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什么节日?我没听说过。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被称为“兰花节”,也称为“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和“石鼓”,也称为亡灵节和7月30日。

“鬼节”,俗称“七月半”(部分地区为十三或十四)。据说死去的祖先在七月初被阎放了半个月,所以有七月初接祖,七月末送别的习俗。送祖宗的时候,烧了很多纸钱,供“祖宗享用”。同时,把钱纸放在一个纸信封里,上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在祭祀的时候烧掉,这就是所谓的“烧包”。年内死亡的烧新包,一年以上死亡的烧旧包。

无论贫富,都要准备好酒菜和纸钱祭奠逝者,以示对逝去先人的缅怀。中秋节一般是七天,有新老死人。三年内死的叫新死,三年前死的叫老死。迷信的说法是新旧会在这期间回家探望,新旧会在不同的时间回来。新的会先回来,旧的会后回来。所以有必要单独参拜。烧纸钱的时间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先在院子里撒几圈石灰,说纸钱在圈里烧了鬼不敢来抢,然后堆着烧。烧的时候还不停念叨:“某某会拿到钱的。”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给鬼用的。在死者回去的那一天,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做一顿好饭来纪念死者,这也被称为“为死者送行”。

在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推荐他们的祖先举行“Bonbon会议”。佛经中的苯教经被用来培养孝心,鼓励佛门弟子,符合中国流行的先求后远的信仰,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木莲救木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有木莲和尚的人,力量大。他妈掉进了饿鬼道,食入口化为烈焰,饥饿太苦。木莲救不了母亲,就向佛祖求教。为了讲兰盆经,他教七月十五做兰盆救母。”

中国从梁朝开始效仿这一做法,并成为中元节。但后来除了为僧人设斋外,还增加了忏悔、放火烧嘴等活动。

这一天,街口村前提前搭起了主人台和石鼓台。法师座前有菩萨,地藏王穿越地府,下面是一盘桃饭。石鼓站在舞台上,手里拿着三块精神牌和令人回味的复杂物品。中午过后,各家各户把整猪、全羊、鸡鸭鹅和各种糕点、水果、瓜果摆上石鼓的舞台。负责人在每个祭品上插上蓝、红、绿三色的三角纸旗,并写上“玉兰节”“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的寺庙音乐中开始。然后,法师按铃,带领座位上的僧人念诵各种咒语和咒文。然后喂食,往各个方向撒一盘桃子和米饭,重复三次。这一仪式被称为“圣火开启”。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烧香,把香放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五谷丰登。这就是所谓的“扩田”。在一些地方,有水灯笼。

所谓的水灯是一种绑在小木板上的灯,大多数是用彩纸制成的莲花形状,根据传统,水灯是为了引导那些不公正和死亡的人。灯灭的时候,水上灯已经完成了引鬼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商店都关门了,街上都给鬼了。街中央,每百步有一香案。香案上摆着新鲜的瓜果和一种“鬼包子”,还有道士唱着让人听不懂的鬼歌。这种仪式被称为“施”仪式。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装饰灯笼庆祝元宵节。中原出自上元。人们认为中秋节是鬼节,也要放上灯笼为鬼庆祝节日。但是人和鬼不一样,所以中原的灯笼和上元的灯笼不一样。人是阳,鬼是阴;地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的黑暗,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地狱,鬼魂沉沦的地方。所以上元的灯笼在陆地,中原的灯笼在水中。

目连救母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甚至有僧侣,有权有势。他妈掉进了饿鬼道,食入口化为烈焰,饥饿太苦。木莲救不了母亲,就向佛祖求教。为了讲兰盆经,他教七月十五做兰盆救母。”

全国各地的中秋节习俗

本文地址【转载请保留】:/BBS/viewthread.php?tid=63

河北省

南皮县在7月15日带着水果、腊肉、酒和钱去祖坟。而抱麻谷到田梗,叫“荐新事。”广平县中秋节以鲜食祭祖,并为孙辈准备蔬果、蒸羊,称为“送羊”。7月15日,清河县上坟祭扫,给女儿献上蒸羊。

[山西省]

永和县的士人在这一天祭祀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在中秋节宰羊,与神灵一较高下。据说这样可以增加羊的产量。肉也给了亲戚,而那些穷人和没有羊的人则以羊的形状蒸面条代替。阳城县农民用麦屑制作猫、虎、五谷,在田间祭祀,称为“下田”。在玛依县,中秋节以小麦粉为孩子的形状,称为“面人”,是亲戚送给孩子的。新县的农民在中秋节那天把五色纸挂在田秆上。

河南省

中原祭拜商丘县地方官时,门口挂了一面纸旗,据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秋节放风筝。7月15日,知县在门前画了一个灰圈,并在圈内烧了纸锣祭祖。

[山东省]

长岛的渔民用木板做成小船,在上面贴上“给×××”的纸条,或者是给在海里淹死的人立个牌位,上面放上食物、衣服、鞋袜,然后点上蜡烛。已婚男人把船放进海里。在沾化县,家家户户收集马可和新鲜草叶搭建棚子,称之为“马屋”,并请祖先放在里面祭祀。凌渡县称中元节为“掐节”,家家户户都吃简陋的饭菜。

陕西

临潼县在7月15日烧纸祭祀麻姑。城固县的农民会在中秋节喝酒,称为“挂锄头”。延农,中秋节早上到田里,挑选最高最密的稻穗,挂一面五色纸旗,取名“田赞”。

江苏省

吴县居民在中秋节用锡纸折叠元宝,沿路焚烧,称为“鬼缘”。仪征县至今还流传着一种纸鬼,里面有碗灯、赌徒、酒鬼、高官等。宜兴县中元节河里有四条船,一条是烈焰口,一条是佛女念佛,一条是锡纸元宝烧,一条是河灯。董贤村民在这一天吃扁食,这是一种用面粉和糖做成的簸箕状食物。上海放河灯时,船尾装饰红绿纸灯笼,称为“独孤”。

四川省

在四川省,中原有烧纸祭祖的习俗。即把一叠纸币封在小信封里,信封上写着收信人的姓名和头衔,收到的信封数量,换丝人的姓名和时间。据说鬼门关在7月15日关闭,所有家庭都要“把孩子送到石鼓”。成都人用纸把“花盘”捆起来,放上纸钱和水果供品,在屋里走来走去,说:“亲爱的朋友,邻居,以前的居民,不愿意回去的鬼魂,请把它们放在花盘上,送你们回去!”说完后端焚化屋外。

[浙江省]

嘉善县将中秋节的雨水视为稻米丰收的标志。在桐庐县,人们在中秋节晚上唱锣在野外撒米,这被称为“给食物”。浙东的兰社,请了24个老太太一边念经,一边“走八结”。中秋节在天台吃“饺子饼”和春卷差不多。还有贴路灯的习俗,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个敲锣,一个打梆子,一个提灯笼,一个沿途撒咸饭,一个沿途立香(插在一块红薯或芋头上),一个沿途立豆腐、饭团(放在大树上),大约每百步设一个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过年烧纸,孕妇禁止叠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烧后不能被鬼携带,送到冥界也是不行的。释放火焰时,法师向观众投掷包子和水果。传说女人抢到一个包子,第二年就有了孩子。一个抢包子的孩子,一辈子都不会担惊受怕。安远县的祭祖从7月12日开始,早晚烧香敬茶。第十五夜,烧衣服,献纸钱。

[福建省]

在永福县的中秋节,已婚妇女必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原为“烧纸节”。出嫁的女儿把父母的衣服长袍准备好,放在一个箱子里,这个箱子叫纱箱,送到父母家。福建中部元代中期有普渡的习俗,城乡都要举行,其经费由沿门民众筹集。即使是最贫穷的家庭也会尽力筹钱来应付。有句谚语:“普渡不交,瘟疫在眼前。普渡不出力,矮子来接。”普渡的时候也有儿童乐队的表演。

[广东省]

7月15日,曲江县的林姓人祭祀祖先和狗头王,并赏赐给上帝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载歌载舞的小男孩和女孩。龟山县人把7月14日作为中秋节。据说因为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免兵荒马乱,所以提前一天庆祝节日。在澄海县,祭祖和灶神是在中元节举行的。德庆州中原人用冬叶裹粉做饼,叫“桥”,祭祖。在古代的潮阳县石鼓,富裕的家庭会买犁,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写在纸上,在给食物的时候撒。如果你买不起农具或妻子,你可以得到一张代金券。

[广西省]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连眼节,杀鸭祭祖,当日路上无行人,称为“躲鬼”。

[云南省]

腾越人祭祀祖先后,烧包,将一根黄瓜雕成船形,称为“黄瓜船”,随包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