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斯皮尔伯格感知生命的光辉杰作,让人性美大放异彩。你怎么想呢?
不仅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大奖,还受到了影迷的追捧,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
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众文化的内容,而不是人们看不懂的神秘文艺。
他在2011拍摄的《战马》,也典型地体现了斯皮尔伯格非凡的导演能力和电影拍摄特点。它以一战为主线,描述了一个人和一个动物从相识,然后分离,最后又复合的故事。
让我们通过《战马》中的几个镜头来欣赏一下斯皮尔伯格大师级电影的叙事和艺术特色。
镜头一
在未开垦的绿地上,两匹马尽情嬉戏,是一种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和谐。
在拍卖会上,退休老兵特德冒着富人收回土地的风险买了一匹好马。他的儿子艾伯特负责训练这匹马,并给它取名为乔伊。
影片一开始就详细描述了艾伯特和乔伊的生活和成长。英格兰风景如画的远方天空和草原,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无忧无虑,宁静而美丽。
名人,即使是普通租客,也是彬彬有礼,彬彬有礼。
一望无际的牧场,绿油油的草原,羊身上叮当作响的铃铛,虽然房屋简陋,却充满了希望。
斯皮尔伯格电影所带来的美感和审美对象的属性应该作用于审美主体,引起审美主体的生理反应。
影片运用了色彩、色调、光线、构图、镜头、动作、人物、蒙太奇、拍摄角度、音乐、声音等多种电影语言。让观众的审美主体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从审美活动中获得生理和心理的体验和感受,他也感动了观众。
斯皮尔伯格电影的基调决定了电影的主题倾向。
影片中,战马和广袤的土地,这两个元素在斯皮尔伯格的摄影风格中,荒野之美不言而喻,这也让整部影片的基调变得深沉。
同时,在电影故事的展开中,出现了同样美丽的法国乡村,如天堂,硝烟与枪炮声的前方;前者清新而富有诗意,后者血腥而极度紧张。
在整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用极其娴熟的色彩蒙太奇展现了大自然的闲适宁静(亮绿色)和战争的残酷压抑(深蓝灰色)。
影片结尾的血色夕阳,其效果类似于《乱世佳人》中,斯佳丽从佐治亚的红土地上站起来,告别痛苦,接受现实,奔向明天。
光的灵活运用成为斯皮尔伯格的一个重要特点。
然而,这并不是史诗战马的唯一启示。
镜头2
故事进入了以马的角度看战争的阶段。
战争爆发后,乔伊被艾伯特的父亲卖给了一名军官。军官在一次战争中阵亡,所以乔伊落入敌人手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但在战争中,有很多有良知的人不希望乔伊的命运受到残酷战争的伤害。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挽救乔伊的生命,包括两个小男孩,一个做果酱的德国老先生和她天真善良的孙女。
然而,乔伊的命运注定与战争有关,他和黑马都没有逃过德军的突袭。
乔伊被德军强征为战俘,用作拉枪的马。
在多匹马被压死累死后,一边看着受伤的黑马被绑起来拉炮,乔伊像英雄一样冲上前去,替黑马接下了这份可能让它送命的工作。
行进中,乔伊与大黑马并肩而行。当大黑马筋疲力尽时,他的马低下了头,但乔伊依然正常。德国兵把马的头抬起来,可是一松手,黑马就耷拉着脑袋。
无奈之下,士兵们把两匹马牵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这时,大黑马已经撑不住了,躺在地上不起来了。
就在这时,一轮红日从乔伊身后射来,黑马在乔伊的哀号中死去。
光看标题《战马》就能根据标题知道一二个故事的数量。
马的忠诚,马的潜力,马的兄弟情谊,马的勇敢,都是通过斯皮尔伯格励志而冷静的情节来阐释和说明的。
《战马》改编自英国作家迈克·莫博格1982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获得惠特布莱德图书奖(现科斯塔文学奖)亚军。此后多次被改编成舞台剧和广播剧,在英国很受欢迎。
有了通俗的故事,更关键的是讲故事的方式,也就是叙事技巧。
斯皮尔伯格的法宝之一就是用准确的电影语言讲述准确的电影故事。斯皮尔伯格用非个人化的叙事方式阐述了他夸大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手持摄影和剪辑方法。
这种别出心裁的叙事手法的好处在于,它将一个故事融入了故事本身的事件和人物,甚至是观众本身。电影其实就是用镜头的眼睛而不是观众的眼睛去观察电影世界,去发现世界上的人和事。
斯皮尔伯格在电影《战马》中也运用了叙事主体的奇异叙事风格。观众在观看他的电影时,目光被整部电影中出现的场景牢牢吸引,甚至带入电影的故事发展,直到电影结束。
在他的电影中,观众感受不到叙述者的存在,而是在全知的焦平面和剧情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去理解电影所讲述的一切,体验视听享受。
镜头3
乔伊的搭档黑马因伤势过重死亡。乔忍住悲痛,躲过了敌人坦克的追击。在无人区,他终于被层层铁丝网困住,摔倒了。
乔伊被铁丝网困在了无人区。在战斗中,英国士兵看到了被困的乔伊。他们轮流为生命垂危的乔伊吹口哨。最后,为了救乔伊,两个敌对的英德士兵友好地站在一起,帮助他脱离困境。那一刻,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战争突然变得毫无意义。
最奇妙的是,德国兵对身后的战友喊了一声“我需要一把剪刀”,然后立刻往战壕里扔了六七把,落在水坑里,让人觉得很感动。
乔伊获救后,在决定乔伊属于谁的时候,战争双方都采取了非常绅士的方式,像朋友和兄弟一样道别。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眼睛被毒气毒死的艾伯特在急救站与面目全非的乔伊重逢。
当时,艾伯特听说急救站里有一匹神奇的受伤马。他立刻想到了乔伊,并试图吹哨子训练乔伊。
乔伊回应,高兴地跑向主人。当年的誓言“无论你去哪里,我都会找到你”,犹在耳边。充分表达了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斯皮尔伯格真是一位伟大的导演。他用这样温馨的场景、简单的对话、友好的告别,表达了战争、和平、人性这样深刻的主题。
亲人、敌人、战友、陌生人之间,欢乐是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体现温暖的主线。
为了帮助乔伊走向自由,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甚至可以握手言和,成为朋友。
对乔伊和他的主人的认可也体现了斯皮尔伯格叙事结构的戏剧性特征。在这一幕中,斯皮尔伯格也比较批判了工业时代人性的冷漠。为了救治伤员,军医可以对乔伊视而不见,不做预诊,然后草率下令开枪,因为他认为乔伊没有利用价值。
但在乔伊和艾伯特相认后,医生终于意识到乔伊是艾伯特的朋友,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实现了人性的升华。
镜头4
战争结束了。
按照规定,乔伊将被拍卖,他的战友们凑钱希望艾伯特能把乔伊买回来。
拍摄的那一刻,做果酱的德国老先生以65,438+000的高价为孙女买下了乔伊,但爷爷看到乔伊和艾伯特的深情后,还是把乔伊还给艾伯特。
阿尔伯特和乔伊在黄昏时回到家乡,拥抱他们的母亲,于是电影结束了。
艾伯特;养大它的农场男孩;尼科尔斯;北萨默塞特志愿骑兵队队长,骑马奔赴前线;照顾好它的巩特尔和迈克尔兄弟;艾米莉;一个法国女孩捡起它,想教它跨栏;切断铁丝网的英国和德国士兵挽救了它...这些人有的死了,有的活了下来,各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不亚于战争。
毕竟历尽千辛万苦后的重逢,是令人欣慰的。
只要和你爱的人在一起,生活就能继续。
就像明亮的夕阳和漆黑的夜晚,总会有黎明。
在好莱坞电影的结局中,正义战胜邪恶是必然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的品质,世界会欢庆,恶势力终将落败,满满的正能量。气氛总是令人愉快的。
斯皮尔伯格吸收了经典好莱坞的经验,知道如何把握观众的心理,所以他不断让这种结局出现在他的电影中。在这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还运用了他一贯擅长的象征手法,让影片中的主角乔伊能够突破重重障碍,甚至让角色看起来像一个普通但勇敢的士兵,做着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但这种经历和结局却是观众认为并期待在银幕上看到的。
这部电影不仅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的伤害,也反映了导演对人性的思考。通过战争中的各种画面,人性之美熠熠生辉。
斯皮尔伯格对世界、人类的存在和文明的悲哀进行了反思,并以高超的摄影技巧和一贯的电影创作风格创作了这部电影。
在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战马》输给了艺术家,无缘最佳影片,但它仍然是一部具有时代特征和感知生活能力的辉煌力作。这是史蒂文·艾伦·斯皮尔伯格写的又一部战争史诗,旋律动人,感情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