么,哪里提供经济适用房好,这样政府的责任才能履行?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经济适用房要么是浑水摸鱼,要么是某些权贵的“国家负福利”。况且,所谓的物价水平永远是相对的。有些人买不起伦敦和迪拜的房子,但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对他们来说可能很低;有些人买不起北京上海的房子,但家乡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对他们来说可能很低。高房价还是有市场的,甚至还有人排队买房的新闻,只能说明有人买得起这个高房价。别人买不起,要么是自己创造的价值不够,要么是社会不够公平,没有用足够的财富回报他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随着每年春运人口的增加,外商众多的“首都春运热”也成为一个风景点。据上海《解放日报》消息,每年春节前,许多留在浙江老家的老人都会携带密码箱,将子女从西班牙等国汇来的欧元取出或结汇,帮助子女在国内投资买房或用于家乡公益事业建设。欧元成捆地堆积在各大银行的地上。在浙江青田,外地人士赚的钱多,刺激当地房价飙升,堪比省会杭州。县城黄金地段房价甚至高于每平方米3万元,一般地段均价也在1.5万元左右。放眼整个浙江,“首都春运热”的规模更大。约600万浙商在省外发展。2010年,他们创造的商品总值和增加值接近2.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浙江省的GDP总量。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身体的居所在屋内,灵魂的居所在天边。房子只是他们努力追求梦想的必然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