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双年展
双年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它的制度化和同质化成为国际艺术反思和批评的焦点。“巡回排练”试图以上海为文化“基地”,检验双年展在不同机制和平台上的学术思维,探讨展览作为“展示-生产”场域的内部边界、与社会空间的关系、当代艺术的社会参与以及机构批评史对展览系统本身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巡回排练”是对当代艺术展览体系的反思,并从这种反思中优化双年展的展览机制。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最大的特点是学术结构,学术结构是本次双年展的载体。本次双年展以“排练”为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跨学科的艺术生产模式。本次双年展将从剧场和排练的跨主体性出发,强调创作的群体互动,促进当代艺术家特定场景的探索和呈现;第二,当代艺术作品的过程,这是更有吸引力和更有效的视觉文本;第三,巡展,以流动性和动态作品为主,是展览的一种新的模式和结构,注重主题的探讨,最后把成果带回上海主会场。范迪安
馆长
1955出生于福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中国美术馆馆长、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从事20世纪中国艺术研究、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美术馆研究。著有《当代文化情境下的水墨本色》,主编《中国当代艺术:1979-1999》、《世界艺术院校教育》、《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等丛书。
自2000年以来,他致力于向世界介绍法国艺术。他策划过的重要展览有:城市建设:2002上海双年展(上海,2002),第50届和51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兼首席策展人,20世纪中国绘画展(中法文化年),以及。5438年6月至2005年2月调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提出“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主持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2006年年会,策划大型当代艺术展览走向海外,如《开放的中国艺术》(俄罗斯)、《展开的现实主义:80年代以来的大陆油画》(台北)、《漂浮:中国艺术的新一代》(韩国)、《中国:面对现实》(奥地利)、以及。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演出策划和2009年60周年成就展整体策划。中国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美国《时代》杂志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被美国《艺术与投资》杂志评为“影响世界艺术的50位名人”之一。
李雷
馆长
1965出生于上海,现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市青年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96以来,主要从事中国抽象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力求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国际上成熟的抽象艺术语言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抽象艺术的道路。作品有禅花系列、忆江南系列、意象武夷系列、醉湖系列等。一次在中国,北京上海;美国纽约;德国法兰克福、林茨;荷兰阿姆斯特丹、梅尔、博克斯;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个展。著名海洋油画家李磊,《中国当代艺术家传》李磊,《诗意的抽象》,当今中国当代艺术家李磊,天远水远。
近年策划管理的重要展览有:上海青年艺术展(1999,上海)、上海春季艺术沙龙(2003,上海)、上海抽象艺术展(2004,上海)、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上海)、第七届上海。
高
馆长
1976出生于山东,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和策展实践。
近年来,他参与策划了许多大型学术展览。包括一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年),《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年),《显微镜: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年),《黄盒子:中国空间的当代艺术与建筑》(2006年)。近年来,高世明还编辑出版了《视觉的思考》(2002)、《地球的边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的视觉报告》(2003),即将出版专著《镜子与面具:现实与现实的视觉研究》(2009)。
华艺
助理馆长
1977出生于上海,现就职于上海美术馆双年展办公室,策划项目。
参与策划协调:《果冻时代》(上海,2007)、《影像的故事——安特卫普古典与新世纪大师展》(上海,2009)、《果冻时代》(安特卫普,2009),参与协调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2000)、第四届上海双年展。上海)、解读阿姆斯特丹现代艺术展(2003年,阿姆斯特丹,上海,新加坡)、玄学2003 (2003年,上海)、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年,上海)、古刚果王国文物展(2004年,上海)、以及”。上海)、艺术方力钧(上海,2007)、第七届上海双年展(上海,2008)、艺术徐江(上海,2009)、台湾省艺术新生代(上海,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