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东山关帝信仰
东山之所以在其中,是因为它不同于其他地方,有着非常特殊的关帝信仰文化。关帝信仰不仅在这里生根发芽,还传播到福建、广东、台湾,甚至东亚和世界其他地区。如今,东山关帝庙有近千座分陵庙。
那么东山关帝信仰文化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关帝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帝的特殊称号
对于关帝,其他地方都叫“关帝”、“关公”、“关盛迪君”,只有东山不同,叫“帝祖”。也就是说,东山人并没有把关帝当成神,而是当成了人,当成了家人,当成了祖宗,当成了长辈。
“名不正,言不顺”,名字虽小,却最能说明两人关系的亲密。东山人称关帝为“祖师”,与关帝的亲密程度远非其他地方可比。东山人年轻的时候,把关帝当成家人,是家里最重要的成员,是最有智慧的长辈。这样,原本遥不可及、神秘莫测的信仰,对东山人来说变得自然、真实、亲切,仿佛皇帝就在身边。关帝是他的祖宗,这让东山人很有安全感。所以东山人称呼关帝为“帝祖”,没有别的。
第二,特殊的历史渊源
东山人不是关帝的后代,为什么要称关帝为“祖宗”?是不是因为东山人故意拉近和关帝业的关系,他们只是说说而已,不可能是真的?
不要!东山人称关帝为“祖宗”,并不夸张,反而恰如其分。这是因为关皇帝和东山人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
明洪武二十年,周德,夏侯姜,为安抚兵士,带关帝香,雕之为祭。自此,关帝加持东山。后来戚继光御敌,郑成功收复台湾省,施琅统一台湾省,都嵌有东山关帝之香。
清初,东山人因积极抗清和隶属于军属而经历了迁复和再迁。清政府拒绝归化东山人。没有户籍,东山人不能科举,不能买房,赋税沉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相传,关帝给漳浦(铜山属漳浦时)知府陈如仙做了一个梦,让他以关帝的名义上书朝廷,归化东山人。既然关帝出面,清政府也不敢不给面子,最后同意以关的后代关永茂为户主,成立一个大家族,让所有东山人都加入进来。由此,东山人拥有了关氏家族的户籍,成为关帝业的后代。当然,他们应该称呼关为。
第三,特别的朝圣仪式。
对于大多数信仰来说,朝圣路途遥远,往往需要跋山涉水。东山人不必信关帝,因为关帝就在身边,就在家里。
东山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大堂正中拜关帝。他们每天早晚进香,“早请示,晚汇报”给关帝,求关帝保佑平安和谐。东山方言叫“燃捻火”。关帝像前的桌子上有香炉和圣杯。东山人遇事往往不敢自作主张。而是要烧香向关帝报告,告诉他自己的想法,通过圣杯得到关帝的指示。尤其是遇有重大事件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东山人更是要亲自到大庙里请香抽签,请关帝爷裁决,让关帝叶灿按他的决定执行,丝毫不敢违背。
应该说这种信仰让老百姓受益匪浅,而且特别接地气。既能解决精神上的困惑,又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祖狄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位睿智的长者。有事随时可以找他咨询,他每次都不厌其烦的解答。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在解决每一个问题的同时,其实也是一个“朝圣”的过程。
当然不能说这是科学,但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民间文化。但在这个过程中,至少会让我们减少冲动,静下心来思考,多留些讨论的空间,在现实中还是颇有启发的。
第四,特殊的继承方式
东山人结婚乔迁新居时,母亲和叔父会送关帝画像和对联,俗称“母舅对联”,挂在大堂正中,供新家祭拜。在东山,衡量一个孩子能否独立,不是看他是否成年,是否结婚生子,而是看他能否独立“拜关帝”。通过独立祭祀“祖皇帝”来确定新家庭的自立,是东山人传承关帝信仰文化的独特方式。这样,孩子一旦出生,就口耳相传,不知不觉中就生活在一种信奉关帝的文化氛围中,自然就会把关帝当成自己的祖宗。关帝信仰代代相传。
五、特种战士的血性
明初东山有个铜山所,不是军人就是军人家属住的地方,军人的血自然是从东山人身上流出来的。关帝大人也是军人。东山人和关帝在保家卫国等军人特质上高度契合。他们自然推崇关帝的“忠、勇、仁、礼、智”,把保家卫国视为与生俱来的天职。
所以东山人有一种深入骨髓不屈服的强大血液!黄道周率“书生扁担军”反清捐躯,谢忱、陈仕其、林日瑞在反对农民起义的斗争中不屈不挠。东山人民在明末积极反清斗争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他百折不挠,屡战屡胜,打败了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的七次入侵。东山人民能在反侵略战争中所向披靡,关帝的“忠勇仁义”精神很重要!
做好事的时候,得到别人的鼓励往往更有力量。当有人在做坏事时冷眼旁观,往往会三思而行。关帝是东山人眼中无处不在的“人”。信仰关帝,让东山人心怀善念,心怀敬畏,觉得昂首三尺有神。
如今的东山长治久安,民风淳朴,和谐友善,人们活着就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一切都离不开关帝信仰的不同文化!
2019年10月八哥于东山
特别说明:祖皇帝祝福漫画版权归东山赤兔马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