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四中的发展历程
1969年初,原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升入高一(只有一个班),另一个班招收高一高二,总人数约130。学制是二元的。同年4月,该县也开始规划建设新的校舍(即现在的学校所在地)。下半年,因为223队要求学校外迁,学校临时搬到南山寺(现南山公园内)上课,也加紧了建设新校舍的步伐。只是在那年冬天,初步建成了***8砖木结构的两个教室和食堂。
1970新学期开学,学校从南山寺搬到新校区,学校招收新生。这个时候高二高一一个班,高二高一两个班。同年9月,县里考虑到学校走“五七”路的必要性,决定将桃江农业中学并入桃江“五七”中学。当时农业中学的两个高中生在5438年6月+10月合并到学校,学校发展到8个班。原桃江农业中学为桃江“五七”中学农场。70年末的那个学期,桃江“五七”中学有了第一届毕业生:两个高中班,两个初中班(当时的学制是二二制,春季招生)。
1972结束,全国决定恢复秋季招生。所以1972届毕业生全部延期到7月1973。
1973-1976学校又新建了两个砖木结构教室,用勤工俭学资金在校区西端修建了一个砖石土木结构的礼堂。
“文革”时期,65438-0970,贫中农代表入校,学制改为以校革命委员会为核心领导,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下设政工组、教改组、后勤组。学生组织是军队仿建制,一个年级为一个连,一个教学班为一个排,一个小组为一个班。劳动课占用了大部分学习时间,文化课的学习没有保障。
5438+0976年6月粉碎“四人帮”后,十年文革结束。1977 10全国高考恢复,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之后,学校进入了改革进步的正常轨道。1978年,贫困中农代表退出学校,学校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校董会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当年,学校名称由桃江“五七”中学改为桃江中学,学生组织由军队编制改为学生会,并成立了总支部。1982,共青团总支升格为团委。学校制度逐渐规范,文化课的学习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1978学校西北的黄土石子岭上,人工开辟了一个面积为9800平方米的操场,解决了体育运动无操场的问题。同年,学校在茶山上建起了第一座砖木结构的宿舍。
1979高考。在高二10名优秀学生被重点中学选拔的情况下,仍有3名学生考上大学,20多名学生考上中专,在全县名列前茅。
同年秋季开始,两年制初中改为三年制。
1980,学校在东篮球场旁建了一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办公室(兼宿舍),在茶山上建了第二间学生宿舍。
1981的中考,两个初中毕业班有42个考上了重点中学,占当时重点中学招生人数的七分之一。
1982中考续写佳绩,9人考上中专,30人考上重点中学。从此,这所学校的初中教学质量在全县“小有名气”。
1984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在县自来水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学校饮用井水造成的缺水问题。同年秋,高中学制改为三年。这所学校的高中生来自依桐、龙社、星村、西牛、正平、九都、小河和万隆。
1987年7月,新建的三层九室砖混实验楼落成,解决了物理化学无实验室无图书馆的问题。至此,学校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农村完全中学。当时学校基本稳定在18班左右,其中高中每个年级2个班,初中每个年级4个班。学校学生人数约为1200人,教职工70余人。
1991,学校食堂搬到学校礼堂,建了锅炉房。大乔煤矿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向学校转让了一台很少使用的高压锅炉。从此解决了生米、开水、热水供应紧张的问题。由于师傅操作规范,维护好,锅炉质量好,直到2009年暑假才更换锅炉。
1992的高考,学校拿到了15的学生,在全县普通中学中排名第一。从此高考走出低谷。接下来的几次高考,都是全县普通中学第一名。
9月28日,1992,香港爱国人士沈先生捐赠的“青桐楼”开工建设。这是他在新丰县的第二个项目。建筑设计为四层,24间教室,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总造价46万余元,其中沈先生捐款150余元。大楼筹建期间,区县领导高度重视。行署副专员陈本伟、副县长刘等领导与沈总代表一起亲自制定了施工方案,对施工面积、造价、质量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县里相关单位从人力、物力、费用等方面大力支持。大楼于1993年7月30日顺利竣工,并于1年9月30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楼名由县委书记钟祖恩题写,地、县、乡领导为楼剪彩。全校师生参加了仪式。
随着“庆同楼”的建成使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初中各年级6个班,高中6个班。同时,校领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与广东友谊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他们先后开设了电子班、电脑班、幼师班、彩印班等。,每次持续两年。第一年在学校学习,重点学习基础知识,第二年在广东学习,重点学习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毕业后广东负责推荐就业。自1993年秋季以来,已有六届10职高班,受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赞赏。新丰向广东等沿海地区输送了大量中职人才。
1993年冬,茶山上建成了一栋四层48间的砖混结构学生宿舍。在新丰化肥厂的大力支持下,宿舍配备了双层单人铁架床,可容纳576个床位,基本解决了当时的学生住宿问题。同时,学校组织教师集资建设教职工楼。1993年冬至1995年冬,两栋教师集资楼建成,32名教师住进了自己的房子。
1994-95期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修建了标准篮球场,硬化了主干道。校园花坛一年四季都有鲜花,教学区绿草如茵,高大的梧桐树、白杨树、香樟树掩映其间,环境幽静。
1996年秋,县里调整高中教育布局,学校关闭高中。94.95级180多名高中生并入新丰中学和新丰二中。此后,学校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致力于初中教育。当时学校在嘉定镇招了四个班的新生。
1997年秋,依桐中学在县城成立。学校位于原幽州小学校区,一、二年级共四个班。每一个初三学生都升入桃江中学。此后,依桐乡完全取消了五所小学的初中班。迄今为止,学校规模已达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近百人。
从1999开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1999年秋,由“青桐楼”扩建的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
2000年,更新了样品计算机,并配备了语言室。
2001年8月,教师集资的20栋五层住宅楼竣工投入使用。
2002年8月,新建的48栋四层学生宿舍竣工并投入使用。从此,学生们住进了宽敞明亮、方便快捷的宿舍,宿舍管理达到了全县一流水平,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获得了市校长培训班校长们的一致好评。同年9月,依桐中学并入条江中学,校名改为新丰四中。举行了隆重的上市仪式。县委、县政府、县直属单位、兄弟学校领导到学校庆祝,全体师生参加庆祝。至今,学校规模已达33年,在校学生1600余人,教职工130人。
2003年7月,引进社会资金新建3层学生食堂,面积2000多平方米,解决了学生无食堂、无餐桌、无卫生间的问题。同年6月5438+10月,县城车行老板许先生赠送学校行政课桌20套,学生单人课桌120套。
2004年8月,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造价84万元的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进行绿化美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它建造了一个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新校门。花园式的花坛跃上校门口的空坪,教学区的空坪铺着彩砖草砖。新栽的大叶榕、小叶榕、樟树错落有致,遮荫蔽日。漫步四中校园,你会看到绿草如茵,树木葱郁,四季绿意盎然,繁花似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年秋,新丰二中关闭初中部,学校开始在全县按区招生。同时,从其他乡镇来学校的学院派学生应该接不到。此时,学校已达42个教学班,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156人。
2005年5月,校园文学《百草香》出版,其问世受到校内外文学爱好者和著名作家的好评。著名作家陈果欣然为其题词,并题词:“百草香”是新丰的“丑小鸭”。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美丽的白天鹅从这里飞出。同年9月,五楼10套教师集资楼竣工,10名教师搬入新居。当年在教室、宿舍、办公室都安装了饮水供应系统,解决了很多人的饮水问题。
2006年8月,第二座综合楼竣工。此后,学校原有的砖木结构平房全部拆除,彻底消除了危房。
2007年,理化实验室按现行标准配备。从此学生实验操作有了保障。同年8月,一座有80个蹲位的抽水马桶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8年,准备建造一座多功能综合大楼。2009年4月,一栋建筑面积6113平方米、高五层、造价四百多万元的大型综合楼破土动工,一期工程封顶。同时,新征地建筑面积1348平方米,造价120万元的学生公寓也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