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城市首轮集中供地结束,多个城市堵“马甲”拍地。
多地土拍实施新规
据RealData统计,首批22个城市集中供地共出让住宅用地(含综合用地)878宗,土地出让金总额1.07万亿元,综合溢价率15.1%。RealData高级分析师黄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一轮集中土地拍卖的结果可以看出,土地拍卖规则的合理设置对稳定房价的作用明显,城市热度分化加剧。长三角地区城市热度最高,品牌房企更为突出,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分化。
据统计,22城首次集中供地,71%的住宅用地设置了地价上限。“限地价控房价竞建/竞配”的规则成为大多数城市的选择,以达到控制土地溢价率、控制房价、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的目的,有效落实稳定地价、房价、预期的调控目标。22个城市本轮集中出让综合溢价率为15.1%,意味着地方拍卖规则取得了稳定地价的良好效果。
22个城市集中供地中,重庆、济南、武汉对土地拍卖规则没有限制。但重庆规定,部分地块溢价率超过50%的,企业必须在一个半月内付清全部土地款。而武汉则在大部分土地出让公告中注明了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产业引进等需求,条件严格,导向明显,对房企项目运作能力要求较高。
另一方面,苏州、上海和郑州实行“一次性报价”规则,以避免出价最高者。RealData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这种创新的土地拍卖规则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溢价率,达到稳定地价的效果,还有助于实现公平竞争,避免土地交易过于集中在个别房企手中。
“马甲”严禁抢地
与其他土地供应集中的城市相比,上次上海土地出让制度更加规范。除了求稳,还明确严格禁止房地产企业利用“马甲”拍地,即同一地块不允许出现关联企业。
本次拍卖中,上海强调同一申请人只能申请成交一次,包括共同申请的自然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相同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同一申请人。申请人之间直接或间接持有投资股权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也视为同一申请人。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出台多份文件禁止房企“马甲”抢地。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措施有利于土地招拍挂市场的公平竞争,有利于政府向市场有序提供土地资源,有利于稳定楼市价格。
6月10日,东莞发布《关于规范土地竞买投标资格的通知(试行)》,规定东莞土地参投企业实缴出资额必须大于0;参与招标的员工人数必须大于0;参与企业连续纳税申报1年以上,纳税大于0。这意味着新注册的空壳公司将无法参与东莞的土地拍卖。
6月8日,南昌市发布的《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用地供应调控的通知》称,严格限制关联公司参与同一宗住宅用地竞买,“限房价、限地价”地块竞买人应符合土地出让公告规定的竞买条件,并在报名时书面承诺其关联公司不参与同一宗土地竞买。
5月21日,苏州发布《关于严格执行竞买要求的通知》,规定同一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绝对控制的公司不得参与同一商住或住宅地块的竞买,竞买人土地出让金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违反规定的竞买人将被认定为失信行为人,三年内不得参加苏州土拍。
“围抢”干扰公平竞争
在业内人士看来,房企成立“马甲”公司“抢”地块的现象非常普遍。
以苏州为例,距离苏州第一批集中供地还有10多天,徐汇、绿城等多家千亿房企迅速成立数十家“马甲”公司。其中,15家房地产咨询公司由最“别扭”的房企在江苏太仓两天内新成立,全部由该房企持股100%,注册资本50万元,法定代表人相同。
一家负责投资土地拍卖的品牌房企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现在土地拍卖政策不是特别完善,或者说政策存在漏洞。在每个企业都有‘马甲’的情况下,单干就相当于自动弃权。我相信没有一家房地产公司愿意这样做。”
据记者了解,房企注册大量“马甲”公司抢地的行为与近年来土地拍卖规则的变化有关。过去城市的土地出让基本都是价高者得。在这种模式下,天价地王不断涌现,土地拍卖弊端凸显。为了将地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维护市场理性,“摸最高价顶摇号抽签”的土地拍卖模式应运而生。
由此,房企想要获得高热地块,往往最后拼的就是概率和运气。于是开发商开始注册“马甲”公司。毕竟多了一个“马甲”就相当于多了一个筹码,中标的概率就会增加。
有房企负责人曾抱怨,大开发商的“马甲”公司一出手,土地拍卖的门槛立刻变高,小开发商根本没有机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表示,在拿地“摇号”模式下,房企成立“马甲”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竞拍成功率,但这种行为会提高溢价率,提高参与门槛,从而加剧房企之间的分化。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松也表示,房企多“马甲”拿地,实际上干扰了土地市场的公平竞争,违背了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很多城市禁止“马甲”公司参与当地拍卖,说明这个问题是* * *,然后各地会针对“马甲抢地”现象,加大力度弥补政策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