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

周仓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他写的不多。这不是因为罗贯中对周仓的刻画有多成功,而主要是因为关羽。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周仓都是关羽离不开的三件“宝贝”。提到周仓,人们自然会想到关羽,反之亦然。随着关羽成为偶像,周仓身价倍增。不仅在戏曲舞台上频频出现,在关帝庙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员,与关羽一起被后人供奉。据说在广东、湖北、山西等地,都有供奉周仓的寺庙,这是莫大的荣幸。

然而,叶凡的《三国志》、《后汉书》、《裴松之三国志注》等史书,都没能找到周仓的影子。三国以后,唐宋的野史、笔记、诗文等各代也未能找到任何关于周仓的记载。属于一个虚构的人。那么这个周仓是哪里来的呢?

周仓,一个人物形象,应该属于民间艺人的代表作,元代可能已经出现。最早有周仓痕迹的作品是民间艺人创作的讲故事的书——《三国演义》。而这个时候的周仓却是另一番神情。他不是关羽的死党,而是与关羽毫无关系的蜀汉王朝后期的一员。书中的周仓做了两件事:一是被诸葛亮派去“使木牛流马运粮”,结果司马懿带走了几匹木牛流马,回去读书;第二件事,当司马懿想不通怎么用木牛流马的时候,就派周仓去戏弄司马懿。这个情节非常有趣:

几天后,我看到警卫队带着300名士兵去了村子前面。周仓拿着酒对元帅喊道:“军师给我下战书,让我去迎敌,看看我们是赢是输。不战而降。你是姓魏的,为什么不关起门来?”元帅道:“周仓带酒来了!”使周围人拿酒与周仓同吃,且一醉方休。司马燕:“不仅仅是金珠和珍宝。诸葛母牛刘妈,可行一杵砸300多步。我做了木牛刘妈,只走了几步就撞上了杵。法律是什么?你可以和我谈,我会和你一起发财的。”周仓笑道:“所有的军师和扛杵的人,都在诵木牛流马经。”他又说:“所有打马的都归我管。”今夜,我要进村写下牛马,呈献给元帅。"司马大喜,周仓得了三十个金球,两匹好马. "如果你给周仓写信,你会很富有,很富有。"

周仓去了之后,第三天就回来了,司马慌了,以后让人围着。周仓去了。司马看了大吃一惊,却是吴侯亲笔所书,曰:自古以来,木牛流马,无人能出。我姓魏,叫我学牛的经典,后人不会笑的!”司马撕碎了它的纸。

从现有资料来看,三国故事中描绘的这个人物,很可能是周仓最早的形象。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的塑造,没有特色,也没有好评。

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关大王单刀会》中,周仓开始出现在关羽身边。从人物塑造的连续性规律分析,周仓可能是在《三国演义》之后,在民间传说和戏曲中进一步塑造的。关汉卿对当时创作的周仓形象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也正是因为关汉卿的《一刀会关王》,周仓的形象开始广为人知。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显受到了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的影响,将周仓这个人物保留在单刀会中,同时对周仓进行了再创造。小说里的周仓比以前丰满了很多。人物塑造也很深刻。

《演义》第二十八回出现的周仓,是黄巾余孽。因为仰慕关羽的名气,投靠了关羽,成了他的部下。为什么要把周仓写成比黄巾还多?《三国演义》中,邱震生先生认为目的是“要求人们以周仓为榜样,不造反,即使委身青林,改过自新,仍可成仙”,毛宗岗在评论原因时也认为“关羽遇廖化、周仓”。廖化是黄巾,周仓也是。从大众到仓库,而仓库的欲望又切割到大众。夫使仓而不与众会,绿林却是大客。今天画的是箱子的画像,仓德拿着大刀站在大众一边,却是依附于大众而不朽的。可见人变计,士择师。虽然是错误,但可以更新;单身做仆人,总比和奴才们一起被称为国王好。“作者认为这种观点可能不成立。试想:罗贯中参加了推翻元朝统治者的农民起义,目睹了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痛恨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所以参加了农民起义,还是一个“有野心的国王”(见《正史集》)。这样看来,汉朝的黄巾起义属于同一类型、同一阵营,似乎不太可能奉劝世人“以周仓为榜样,不要造反,即使委身于绿林,改过自新后仍可永垂不朽”,而同时代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出身于农民起义,罗贯中也不必贬低农民起义;其次,邱震生先生本人认为罗贯中对农民起义的态度是积极的。邱先生在《三国演义》中的《罗贯中,有抱负的君王》一文中写道:“他与起义军有过血肉之躯,使他对农民起义的性质和作用有了正确的认识。他写的《隋唐演义》热情地歌颂了瓦岗寨的英雄人物,如成、秦等。在《隋谈唐五代演义》中?(黄巢的描述)更是悲壮动人。他(罗贯中)对农民起义是积极的。中国古典作家对农民起义采取如此明确的态度是罕见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说把周仓写成黄巾,是为了“以周仓为榜样,不要造反,即使委身青林,改过自新,依然可以成仙”?是不是很矛盾?如果毛宗岗的评论是秋先生说的道理,那还挺有道理的,但对罗贯中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从《三国演义》分析,罗贯中对农民起义确实是积极的。所以,把周仓写成黄巾起义,不应该看作是劝世人不要造反,而是提醒读者,在农民起义的参与者中,到处都有像周仓这样忠诚的人,并通过对周仓的刻画,驳斥了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和起义将领的污蔑。罗贯中以他特有的方式赞美农民起义和起义将领。这种理解更符合逻辑。同时,罗贯中延续了之前民间艺人、戏曲家所塑造的周仓形象的精髓,依然将黄巾周仓放在千古忠臣关羽的旁边,这不仅符合中国人常说的“一雄三帮”的传统观念,也有其深刻的含义。关羽本来出身不好,不属于官宦之家,是平民英雄,而周仓是被统治阶级压迫参加农民起义然后落草的。两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联合起来,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事业,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景和向往。这样理解罗贯中此举的目的更为合理。

周仓投奔关羽后,参与了关羽在荆州周边经历的斗争。第六十六次“单刀会”,周仓和关羽默契配合,智取鲁肃。当关羽被鲁肃驳倒,形势危急时,周仓挺身而出,与关羽一起奏响了英雄赞歌:

云裳还未答话,周仓已在阶下说道:“天下之地,唯贤者居。你是吴栋唯一应该拥有它的人!”云裳变色,一把夺过周仓手里的大刀,站在庭上,看着周仓,骂道:“你竟敢说这个国家的事情!可以快走了!”仓持会意,先到岸边,插上红旗。关平的船,如箭一般,跑过江东。云裳右手持刀,左手握着鲁肃的手,装醉道:“你今天请我吃饭,就别提荆州了。我现在喝醉了,怕伤了旧情。改天请你到荆州来开会,再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拖到河边。吕蒙和甘宁各自带领自己的军队出征。他们看到云裳手持大刀,亲自扶着鲁肃,怕被伤到,不敢动。云长到了船边,但它没有松手。它站在船头,向鲁肃告别。苏傻傻地看着关羽的船随风而去。后人有一首赞美关公的诗,说:“你小时候看不起陈武,就敢一个人去开会欺负他。当时有一种英雄气概,尤其是在渑池。”云长自己回到了荆州。

罗贯中对周仓的描写不多,但对人物的描写很成功。比如“单刀赴会”这一段,篇幅虽短,却气势恢宏,既凸显了关羽的豪气,又衬托了周仓的临危不惧,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这是天才的一笔!比起《三国演义》里的周仓,简直是天壤之别。

关羽兵败而亡时,罗贯中还不忘进一步塑造周仓的形象:

王符在麦城中,尸骨微颤,问周仓:“昨夜我梦见我师父浑身是血站在我面前;我急着问的时候突然惊呆了。不知主是好是坏?”正说着,忽报到了,迎接关公父子。王符、周仓吓得赶紧进城去看,关羽父子的人头也掉下来了。王福大叫一声,坠城而亡。周仓自杀了。

罗贯中对周仓结局的简短描述,也完成了周仓最后的壮举。通过罗贯中的描写,我们对黄巾周仓的印象更加深刻:多么忠诚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