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邀的故事是怎样的?

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诸葛亮第一次不在家,第二次也不在。

第三趟,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站在院子里很谦卑地等着诸葛亮醒来,没有打扰。张飞和关羽都认为诸葛亮对自己的拖延很不高兴,但刘备还是虚心等待。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感动,答应出去帮助刘备。

扩展数据:

三次造访小屋背后的心理:

但是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有很多精神偶像。文天祥也是精神偶像,岳飞也是精神偶像,这样的人很多。为什么诸葛亮是中国唯一的学者、文人、知识分子,在民间的地位如此崇高?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皇帝三次没请岳飞和文天祥,诸葛亮三次都请了。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一种矛盾心理,就是一方面很想做事,所谓学书面武功,借给皇族。他满脑子都是经济、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地方用。他必须找到一个好老板,因为他自己不能当老板。

但另一方面,他又很清高,心理很脆弱。他受不了打击和冷遇,也不想走到门口让别人把他踢出去。最好是所有的老板皇帝都恭恭敬敬的约他出去,而且这是唯一的例子。

那么罗贯中作为这样一个学者,这样一个有文化的人,他能不在这个事情上大做文章吗?他一定要写特写,我猜可能是三国演义背后的心理。

所以不管怎么说,“参观寒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是刘备先找诸葛亮还是诸葛亮先找刘备,是三次见面还是三次谈话,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谈了什么。

如果他们真的谈了三次,我们不可能知道其全部内容。我们只知道一个结论性的意见,那就是诸葛亮的政治天才在《隆中对》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隆中对》也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