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核酸抽签
曾先生
前不久,曾先生听说深港两地将恢复通关,他当即报名。几乎与此同时,他接到深圳医院的电话,得知母亲生病住院。这加快了他回家的步伐。
文锦渡管制站
8日,曾先生早早起床,乘坐跨境大巴前往文锦渡口岸。他独自踏上了回家的路。“不用一路走,有车,通关速度比以前快多了。”不到半个小时,他走出港口,静静地坐在石凳上等待孙女来接他。这是75岁的曾先生三年来第一次跨过口岸回到深圳。
曾先生说,过一会儿要去深圳中医院。唯一让他欣慰的是“医生说老人的情况不算太坏”。他还打算过几天回老家新会。“好多年没回去了,想家了!”曾先生说。
延伸阅读
香港女人:去年从香港回上海花了我八天时间,花了我三万块。
20438年6月5日至2023年10月8日,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B and B类管理”,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三年来,疫情爆发、航班被炸、一票难求、24/48/72小时核酸证明、14天、7+3隔离、突发事件不断、政策不断调整,让在海外学习、工作、生活的中国人望洋兴叹,家人团聚、国际旅行变得艰难。
有的人因为思念亲人默默承受了三年;有些人努力了,终于打通了回家乡的路。界面新闻采访了几位在疫情期间试图长途跋涉回家的海外华人。
从2020年6月20日新冠肺炎实施肺炎“乙A级管理”到今天正式放开入境管制,用了1084个日夜。他们紧张、留恋、无奈、艰难的个人经历,最终都会定格在历史的那一刻。
“爷爷奶奶不住在南京,住在手机里。”
张早利和朱住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疫情发生前,他们每年都利用假期去国内看望父母,或者带老人去美国生活几个月。
2019年,夫妻俩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因为新生儿出行不便,他们打算等到女儿明年满一岁再回国。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三年多。
起初,这对夫妇想把父母送到美国,他们的祖父母渴望见到他们的孙女。但2020年,美国迅速颁布禁令,禁止非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在14天内去过中国大陆。这对夫妇不得不改变计划,准备在疫情稳定后回国。
“那时候我还抱有幻想,以为会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很快过去。没想到越来越难。”张早利回忆道。
“我们将在登机前七天到达底特律。入境后在落地城市至少隔离14天,回老家再隔离14天。我们根本负担不起这么长的假期。”朱对说:
张早利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他从来没有这么渴望回家。他三年不见的亲人在大洋彼岸相互思念。
“我们担心父母在这里天天被堵。他们年纪大了,也不懂什么行程守则和卫生守则。他们不会在网上购买。怎么才能解决生活资料?父母在国内也天天担心我们。新闻总是说美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害怕我们在这里被感染,生活无法继续。”
时光飞逝,女儿已经会走路,会说话,上幼儿园了。和很多在国外出生的“疫情宝宝”一样,女儿没有回过中国,爷爷奶奶也只是视频电话里的陌生老人。
有一天,张早丽谈到了她的家乡南京,谈到了她长大的那个家。女儿突然打断她:“爷爷奶奶不住在南京,他们住在手机里。”
“我一下子就很难过。”张早利说。
幸运的是,他们现在可以准备今年夏天带孩子回国,女儿也终于可以在南京见到爷爷奶奶了。
“2020年一整年,我都在和家人回国的政策赛跑。”
在旧金山工作的余玉玲自2020年春节期间送走父母小聚后,一直未能回国与家人团聚。
2020年,为了送母亲回国,他几乎整整一年都在和政策赛跑。
2020年春节后,国际旅行仍在正常运行。看到美国的感染人数与日俱增,于的父亲考虑到工作原因先回国了,刚退休的母亲则希望能再陪儿子一个月。
没想到,就在父亲回国两天后,返程航班锐减,母亲购买的3月航班被取消。
3月份美国疫情刚开始,口罩等防护用品产量低,基本买不到。国内亲戚朋友开始零零碎碎的给他们寄口罩,但是国际物流基本瘫痪。仅过了半个月,10 N95和医用口罩跨海获得。
网络图片
先回国的父亲当时打来电话。一家人在电话里讨论的话题只有两个:“口罩到了没有?”“我应该换哪个航班?”。本来余玉玲和妈妈是想等旧金山直飞的航班,不管从洛杉矶出发。焦急的父亲坚持“先赶紧回去,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果然,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国航从洛杉矶到北京只有一条航线,每周一班。座位这么紧张,他们不再考虑出发日期,只要能改签成功就行。
3月、5月、8月,以及接下来的几个月,“换签证”成了余玉玲最重要、最头疼的事。
他先改成了5月,心想那时候事情可能没那么糟糕。然而,情况并不令人满意。4月份,他得知预定航班准点起飞无望,只能继续改签。
国航改签要打国内客服。当时咨询国际航班的人很多。为了错峰打通,只能在国内客服上班的时间打进来。
由于时差的原因,一到美国的晚上十一点,余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拨打客服电话,排队等候的音乐成了他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背景音。
然而,无论你打多少次电话,客服的回复永远是“你所选择的航班座位已经全部售完”。
好在3月份航班取消的时候,他还买了2020年的1,000美元和10美元左右的长期机票做两次准备。航班最后没有取消。
在等待回国的8个月里,余白天忙于工作,母亲独自在家。只有每三个星期,母亲和儿子会去超市购买日常用品。那段时间我手机里我妈的照片都是我出去买菜的时候拍的,没有旅游照。
临近6月5438+00,当时从美国回国需要72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但美国医院只能保证5天内出核酸结果。为了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出结果,余特意请了一天假,开车带着母亲去了美国的三家医院和一家私人诊所做核酸检查。
为了确保新冠肺炎在回国前不被感染,他和母亲在航班起飞前七天都不敢出门。即使我去户外做核酸,我也很担心。我开窗的时候,医护人员会帮我取样本。
“每次拉下面具,我都觉得很紧张。我感觉空气中有病毒。”余对说道。
拿到核酸报告后,留给他们上传报告和填写申请的时间不到24小时,等待“国际版防疫健康守则”绿色代码的人工审核和批准。
第一次上传核酸,就拿到了红色代码。旧金山领事馆的电话打不通,离出发时间越来越近。然而,绿码迟迟不出,于和母亲的心理压力达到了顶峰。
最后得到邮件回复,再次查看上传的资料,得到了绿码。这对母子全副武装,戴上手套、口罩和双层口罩,先飞往洛杉矶。
在洛杉矶机场,看着母亲进入安检口,松了一口气。紧张的神经放松后,他突然觉得酸酸的。“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能见到我妈。”
现在政策放开了,虽然国际机票还是很高,但于知道,自己只能和家人电话视频沟通的日子要结束了,老板也告诉他,今年有机会回国创业。
“我花了8天时间从香港回到上海,花了3万元。”
疫情爆发前,内地往返香港特别行政区非常简单:港铁东铁线串联深圳和香港,从罗湖口岸到九龙红磡只需40分钟左右;如果坐高铁,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福田只需要15分钟。很多人甚至选择“深港生活”,即在深圳生活,每天去香港工作。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香港和内地实行出入境管制,政策一再调整,使得入境之路异常复杂漫长,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运气。
蒋丽敏在香港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平时和母亲住在香港。去年6月底,她要做一个对内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项目,而随着上海外婆的去世,姜丽敏打算和母亲一起回内地。“当时香港疫情比较稳定,我们也有有效签注,可以直接回来。”她回忆道。
尽管如此,移民政策并没有放松。摆在蒋利民面前的路线有三条:一是经深圳湾口岸陆路进入深圳,二是经港珠澳大桥进入珠海,三是直飞内地。三条路线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出发前24小时核酸报告阴性,入境后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3天。
按照深圳市政府的政策,进入深圳的隔离酒店数量需要提前预约,也就是所谓的“卫生站”。每天早上网上系统都会放出几百到几千个名额,用户必须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抢到名额才能申请进入。
但由于黄牛抢号,普通用户几乎不可能通过正常渠道预约。7月起,系统由先到先得改为摇号机制,希望减少黄牛倒号现象,但仍有大量黄牛利用空账号抢占摇号名额。
“身边很多朋友花了一个多月才拿到。找个黄牛要7000-10000元。我保证不了名额,后来就放弃了。”姜立民说。
她也尝试过预约港珠澳班车,但是一票难求:一天6-8趟,每趟40个座位,相当于一天只有200-300个名额,黄牛倒票更加猖獗。在多次约会失败后,她也放弃了这个计划。
剩下的最后一条路——直接坐飞机回大陆,不确定性相对较低,但也是最贵的。当时正是留学生暑假回国的高峰。很多学生从海外经香港转到内地,机票特别紧张。蒋丽敏第一次尝试通过各大OTA平台订购直飞机票,却订不到。
绝望的她只好再次求助黄牛。“那时候最夸张的价格是3万票。过了一周左右,价格略低。”经过多次比价,她买了两张香港直飞杭州的机票,一张13000元,另一张14000元。
“去上海和北京的机票比较贵。感觉浙江的隔离政策比较宽松,所以选择了杭州。”姜立民说。
在杭州萧山上岸后,她和母亲被转移到郊区一家与世隔绝的旅馆,住了8天。虽然检疫政策要求“7+3”,但最后一天晚上8点才放行,去高铁站也来不及了,所以只呆了一天。隔离期间的住宿和餐费一共3000元左右,加上机票,母女俩整整花了3万元。
由于工作需要,姜利民今后会经常到大陆出差。她期待通关措施早日简化。65438+10月8日,新政策实施。来自香港的入境人员,在出发前48小时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入境,不实行全程核酸检测。
“我在中国出差一个多月了,但一直没能见到家人。”
疫情发生前,宋经常往返于加拿大和中国之间进行商务洽谈。但三年来疫情的跨国困难,让他把所有的工作安排都攒起来,一次性回国解决。
“疫情发生前,我身边很多供应商和品牌商经常去中国交流,被称为中国通,但疫情发生后,这样的交流就很少了”,宋双峰说。"商业伙伴之间的信任和交流不能通过邮件和电话来建立."
2021,虽然幸运地顺利回国,但全程充满不确定性,对出差安排影响很大。
出发前,他担心航班会被吹,担心自己会在起飞前被感染。即使飞机降落,隔离期间他也不踏实,怕自己的飞机查出阳性病例,隔离时间延长。
“那时候国内疫情很多,行程随时可能变”,宋说。“直到隔离解除前一两天,我才开始订国内机票。”
由于无法与合作伙伴提前约好时间,宋只好临时去对方公司参观了几次“大运会”,想见的关键人物十有八九不在,遗憾地返回。
更让他尴尬的是,他在国内出差一个多月了,却一直没找到机会见家人。
“我在上海呆了两个星期,我的家乡南京爆发了一场流行病,”宋说。“父母年纪大了,离开南京需要24小时核酸和各种证明。对他们来说太复杂了。一旦进入南京,我将被给予黄色代码,不能登上回加拿大的飞机。”
于是,不到四个小时的车程,他只能继续和家人视频沟通,最后他后悔踏上了回程。
2022年6月,宋碧峰终于下定决心,带着5438年6月+2020年10月出生的女儿回国,让家里的长辈见见这个素未谋面的“疫婴”。
一家三口从多伦多出发。航程大约需要15个小时,中途会有两个小时的停留。因为疫情需要一直戴口罩,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我们带了三件行李,其中两件半是给孩子的。"宋提到“五天隔离的孩子用的尿布占了行李箱的一半。”
两三岁的孩子有很多特殊需求,考虑到在隔离酒店可能需要给孩子做饭,我老婆甚至在行李箱里装了一个小电饭煲。我也带了足够多的玩具,比如画笔,绘本,小恐龙,让她在隔离酒店尽量少抑郁,少哭。
看到移民隔离政策的不断优化,宋买了65438年10月2日回国的机票,带着妻女回家过年。他说如果我知道8号免检疫,我就订两天以后的票了。这也是15以来,他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