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集体备课?
1,组织管理:集体备课由教学部(或教研室)管理。一般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与各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流程:
①活动准备——“二次研究”和“三定”:小组组长在小组活动前提前通知小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教材和提纲,通知明确小组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议题、定主备人员。
②集中讨论——“四备”:集中讨论是指小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内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讲话,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准备重点、准备难点、准备教法、准备作业(其中还应包括单元测试)。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争鸣。
③大纲修订——“五统一”:中心发言人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对备课大纲进行了修订,充分体现了“五统一”:统一教学思路,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双育”的内容和要求,统一课表,统一符合标准的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④写教案:各班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大纲和各班的学习情况写教案。这时,在不脱离“五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⑤信息反馈:在下次集中时,提出备课大纲实施中反映的重点问题,以备将来参考。
3.时间安排:学校可以根据各科特点,规定每学期几次或每周一次。取决于每个学校每组教师的组成。如果把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安排在课表中,会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扩展数据:
集体备课的三个原则:
1,统一原则。集体备课的本质是同步教学,在具体实施中必须统一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测试评价。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丢失,就无法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无法及时进行正确的教学实践。
2.推进原则。布置写备课提纲的任务,提供备课提纲,要提前。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应将任课教师编写大纲的任务一起分配,便于教师及早准备,收集资料,研究大纲和教材。一般备课大纲的讨论要提前一周。
3、诚信原则。划定备课任务要考虑教材的内在联系,保持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以单元或章节划分教材较为合适,切忌人为分割教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