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骑若”典故的由来

张骞是汉代著名的外交家。汉代把甘肃玉门关以西的河西走廊和新疆称为西域,有36个国家分散在广大地区。匈奴人(蒙古人的祖先)当时住在这个国家的北部。匈奴是游牧民族,以水草为生,善骑射,性格凶猛,经常骚扰南方,控制着西域的一些小国。西域小国害怕匈奴的威胁,不得不与之结盟。

西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他一方面派遣李广等名将攻打匈奴,一方面又派遣使臣出使西域,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影响。武帝派张骞出使鄯善、高昌、楼兰等国。在极其艰难险阻的环境下,张骞策划杀害匈奴使者。他活跃于西域三十余年,为加强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骞回汉后,因有功被封为伯王侯。

张骞对西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至于后人把他神化了。传说汉武帝派张骞去寻找黄河源头,张骞乘木筏溯流而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穿过了一片荒芜的地区,到达了一个人口密集的集镇,这里男耕女织,秩序井然。他走进一所房子,看见房子的女主人在织布,她的丈夫在和她的牛一起喝水。张骞大吃一惊,问他们:“这是什么地方?”

主持人指着牛喝水的那条河说:“这是天河。”女主人给了张骞一块石头来支撑织布机。张骞带回后,见多识广的东方朔认出这是天上织女织布机下塞的一块石头。

后来,人们用“张骞坐战车”这个典故来形容使者长途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