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大会成为全国性话题。小学生如何学习古诗词?
第一,喜欢读古诗,进入诗的境界
诗歌的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有些古诗很难理解。即使理解了诗歌的含义,也很难进入诗歌的意境。如果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会觉得枯燥。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对古诗词失去兴趣。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拉近古诗词与生活的距离,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使之易于阅读,乐于背诵。
1.音乐班都: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古诗词的意境有时候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如果音乐在课堂上运用得当,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歌唱,更容易融入诗歌的意境。比如在《送别》《送别》等送别诗中,我以《送别》《陪伴》等轻音乐伴奏,再加上声情并茂的古典诗词朗诵,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感人的情境,让他们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声音,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在现场,通过想象达到了“触景生情”的效果。
2.绘画入门:有些古诗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绘画,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事半功倍。小学生喜欢画画,尤其是“创作画”。基于这一特点,在学习古诗时,可以把握“诗中有画”的特点,尝试用语言的方式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画;请根据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画一幅或几幅图来表达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记得学《新城徐工店》这首诗的时候,我一边唱,一边引导学生在黑板上依次画出稀疏的竹篱、远处的小路、像伞一样的绿树、飞舞的蝴蝶、金黄的菜花,学生们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主角——奔跑着、活泼天真的孩子。在欣赏图片时,许多学生发现,当孩子在金色的花椰菜的海洋中抓住蝴蝶时,很难找到美丽的蝴蝶,因此,他们更好地理解了“飞入花椰菜无处可寻”
3.唱读:诗歌伴随着音乐,优美的曲调可以营造特定的场景,将学生带入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时,我找了一些学习古诗词的磁带,磁带上为《春晓》《鸟鸣溪》等优美的古诗词配上了音乐。我和同学反复听,认真学唱。每个人都兴致勃勃。他们一边唱,一边快速背诵古诗,印象深刻。
4.竞赛阅读: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竞赛。竞争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经过一个阶段的古诗词背诵,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背诵情况,巩固所学的古诗词,我做了游戏和比赛。如:古诗接龙游戏,抽签背诵,看谁背的多,等等。对表现突出、背诵认真的同学进行阶段性评判,及时表扬奖励。
第二,嚼字赏诗
文字是内容的骨骼,感受是感受。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写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由于诗多,很多诗不能给出正确的解释,所以古诗词中的很多词句只能理解,不能用文字表达,晦涩难懂,值得反复咀嚼。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教学的技术性和准确性,这样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从而破坏古诗词的整体美感。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以文传情”,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进而理解诗歌的艺术美。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情绪,通过自己的情绪来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情绪的琴弦被拨动起来,让他们共同进入一种或喜或悲的情态。这就要求老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充满情感,像诗歌的眼睛一样紧,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理解诗歌。第二,教师要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和人物入手,启发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一首诗的感情,还要欣赏诗中某些词语的感情色彩。比如古诗《题西林壁》中的“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寓意深刻,很有哲理,很难解释。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展示了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风景图片,于是庐山雄伟、奇特、多彩的景色从正面、从远处、从侧面、从近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各种姿态和魅力,再通过展示“作者为什么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引导孩子反复阅读古诗词,大多数孩子会一下子掌握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的结合,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往往寓于客观景物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他们的“环境”,让学生“懂其灵”、“懂其意”,体会古诗词的艺术美。
第三,重视发展,将古诗词运用于生活。
在古诗词教学中,课后的延伸也很重要,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孩子对古诗词的形式、意境、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会给他们一些指示和指导,触动他们的写作灵感,让他们学习诗词中的写作手法,改写诗词,可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美的理解。
(一)依托诗歌题材,积累诗歌。
比如学了《刘永》这首诗,设计可以展开如下:
老师可以在这里提问:《二月春风》就像一把小巧玲珑的剪刀。除了剪柳叶,它还能剪什么?可以借助诗词补充一下吗?根据老师的格式:剪梨花(就像春天的大风,在夜里起来,吹开万株梨树的花瓣),学生可能会回答:剪粉红色的杏花(一个红色的杏从墙上出来),剪绿色的草,(野火不会完全烧毁它们,它们在春天的风中又高了起来),剪明亮的桃花(竹子外面的三两个桃花)...
这样做对他们的积累、意境以及古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依托诗歌题材,大胆创新。
解放小学的一位老师在《致王伦》一诗教学的最后这样启发学生写诗:
老师:诗中的告别场景太感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告别的画面,比如朋友转学,亲戚远行...你会在哪里看到告别?
卫生(吵闹地):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
老师: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每个人一定都有很多话要说。请向作者学习,为他们写一首送别诗。
学生的灵感被激发出来,纷纷模仿古诗,开始自己创作。上交的作品也各有特色,有的甚至让人爱不释手。这不就是他们自我超越、自我革新的过程吗?课间时常听到学生改写古诗词:种橘是午,流汗是橘,苦果在手。春天蚊子到处咬,晚上点蚊香,死了多少蚊子...像这样充满童趣的诗歌,是儿童古诗词创新的萌芽,值得我们鼓励。
总之,古诗词的价值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还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古诗词教学有赖于教师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轻松地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神圣殿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