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大奖赛的发展历史

早在1982-1983赛季之前,职业斯诺克选手的排名仅仅由世界斯诺克锦标赛的成绩决定。鉴于一场比赛对选手的排名并不客观,世界台联决定将积分制扩展到另一项现有赛事,该赛事必须对所有职业选手开放。于是,一项名为詹姆森国际锦标赛的现有赛事,偶然间更名为职业选手赛。

起初,职业锦标赛在英国伯明翰举行,1982。根本没有赞助商,电视台对播出工作也不感兴趣。那一年,六届世界冠军雷·里顿(Ray Reaton)在决赛中击败吉米·怀特(jimmy white),获得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项重大赛事的冠军。一等奖只有5000英镑。次年比赛移师普雷斯顿,首次举办资格赛,世界排名前32的选手被列为种子选手。然而,65,438+06名选手中只有4名进入了八强。最终托尼·诺斯击败乔·约翰逊获得冠军,诺斯获得12500英镑的头奖。

由于连续两次活动的成功,烟草制造商Rothmans立即表示愿意赞助该活动,BBC电视台决定转播1984的活动。此后,该赛事被冠上赞助商的招牌,并更名为罗斯曼大奖赛,比赛场地再次移至雷丁,冠军奖金也大幅上涨至45000英镑。从1984到1992最后一次赞助罗斯曼,一等奖奖金每年增加5000英镑。首届罗斯曼大奖赛的决赛激情四射。丹尼斯·泰勒,北爱尔兰人,转行多年,从未获得过大奖赛冠军。那一年,他饱受丧母之苦,悲痛让他几乎放弃了斯诺克。但他在这里击败了克里夫·索伯恩,赢得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大奖赛冠军,并在第二年为赢得世界冠军而不懈努力。

1986,这个比赛创下了恐怕没有后来者的记录。出生于1933的雷克斯·威廉姆斯在1951转行,成为职业斯诺克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决赛选手(53岁),却输给了充满青春野心的吉米·怀特。接下来的五次冠军都是由两位传奇球员史蒂夫·戴维斯和斯蒂芬·亨得利安排的。1992年,吉米·怀特第二次击败肯·多赫蒂,他获得了当年8万英镑的头奖。2001,LG电子开始赞助该活动。在LG赞助的三年间,斯蒂芬·李、克里斯·斯莫尔和马克·威廉姆斯分别获得冠军。2004年,新的赞助商为该赛事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命名为totesport Grand Prix。比赛现在大约在10月份在普雷斯顿赫尔公会举行,正好是斯诺克赛季的开始。2005年大奖赛,希金斯不仅在决赛中以9-2击败奥沙利文获得冠军,还创下了三项职业斯诺克纪录,将这项比赛深深镌刻在斯诺克历史上。

然而,Totesport只赞助了这项赛事两年。2006年,皇家伦敦手表开始接手大奖赛,从2006年开始,大奖赛的赛制和积分制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单输淘汰制变成了三赛段制。其中,第一阶段是32强之外的64名职业选手参加的小组循环赛,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16资格赛选手与32强选手* * *,第二阶段小组获胜的16选手进入单败淘汰赛第三阶段。

2006年,首次引入了这种竞赛制度。当时的世界冠军格雷姆·多特(graeme dott)、英锦赛冠军丁俊晖、左撇子威尔士金牌选手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等擅长长时间比赛的选手对这种赛制相当抵触。然而,正是这种竞赛制度造就了澳大利亚天才尼尔·罗伯特森和英国人杰米·科普。尼尔获得了职业生涯第一个职业赛冠军,柯普获得了职业生涯第一个满分1.47,第一次打进职业赛总决赛。

2007年斯诺克大奖赛将于6月65438+10月13日至6月21日在苏格兰阿伯丁会展中心举行。最终,中国香港选手傅家俊在决赛中击败奥沙利文,获得职业生涯首个排名赛冠军。中国选手刘崧也进入了八强,创造了中国大陆选手在本次比赛中的最好成绩。2008年实施的新赛制是进入主赛的选手以九局两胜进行单轮淘汰赛,每轮再抽签决定,这无疑给比赛增加了更多悬念。希金斯最终在2008年获胜,并将在2009年继续使用这一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