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和实施教研计划

教研活动主要是面对制约教学活动的问题,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支持下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进行经验总结、理论推广和规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制定教研计划一般有三个原则:一是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第二,量力而行的原则;第三,可操作性原则。在教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在教研目标、教研计划的撰写内容和形式、教研计划的实施过程、制定教研计划的重点等方面存在问题。教研目标存在的问题第一,目标不明确。教研计划没有明确详细的教研目标,往往存在随意性教研课题,无法有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目标与教研活动不达成,目标成为空架子,目标无法起到纲领性作用;最后,目标没有达到。比如,学校制定的教研目标是让所有老师在一个学期内熟悉小学的教学大纲。看似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但在操作上却无法实现,成了水中之鱼。教研计划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表现为没有自愿参与,教研难以落实。原因是老师觉得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没有帮助。其次,教研计划是被动进行的,遵循上述步骤,忽略了教研要结合学校自身需求的特点。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较好途径之一,它以针对性强、充分自主、形式灵活著称。常见的校本教研形式主要有:专家指导、案例反思、集体备课、课例讨论、专题教研等。专家指导——专注于教育理论的高端指导。虽然校本研修概念的核心是在学校开展活动,但这并不等同于关起门来。只有走出去,博采众长,邀请教育专家以高端的理论引领,对教学活动的精准解读,对课例的深入分析,才能帮助教师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帮助教师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完成从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集体备课注重教师智慧的集体整合。集体备课不是两个苹果的交换,而是两种思维的交换。在交流中产生火花,擦出教学灵感,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相互提高。集体备课需要提前拟好题目,明确要解决哪些问题。集体备课可以以主备课人和辅助备课人的形式进行,优点是充分发挥主备课人的专业主导作用,缺点是宠坏了辅助备课人的积极性;集体备课也可以不设置主备课人,让所有参与者作为主备课人备课,然后随机抽签确定主备课人。这种备课形式可以充分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成为备课的主人。集体备课的重点是明确教案整体框架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设定是否恰当,难点确定是否得当。集体备课的时候,需要形成一套科学的知识,然后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教案。(1)选取每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备课内容;(2)所有参与者提前一周独立备课;(3)主要备课者在参与者中随机抽取;(4)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案例反思——通过反思案例的成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自我反思需要教师自愿参与,在教研活动中开展即时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学后记、优秀案例评优等活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相互反思是指学科教研开展的课堂教研会、师徒会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他们在互动中互相学习,促进专业发展。案例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一个班级的异质性可以让老师取长补短;新手如果达标可以快速成长;专题研讨着重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形成知识;骨干示范班可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更快、更好、更高地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