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奖励孩子
虽然奖励之下必有勇夫,但孩子们在课堂上确实很有积极性,对换礼物充满期待。但久而久之,当礼物展柜里没有孩子喜欢的礼物时,孩子就不喜欢贴纸了,课程的新鲜感也就过去了,上课的动力也就逐渐减弱了。有些孩子继续学习,有些则中途退出。
退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不喜欢,时间不合适,家长认为没必要继续学习,没时间接送。坚持的原因大概有两个:父母坚持,孩子喜欢,有的两个原因都有,有的只占其中一个。
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下来,有的人早早退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心理学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德西效应。
01德西效应——关于奖励的副作用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被称为“德西实验”,也因此提出了“德西效应”。
爱德华·德西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有趣的谜题。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学生回答问题都没有奖励;
第二阶段,实验组的学生被分成两组,每完成1道难题,将获得1美元的奖励。非奖励组的学生还是像以前一样解决问题,没有奖励。
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的自由休息时间,观察学生是否在解题,以此作为判断孩子是否有兴趣解题的指标。
结果显示,在休息时间,奖励组的学生比非奖励组的学生解决问题少。这说明非奖励组的学生对解决问题仍然保持着极大的兴趣,而奖励组的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衰减得更快。
由此,德西总结出一个叫德西效应的结论: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予他奖励会降低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
德西效应与人的动机来源有关。
人的动机有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顾名思义,内部动机是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发自内心的动力。比如我们因为喜欢和热爱而决定去做的事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兴趣。
外在动机是因为外在因素,比如贴纸,玩具,或者直接用钱作为奖励。这些都是外在的动机。
无论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都会让人产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但内部动机的力量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所以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可以转换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故事是老人利用“德西效应”,将孩子们踢球的内在动力转化为外在动力。一旦外在动力没有了,孩子踢球的动力也就没有了。
02德西效应的负面表现
不适当的奖励会有很多负面影响。就像故事里的老人,他用德西效应让孩子们放弃踢足球。这也反映出德西效应会缩短孩子兴趣的持续时间。如果有外部激励,他们就会去做。如果没有激励,他们就不会继续下去,即使他们做了曾经喜欢的事情。
外界的奖励很难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由于外部奖励的可测量性,孩子们会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比较。比如围棋课,你得到一个贴纸,游泳课,你得到一个小变形金刚。孩子会用得到的奖励来衡量活动本身,认为游泳课比围棋课好,影响基本判断。
过于看重外在的奖励,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是为了获得奖励,做家务,赚零花钱。孩子的行为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很容易让他们形成金钱至上的观念,忽略了做作业是他应该做的,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一个朋友,孩子8岁,家里每一项家务都定了价,扫地1,拖地2,扔垃圾1,洗碗2...孩子每天做家务能挣十几块钱的零花钱。朋友觉得他们的方法特别好。孩子热衷于做家务,赚零花钱,同时减轻自己的负担。
直到有一天,朋友和孩子去超市购物。朋友带着两大包东西走回家,想让孩子帮着拿一些。孩子们站在那里,双手空着,看着尴尬的母亲问:“多少钱?”一个朋友说她看孩子的行为很恐怖。她仿佛看到几十年后的自己变老了,孩子站在她床前问她带杯水多少钱。
03打开奖励的正确方法
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奖励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但奖励并不是绝对禁止的。在奖励孩子之前,首先要明确奖励孩子的初衷是什么。
为什么要奖励孩子?就是肯定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尊老爱幼,读书写字,做家务,都是值得鼓励的行为。成人和儿童都需要动力去做事,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内部动机来自于孩子的内心,而外部动机是大人可以掌控的。想要让孩子一直保持动力,就要有相应的内在动力,外在动力不可能一直起作用。
所以,外部奖励能起作用的时候,就是孩子内部动机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或者内部动机还不够强的时候。通过外在奖励让孩子先动起来,逐步引导他形成内在动机。
比如孩子学钢琴,学画画,不接触就谈不了多少恋爱。让他开始学习的可能是小贴纸,小印章,小玩具。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逐渐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绘画的乐趣,他的内在机遇会越来越强。最后唯一能支撑孩子坚持学习的,只能是他想学,喜欢学。父母的鼓励只能让他坐在教室里。至于他的心有没有,只有他自己知道。
记住德西效应。当孩子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给他奖励会降低这个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奖励要适度,不能滥用。
孩子做事情应该没有奖励,尤其是物质奖励。比如吃饭,穿衣,做作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他应该做的。即使他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家长也要通过引导和适当的压力让他的孩子完成。这是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孩子有足够的内在动力,不需要奖励。
比如孩子喜欢玩乐,喜欢跆拳道,喜欢轮滑。没必要用奖励来让孩子坚持。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是孩子最大的动力。完全没必要画蛇添足,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内在动力。
当孩子对新事物还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时,家长可以适当运用外在的激励手段,让孩子先去接触和了解,然后才可能进入兴趣和爱的阶段。这时候贴纸、印章、玩具就派上用场了。但这只是奖励的初始阶段。
进了门,能不能继续下去,就看你能不能把外在奖励引起的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有些孩子可能会很快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另一些孩子则相当缓慢地升温,从来没有看到多少爱。这时候家长的引导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很多家长绞尽脑汁想办法激励孩子,各种复杂的积分制度和考核指标。其实没必要这么复杂。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引导方式。
(1)肯定子女
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孩子的努力。不仅对孩子,对大人也一样。人天生就有寻求外界肯定和认同的需求。认可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2)榜样的力量
我见过一个不会游泳的父亲,他正在理论指导孩子潜水。孩子们有点害怕。爸爸一直在说,不要怕,把头潜下去就好。孩子崇拜地看着爸爸说,你试试。爸爸连连后退,说,我不敢。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我们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和他们一起成长。它不仅适用于学校,也适用于家庭。
很多妈妈,在陪伴宝宝的过程中,成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认识五线谱,自然就能拼出来。当天车张开嘴时,他可以滑冰和游泳。自然,英文歌也不在话下。可以下围棋,手办,N多种新技能正在陆续解锁。爱学习的父母会有爱学习的孩子。
对孩子最好的回报,不是给他金山银山的财富,也不是让他在各种兴趣班里学习各种技能参加最好的学校,而是让他有一对乐观的父母,习惯于探索,积极面对生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永远的老师。财富的传承需要时间的积累,而给孩子好的父母,只需要我们自己的改变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