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在有影响力的体育项目上做不好,比如足球、网球、田径、游泳等等?

中国足球改革是中国整体改革的标本。但就是这样一个领域,中国体育最早借鉴国外,进行市场化、职业化改革,却讽刺性地成为全民“娱乐”的对象。有人说这都是市场化造成的。真的是这样吗?

了解中国足球的人都知道,中国足球的市场化、职业化改革在90年代末就停止了,近几年更是在狭隘的既得利益的引导下,大踏步的向后倒退。中国足球不是市场足球、职业足球,而是行政足球、表演足球。在足球领域,并不是市场说了算。不是俱乐部、球员、球迷等足球的主体,而是政府和政府官员说了算。也就是说,中国足球的市场化和职业化其实是其中的一半,或者说是伪市场化和伪职业化。

于是我们惊讶地发现,中国的足球和某些领域的改革是相似的!一开始通过市场化改革,俱乐部产生了,足球市场活了,球员富了,足协也富了。但后来发现,在这个市场上,政府的意志无处不在,行政部门的权力处处霸道、居高临下,资本与权力的勾结无处不在,于是联赛混乱,假球黑哨横行,各种乱象频发;足球场并没有成为游乐场或市场,而是权力和金钱的竞技场。所以,当我们用伪市场化,伪职业足球去和国外真正市场化,职业足球竞争的时候,输的是多么惨。

在国外,有影响力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网球、田径、游泳等。,都实现了真正的市场化和职业化。中国很难用伪市场化和伪职业化与别人竞争。

在国外,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公民福利和社会保障,不可能用公费培养大量职业运动员。无影响力的运动,如乒乓球、射击、举重、跳水等。,都是非专业的业余运动,因为受众少,效率差。中国使用公费训练的职业运动员与其他业余运动员竞争。就算他拿了金牌,有什么好炫耀的?

一边是看不起病的人,一边是大把钞票赢来的非主流运动金牌,这是对统治者魏的证明,还是绝妙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