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菩提”中石竹四问的启示
在曹从默默无闻到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有一个“石竹四问”的故事,在曹面临抉择的时候给了他启发。
石柱山上有一个佛教和道教混合的寺庙,里面供奉着灵验的九位神仙。据说福清有几个有钱人在庙里祈梦,所以香火很旺。
小时候曹经常和妈妈一起去庙里烧香拜佛,但她从来不做抽签求梦之类的事。
他第一次帮高山水表玻璃厂请上海的工程师解决生产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发现当时的管理层在刻意边缘化自己。他正在经历被击中后的去留问题。这时,他受到了陪朋友上山求签证的启发。
这一次,他问:要不要去香港?
得到的回复是:不能去,最好留下。
于是他继续在高山水表玻璃厂做采购员。
第二次,他承包高山水表玻璃厂时,不仅很快完成了合同款6万元的任务,还带领玻璃厂第一次盈利。他个人拿了近6万,成了万元户。还当选了福州市劳动模范,福清县政协常委,福州市工商联副主任,名利双收,刚刚搬进新房。
然而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因为合伙人不想继续承包,只想分钱走人。
所以,这次他问:“我可以离开高山玻璃厂吗?”。
第一个回复是:职业不好;
但是,之前遇到注销签证的老和尚,得到的回复是:不要走。
他还说,牌子上写着他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人,应该努力追求,而且不是在别的地方,而是在这里。
所以,他继续留下来经营高山玻璃厂。
第三次,他要建一个合资汽车玻璃厂,经县委批准,由于工厂扩大的需要,他不得不搬到石柱山脚下的路宏村。
搬迁工厂是一件大事。基于他前两次申请签单的功效,这次继续要求签单。
这次他问:把工厂搬到路宏县好吗?
回复是:这个标志不是告诉你不好,而是告诉你时机到了。是时候发挥之前积累的十八般武艺了。
同时老和尚也对他说:过了这一次,就不要再问他什么了。
第四次,他成立福耀合资公司,发展得不错的时候,读了《弘毅驱魔人李叔同》一书后反思。他觉得自己的辛苦不过是三餐国服,远不及佛门生活的安逸。那句流传已久的“高僧不在寺日起,名利不如闲”深深触动了他。
于是这一次,他有了出家的想法。而且他的想法震动了社会和家庭,意义重大,于是又去了石柱山。
当他让老和尚签字时,老和尚告诉他:有佛报,但没有佛理。
并劝他劳逸结合,静下心来,好好经营企业,别再出家了。
这次之后,他再也没有提过结婚的事。同时,这也是他在石竹山上索要的最后一块牌子。
亲身经历
曹先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他虔诚,深信不疑,所以每次遇到重大决策都会要求签证。
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问谁,对方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最终的决定只能由自己做出,别人只能给出建议,无法帮助做出决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决定都是曹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的:留下来继续采购,继续承包水表厂,搬迁扩建生产厂,安心创办企业...事实上,当这条线划出来的时候,结合曹本人对高山玻璃厂的建设和启动所做的努力,以及发自内心的要做长远事业的动力,才是他始终不改初衷的根本原因。
香石竹与老僧的四问,其实只是曹内心投射出来的一股外力,让他更加坚定了选择。
虽然我们普通人不会面临这么大的选择,但是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选择都需要一些引导和启发。我们有时候会问自己的朋友,长辈,自己敬佩的人,很多时候其实是在追求一种和自己内心一致的声音。当这个声音从外部传来,就会引发我们坚定的选择。
看似我们听了别人的话,其实只是别人碰巧说出了我们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