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为什么要拜神?不崇拜可以吗?

关键词:潮汕人;多神教;心理因素;社会历史因素;文化因素

对神灵的崇拜是中国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是如此。正如陈(明万历二年)所言,“粤俗犹贵,庙堂兴盛。”众所周知,潮汕地区有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寺庙。寺庙中供奉的神灵包括自然神(天地之母、太阳神、月亮神、风神、雨神、雷电神、山神、河神、动植物神等。)、佛教神祗、道教神祗、帝王、圣贤、英雄、清官等等。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农村随处可见提着篮子的妇女,在寺庙间奔跑,虔诚地朝拜。神仙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什么潮人那么执着于神的崇拜,被很多神一起崇拜,年年月月天天,不节俭。本文试从心理、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潮汕人多神信仰的成因。

第一,心理因素

早在《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楚人信巫鬼,重祀”。潮汕人对神的崇拜和信仰是没有原因的,但由于原始的宗教思想基础,他们对神的信仰,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永恒的思维观念。人在遇到自己的命运时,很容易萌发一种信仰的心态,于是人就信了神,崇拜了神,不管是什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对他们是有用的、有益的,他们期望对祭祀“有求必应”。主要原因有:恐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心理、偶像崇拜心理等等。

(一)避免不幸、寻求幸福的恐惧

潮汕面对着台风频发,怒卷万物的神秘大海,人们自然有一种恐惧感。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想要顺利出海捕鱼,收获庄稼,显然并不容易,自然会祈求神灵的保佑。叶在《论风俗的基本特征》中说:“原始人在形成最早的群体时,由于对自然的无知,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都是活着的神,他们会给人们带来不幸。为了避免不幸,寻求幸福,他们崇拜神灵,产生了最早的原始宗教和祭祀祈祷的习俗。”【1】反映了远古先民的信仰,认为在他们的生活周围有一种超越自然的神秘力量,支配着人的一切。只有通过崇拜和祈祷的仪式,才能利用存在于黑暗中的神的神力为他们消灾减福。正是因为潮汕人未能掌握自然现象,上升到恐惧,希望有一个神来保护他们,所以他们崇拜自然。

潮汕地区的许多寺庙崇拜被认为能够消除灾难并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右神”。既然有“正神”,自然就有“邪神”,也就是“邪灵”。潮人之所以崇拜这个神,主要是因为害怕它,认为它只会“害”人而不会“保佑”人。所以,当人遇到天灾人祸,同样,我们也要用祭祀祈福的仪式向他赔罪,美言几句,送他走。这种神既没有名字,也没有定期祭祀或大祭祀。只有遇到厄运的时候,我们才会悄悄的去十字路口或者路边供奉祭品,祭品收不回来,就丢在路上任人践踏。如今,这种祭祀神灵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集体化和制度化。

因为潮汕人害怕崇拜鬼神,认为所有的不如意都是自己不敬神灵造成的。如果他们得罪了鬼神,就会惹上麻烦。所以,只有多拜几个神,才能平安。尽管科技发达,对这些自然现象有了充分的认识,但不断涌入的人群还是把这种无意识的恐惧托付给了神灵,这也是潮汕地区直到现在仍然崇拜很多神灵的重要原因。

(2)多崇拜一个神,多祝福一个人的保险心理。

在潮汕地区,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海人和山人。他们主要依靠捕鱼和狩猎,这是非常危险和偶然的。再加上明清以后沿海地区实行海禁,使得出海捕鱼的危险性更大。由于生活的无奈和政治的压迫,大批男人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漂泊在海上,家里的父母妻儿只能寄希望于神灵的保佑。祈求海神妈祖保佑她们平安,平时在家的妇女也会去庙里为远在他乡的亲人烧香,通过默默祈祷安慰她们的心灵,把祝福寄托在神灵身上实现。这些都从小影响和教育了潮人。因此,在每年的初一、十五或初八,家庭主妇们都会挑选祭品供奉给附近的神灵,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目的是得到“大师”们的保佑,发财、祛病、平安。在他们眼里,人崇拜我,多崇拜一个神,就意味着多了一份保险,付出的牺牲不会因此而增加,反而会多敲一个。

2潮汕人多神信仰的原因分析

从潮汕人对各种神灵的一贯对待和崇拜,可以看出潮汕人有着强烈的保险意识和侥幸心理。大家都希望神仙显灵。他们祝福自己发财、祛病、平安的愿望,只是为了给自己寻求心理安慰。

(三)娱乐心理学

祭神已经成为潮汕人初一、十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它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大众信仰”。除了通常的祭祀之外,每年还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将神灵请出庙堂,在全村巡游,即神游会。最初的目的是驱鬼辟邪,后来逐渐加入到庆祝春节和娱乐的内容中,所以需要周游列国。拜神活动中有许多舞蹈和娱乐活动,非常热闹,如歌舞、蜈蚣舞、双咬鹅舞等,还有仪仗队、锣鼓队、旗队等精彩节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到了近代,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潮汕地区的游神娱乐活动增添了商业促进因素。如沈敏的《论潮安年节习俗》记载了1930年代安吉王在潮州府的游神活动,许多外商组成广告队,带着商业广告的旗帜与神同行。当地商家提前准备好了鞭炮、祭品和食物,当流浪神到来时,由店员进行搬运。然后我们点鞭炮,摆香案,焚香祈祷,好不热闹,既迎神又宣传自己的事业。盛大的拜神活动吸引了成群的观众,自然有助于商业营销,交通、酒店、食品、烟花爆竹等都受益匪浅。

当人们的物质文明得到充分解决后,就会想到精神文明的满足,这必然会在传统的祭祀活动中发生变化,从而加入各种丰富多彩的元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潮人的生活文化,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这种崇拜活动的娱乐心理,让潮人活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在农村,表面上还是尊老爱幼,但实际上娱乐已经占据了神营比赛的中心位置。比如“离旧主”的仪式,本来是一种驱魔,到了现代基本演变成了一种娱乐性的比赛。[2]如今,传统的祭神活动几乎已经消失,但却成为潮汕人的娱乐活动之一。所以可以看出,为什么在科学如此发达的社会,人们仍然相信神,而且不会减少。

(四)偶像崇拜的心理

由于祭祀神灵的民俗影响深远,人们修建寺庙纪念历代名人,与祭祀神灵无异。除了关帝庙(关羽)和双忠庙一般是为祭祀忠义之神而建,潮汕人所祭祀的神多为在当地有所建树的功臣。“如果你试图传递考试的优点并俘获人民,你将牺牲它。”韩愈为潮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潮人所敬仰。除潮州有汉文公庙修建外,大部分县也都有汉文公庙的修建。潮汕人之所以修建寺庙供奉这些人物,是因为对他们的崇拜和敬仰。虽然有一些功利目的在里面,但是崇拜的分量还是占了一点多。潮汕人忠厚守信,所以在商人们心中,极其崇拜关羽,从而宣扬潮汕人的多神教。

第二,社会历史因素

在潮汕众多的神灵中,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多,但秦汉时期中原人迁居潮汕地区,所以应该有祭祀神灵的习俗。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变异,与中原多神民俗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潮汕风情。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利用民众对上帝的信仰和祭祀上帝的民俗,修建偶像和寺庙供民众祭祀,使民众形成系统的上帝观念,从而更好地进行统治。华侨对家乡神灵的崇拜,为修建寺庙祭祀家乡神灵的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促进了潮汕地区的多神崇拜,构成了多神崇拜的社会历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