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结束时间,起因,侵略者,主要罪行,签订条约,抵抗。

时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6月1840 ~ 8月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0个月~ 1860 10个月。

原因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对古代封建中国的侵略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由英国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称为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渐衰落。清政府依然以“天国”自居,目中无人,闭目养神。与此同时,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是他们拓展海外市场的目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中国人凭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中国优于国家”的保守思想,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一直很少。外商为了牟取暴利,从华南走私大量鸦片进入中国,鸦片进口量从道光即位之初的4000箱增加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前的40200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败坏了官员管理,导致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缺。道光延续了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仅没有得逞,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了朝野人士的警惕。

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部分主权造成了严重损害,鸦片战争开启了西方帝国主义此后百年的侵略历史。随着社会问题的加剧,自清中叶嘉庆、道光年间开始,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严重问题,包括土地兼并、人口过剩、贪官污吏等。但川楚宗教叛乱后几十年的和平,让当时的社会问题烟消云散。鸦片战争虽然直接影响的地区不多,但是打击了清朝的权威,很多社会问题逐渐显现,间接促成了太平天国的崛起。对知识界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士大夫并没有因为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没有向一直被鄙视的“洋人”取经。此外,由于五口通商,口岸商人(或简称买办)比普通知识分子更早开始学习西方的东西。战后十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2.鸦片走私正在增加。3.形成外国商品的倾销局面。4.自然经济结构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瓦解。5.苦力贸易盛行。6、新阶级胚胎的诞生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战前,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规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有效地排除了外国商品的侵略。战后,“公库”制度被废除,通商口岸增多,关税主权丧失。廉价的外国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益成为帝国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国。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1,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起源65438+9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从“康乾史圣”的巅峰跌落,封建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宋学”和“国学”逐渐走向死胡同。然而,发端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等人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却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种经世思想的兴起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思想变化的主要表现。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促使一批具有敏锐政治眼光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探索和寻找摆脱中国社会困境和危机的良方。一方面,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对国计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主要是为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所以仍然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经世致用之学,主张学习西方技巧。“不变者才是道,变之不可复者也。”*这种反道而势的观念,并没有走出清初启蒙思想家的封建思想藩篱,也使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处于肤浅的初级阶段。2.战前经世派的团体与代表——龚自珍:战时——林则徐;战后-魏源3。实际应用的社会思潮的作用:文人风气的改变。经学-经学应用传统知识结构-现代知识结构传统思维方式-变革思维方式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开端的理论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的特权,疯狂地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瓦解。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的国家,清政府可以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行使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主权受到多方面的侵犯,已经失去了完全独立的地位。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独立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战后,洋货涌入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被破坏。中国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失去了经济独立的地位。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一对矛盾——增加了,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中国革命与中国* * *生产党》)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内容和形态,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开始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也决定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4.危害:1)白银的大量外流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管理,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2)腐化清朝的统治机构;3)削弱军队的战斗力;4)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方便了外国势力的入侵。5)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5.结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和战后中英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国军舰入侵南京下关河,切断了清政府的粮食供应路线,清政府被迫和谈,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