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光明中学抽签决定学位。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本身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与行为、教育评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夯实文化底蕴,提高教学技能,是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校本培训结构,实施以研修一体化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化享受,优化教师学习和研究的条件和环境,增加教师的有效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研究质量,使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水平,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实现教师的目标。

一、选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加速发展、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加强教师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有本科学历,教师培养主要有两种观点和趋势:一种是让本科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院,接受专门的教师职业培训,目的是让这些学生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小学教师要在本科学习文科课程;中学教师要学习所教专业的学术课程,接受培训的师范生将获得文科硕士学位;另一个趋势是给本科生提供仅几周的短期培训,然后直接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相关知识和经验。但无论教师通过哪种方式进入教师职业,都要每五年脱产学习一次,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新的岗位。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你必须意识到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你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基于这些素质的实践中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能够培养孩子对生活、学习和自我思考的热情,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学校中,教师应该像素质各异、个性丰富的人力资源群体一样相互合作、相互协调,这样学校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组织才能不断发展。每个老师的技能和素质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经验的增长而变化和丰富。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职业、专业、能力、素质、兴趣,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自身的日常教育实践和认真的自我学习;二是指定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在今天的环境下,要求老师有统一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立足终身素质提升,确保所有教师普遍掌握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素质,促进个人发展和专业能力发展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学校才有活力,学校的教育才有能力。

“九五”期间,我国教师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师数量迅速增加,教师结构得到有效调整。1995到2000年,小学专任教师从560万人增加到590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从1995到2000年,小学教师学历不合格从11.15%下降到3.14%。目前,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教育向专科教育的过渡正在加快,这一过渡将于2010年完成。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合格率。然而,我国教师教育和培训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这一任务有赖于教师教育。“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形式。

近年来,我国对校本培训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教育城域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然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校本培训,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来说,仍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此外,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力军。做好教师新课程培训非常重要。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方式。对于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的教师教育评价与管理系统,对于实施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上信息化平台。教师教育应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为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教师教育的新局面,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带来教师教育的高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势必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享受,有利于教师教育的现代化,从而促使教师“超越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势必推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促进教师尽快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提供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全面使用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构建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研究的评价管理体系,从而加快基础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高素质的教师。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研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继续接受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享受,优化教师学习和研究的条件和环境,增加教师的有效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研究质量,使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水平,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实现教师教育的现代化,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校组织和校本培训教师个人继续教育的信息技术环境;信息环境下如何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研究重点:本研究的重点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实现教师教育活动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研究难点:如何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继续教育与科研有效结合的新模式,以及该模式有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方法。

第四,研究假设和定义

1.研究假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师继续教育,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学生观。通过组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培训,将教师从繁重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教育研究中去,使教师获得和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知识占有,为教师提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学习现行的代码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信息能力。

2.假设定义:学校所有教师都是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动词 (verb的缩写)实验时间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历时3年(从2002年6月至2005年2月)

1,准备阶段:(2002年1-2002年7月)

主要工作:

(1)设置校内实验项目层次和实验领导机构,分析项目研究的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实验硬件、研究经费来源、实验手段和方法等。

(2)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

(3)实施实验人员和经费的规划和实验教师的培训。

(4)诊断教师的教学现状、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文化背景。

2.实施阶段(2002年8月至2004年2月)

主要工作:

(1)根据实验计划开展研究,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每学期每学年进行总结,并向上级汇报实验情况。

(2)建立健全实验研究档案,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编实验研究相关资料,做好实验配套资料建设,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组织实验教师参观学习区内外先进实验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探索网络技术优化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汇总阶段(65438+2005年10月-65438+2005年2月)

主要工作:

(1)继续完善和深化网络技术在优化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模式。

(2)做好两个阶段和整个实验周期的实验研究总结,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收集信息和数据,以满足上级部门的评估和验收。

第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本研究属于应用研究。积极吸收和充分利用国内外教师教育、培训和学习的相关理论经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方法。

2.综合分析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与学校组织、教师个体、校本培训、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关系,阐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改进校本培训、促进学校组织发展、教师个人发展和推动教育改革的影响和作用。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学校现有的网络环境,不断开发和完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分步实施,实现优质资源的享用,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

七、研究过程的基本实践

(一)建立校本培训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

为使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实施,教师真正有效学习,学校建立了教师学习情况评估制度,主要有:

1,设置机构,明确责任。

成立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一名副校长负责组织实施。调动指导处、学科教研组等部门的力量,不断完善具有创新性和活力的制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研体系、学习体系、财务体系、评价体系和奖励体系,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保障。明确的领导职责:

①制定培训计划,撰写培训总结;

(2)组织教师自学指定教材,参加校本培训和研究;

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和校内外导师;

(4)落实培训场地、时间、内容、讲师和培训设施;

⑤负责筹集培训经费,培训经费将纳入学校年度预算;

⑥负责教师自学和校内集中培训的检查和考核,登记学分;

⑦建立校本培训教师电子档案。

2、实行月度考核制度。

为增强学习效果,实行“月评、达标奖、落后罚”制度,实行同行评价、教研组评价、校领导组评价,教师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学校领导小组对教师学习情况的月度考核内容包括“名言警句”、“教学法集锦”、“教学后记”、“课评”,考核形式分为网页制作、书面写作或背诵、现场评价三种。校本培训考核合格者,由学校给予适当奖励,下月兑现;按有关规定折算继续教育学分,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实行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和评优“三通”制度。

3、定期交流总结

实施“2+1”工程。“2”是指教师每月推荐两篇教学随笔(后记)。教学部每个月都会检查评估,从中选出优秀的,或展示或宣读,做到资源共享,解疑释惑。“1”是指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书,学期末写一篇阅读心得,交流心得。

加强课堂研究。成立以校长办公室为首,以教学部、教导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主要群体的课内讲座小组,采取“推课、订课、邀课”等多种讲座形式,开展互动讲座评价和讨论活动。每人每月至少上4节课。

举办“教研组风采展示”。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五个1”(一课一讲一课评课一教案一教研组介绍)。最后,教研组老师决定从上课、讲课、评课、教研组介绍四个方面展示自己的教研组。管理层面,颁发了“五个1”的五个单项奖和1的综合奖。因为上课、讲课、评课的人选都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大家可能代表教研组表现出整体的教研水平。为了集体荣誉和个人发展,教师会全心全意地参与整个活动,这非常有利于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的有机统一。

召开总结交流会。每学期组织一次评估验收活动,对每位老师的发展进行评估。同时要求老师在本学期交流自己的发展和经验。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对成绩不大的给予监督指导。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在推行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们学校是以校本培训为主。在训练中要做到两个结合:学用结合,应用与科研结合,边学边用,在应用中巩固提高。重点关注三个覆盖率:教师覆盖率、学科覆盖率、班级覆盖率。要求大家使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大部分课堂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近年来,学校举办了9期计算机与网络操作技术培训班,每期培训人数达到100%。还邀请专家来校培训8次,海外教师参加各级培训800余人次。现在所有教师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半教师能制作网页,20%的教师具有网络开发能力。在城西小学,如果一个老师不会用电脑,就意味着他是“学科盲”,这是一种耻辱,所以每个人都非常努力地学习电脑。

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校实施现代化管理和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便捷的平台。目前,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使用了课本、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还广泛使用了计算机、液晶投影仪、实物显示装置等现代化设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给出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们也使用电脑来备课。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站,内容丰富,包括校园新闻、学校通知、教育科研、教师教案、继续教育、家校联系等方面。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已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深化素质教育的利器,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学习探索的宝库,是提高留学生技能和办学水平的平台。

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学校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情况,开展了“四个一”系列活动:“成长”教师参加一个研究项目,读一本与研究项目或素质教育相关的理论专著,教一堂研究课,写一篇研究论文;高原期,教师们读了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了一堂示范课,开了一次讲座,举办了专题讲座,开展了常规月、教学开放月、新课程沙龙等校本培训活动。

在活动中,要引导教师向未来延伸,及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提高不同知识结构层次教师的整体素质。评价体系的改革也在操作中,对教师的评价以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标准。通过营造竞争进取的氛围,注重活动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了发展舞台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一支科研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八、实验研究的有效性

(1)构建了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该模式的内涵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师文化底蕴巩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强化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其模式是:搭建在线学习平台,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整合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专家指导三种学习方式——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从名人名言、教学方法、教学后记、课评四个方面测试教师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以上,我们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一体化“一三四模式”。流程图如下:

1,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模式具有跨时间、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的优势。信息资源丰富、获取方便是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模式的特点;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模式并参与网络教育建设的优秀教师,是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基于这种理性的思考,自1996以来,我校一直专注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是我市较早的一所学校。经过几年的自力更生和努力,* * *投资300多万,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规模。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联网,安装双向可控。

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65,438+097台计算机,2个拥有60个工作站的计算机教室,65,438+0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和4个专用多媒体教室。所有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30多个教室配备了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装置和29英寸彩电。建立了教育信息资源库,有教师制作和从网上下载的教材和课件300多g。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了县(市)普及实验教学双一班标准,是全市乃至全区最好的中小学之一。被自治区教育厅指定为全区“校校通”网络工程首批试点学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成为教育部“朝阳行动计划”项目学校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校。

计算机校园网和腾图卫星资源系统为校本培训的实施奠定了广阔顺畅的平台。校园新闻、通知、公告、好消息、电子教材、教案、教学资源等等一应俱全。每天浏览学校网站已经成为每个老师的必修课,学校网站也成为学校实现现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平台,给我们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实在在的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服务。

2.整合三种学习方式。

(1)个人自学与培训

结合当时教育教学中心的工作,学校向老师推荐相关的学习书目,并购买学习书籍供老师自学。如2004年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教师阅读著名教授、专家的名著,特别是最新著作,如朱牧菊《走进新课程》、肖川《教育理想信念》、邢永福《现代教育思想》、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索》、《小学语文新教学案例评析》等。同时要求教师在网上搜索和阅读这方面的文章。要求教师在理解作者精辟见解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些精彩深刻的句子(名言警句),并加以复述。每个月至少背10段,一年100段,四五年4500段。从长远来看,教师将能够把先进的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巩固自己的教育理论基础,并以此来支持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国古代学者历来主张反复阅读和背诵经典名句。城西小学这样做无疑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2)小组合作与交流

一位专家说得好:学习是一次合作的冒险,而不是一次孤独的旅行。学校在教师自学的基础上,要求教师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以便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对于教师的合作学习,我们的做法是:

(1)科学研究活动。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目标,开展基本功训练、讲座、评课、分析讨论、撰写教学反思等活动,促进全体教师思想和业务交流,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②学科培训活动。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不同学科的辅导学习,坚持周一集中,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次培训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③开辟交流论坛。学校网站开辟了教师培训学习论坛,举办了“我的成长故事”、“学习新课标,分享你的心得”、“与新课标同行,在新课改中成长”等主题。教职员工和学生可以登录网站相互交流。论坛成了信息反馈的集散地。

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教师不仅可以“教”到“评”,还可以“写”,形成“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理论”的良好科研习惯。

(3)专家指导

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城西小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倾听教授、专家的新思想、新观点。近年来,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级专家学术讲座8次,省级讲座15次,地区、县讲座20余次。广西电化教育馆原馆长卢光华、广西电化教育馆原教研室主任潘志成、广西教育学院教授、黄、李红、唐建芬等老师先后来校授课,分别就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模式、教师教育心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进行专题讲座。教师从教授专家的面对面指导中获得了很多新的信息和知识,解决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论水平。

3.从四个方面测试学习效果。

如何检验教师理论学习的效果?如何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创建了一套评估指标,它们是:

(1)收集并背诵“名言警句”:如前所述,要求老师在阅读著名教授、专家的名著后,摘抄出自己认为值得欣赏的名言警句,每月至少10段,并反复背诵。

(2)积累优秀的“教学方法集”:要求教师在听优质课或阅读教学书刊时,记录他人教学的精彩片段或自己课堂的精彩环节,并在每个片段中加入自己的点评,每月5个案例以上,其中2个案例要背熟。虽然是别人的东西,但是积累多了,就会从中吸取教训,变成自己的。

(3)加强教学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包括教学后记、批改后记、考试后记、教育后记、管理后记。要求每上完一节课,教育完学生,要及时反思,用教育理论看待自己的教学得失,写出自己的教学心得。每个月要完成5篇,不考虑文字长度。通过一系列的反思,教师可以知道反思后的困难,知道困难后的超前思考。

(4)坚持“评课”,强化巩固学习效果:要求教师每月评课5个课例,可以评课本,也可以评课。他们应该根据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有一定的深度。评课是前三种学习和反思的综合运用。现在学校每次举办研究班、优质班、讲座,听课的老师都能做出明确的评估,能引用某某教授、专家的观点,说出自己评估的依据。

学校要求教师将这四项学习培训的内容和经验放到自己的继续教育网站上,供大家互相交流,同时作为检验教师理论学习和评价其专业发展的依据。对每项学习内容提出具体的任务指标,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记入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簿。经过这样长期不断的学习-实践-学习-实践,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

(2)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我们学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化了教师的继续教育。虽然只有几年时间,但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教师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这些先进设备功能的优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育研究为突破口,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目前,城西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实现了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从普通型向特殊型的转变。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地市级教育科研项目20项,国家级2项、省级5项、地市级1项成果通过专家评审验收。教师撰写的700余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获奖,其中20余篇在省级以上报刊、书籍上发表,30余篇CAI课件(或网页)获省级以上奖励。反映学校教师科研水平的《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一书于2002年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老师写的广西社科?贵港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经自治区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已由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

(3)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经过几年的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顶尖教师。目前,学校拥有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1人,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地市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县市教师继续教育讲师5人,20余人被评为自治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自2002年以来,已有30多名教师在国家、自治区、地、县、市优质课竞赛中获奖。

(4)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化教育特色学校、信息技术人才苗子培养基地、社会公认的特色育人成功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先进学校、教育质量百强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贵港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学校。

九、实验研究的启示

学校利用计算机网络(“134模式”)优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教育改革进行到一定的时候,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近年来,中小学课程改革已成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大量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基于我校较好的办学条件,我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量大、及时快捷、交互性强、资源共享等特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在基础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学校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时间不长,但效果明显,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上级专家给予论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