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部讽刺性很强的政治电影。与1984相反,体现了对资本主义最深最深的恐惧。最令人寒心的是,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

如果机器人成为生产力的主力军,那么自由劳动就变得无足轻重,很可能掌握机器的资本家就成了拥有一切的领主,而不掌握机器的其他人就没有了意义(因为没有工作需要劳动),造成贫富差距严重,人格不平等。社会主义社会或者粗放的人民资本主义会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社会不过渡到这个阶段,机器生产力就会爆炸,那将是一场噩梦。

石慧中学的大部分资产来自国家资金。剩下的区,也就是批量生产体育英雄的区产生的财富,真的毫无意义,连个零头都没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科技、军事在内的京城所有实力对其他12区都是压倒性的。?

主人公所在的地区是渔猎经济,甚至不是农耕。人类社会主体在公元前1000年进入农耕经济。其产能只是象征性的。还有首都。至少领先现代文明几十年。除非压迫者的良心发现,否则反抗永远不会成功。最简单的道理就是12地区的大人都死了,首都没有影响力。石慧中学的大部分资产来自资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不了用核弹把12区全部炸掉,只留下几个幸存者滋生贡品。

《《饥饿游戏》》是一部青少年小说,它采用了有限的叙事模式,这是电影难以直接复制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影片中对各个地域场景的直观构建和对比,对主角以外的人的针对性描写,以及声音和特效的运用,都是小说所无法企及的。

(《电影叙事角度与视听意图分析》季乐)

原著小说中,从外面看直播、导师商量对策寻求赞助、游戏设计师控制竞技场、总裁与设计师的阴谋对话等环节都没有出现,都是原著电影。这其实降低了非书迷理解剧情的难度,但也让一些观众觉得之前的铺垫很无聊,因为缺乏心理描写而无法入戏。

从小说一开始,这就是一部和大逃杀完全不同思路的电影,不适合比较。如果要比较的话,应该和《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比较。这是一部针对年轻人的商业片,里面的“政治隐喻”有些幼稚,很难伤人。PG-13的评分也说明不会在“杀人”上投入太多笔墨,人家也是想赚钱不想吓孩子。其实原著小说比电影还要血腥。说导演阉割了暴力元素,刻意绕过R级,一点都不为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饥饿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