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元秋风”“太清仙境”?
在清同治年间出版的《京师略》中,有一首名为《离京十景·道元秋风》的诗,题的是如香的主人瑞卿。原诗如下:
闲适繁华,太清宫,
真理的修炼也是蒸蒸日上。
富友皇帝曾经写下一笔:
松、绿、竹、古仙风。
这首诗真实地描述了清朝同治年间,道观太清宫宁静壮丽的景色。是早期描写太清宫的诗。《祝福皇帝》这首诗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作。元代,吕洞宾被皇帝封为“富友帝君”,简称“富友帝君”,又名吕祖,是道教全真派北方五祖之一。
苗润龙在光绪初年出版的《沈阳白永》中,也有一首关于太清宫的诗:
兰盆超越众生,
道家的人争论得太清楚了。
正好赶上中秋节,
每年都来看鬼灯。
诗后有诗人自记:“太清官在外忙(小西门)。”
此外,光绪初年,魏道士请南洋道长退坛,由道士祝圣。每逢中元节,祭台吟诵“燕”并在护城河中放一盏夜灯,称为超度。月亮很高,一万点都亮,像无数的秋星顺着水飞下来。远远看去,很动人,很轻松。"
葛月潭华兰
抗日战争时期,辽宁著名学者、诗人钱公来写过一首诗《沈阳八景,太清仙境》:
对红尘太清楚了,
神仙境界总是很清楚的。
葛公对墨汁了解多少,
月下,我还闻着箫声,吹着箫声。
诗后有诗人说:“太清宫是省城道观十方丛林,地在大小西关之间。”方丈葛月潭擅长画朱兰,书法也很出色。'九一八'之后,听说又被尘封了。“诗人的诗和批注,既描写了太清宫的环境,又表达了对羽化西航的太清宫方丈葛月潭的深深怀念。
葛月潭舒炼
郭守真的传说和“三堂”建设是什么?
沈阳太清宫早年被称为三教堂。说起那几年三座教堂是怎么建起来的,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清朝康熙帝即位坐庙不久,盛京大旱,秧苗枯死,土地干得冒烟。人们一看到连他们吃的水都快没了,就不得不烧香磕头,祈求上帝降雨。可是连续求雨十几二十天,连一颗雨星也没有。
此时,镇守关内的盛京将军吴也急了。他让屋里的师爷写个告示,贴在将军府和八门外。布告上说:“谁要是能下一场漫天大雨,政府就赏他1200两银子。”这张告示贴出没多久,一个头戴道冠,盘发髻,身穿蓝布袍,脚穿绑腿凉鞋的老人就把单子露出来了。守榜人见劳道揭榜,问曰:“道长可求雨?”老人说:“这不是儿戏。我不能求雨。我怎敢泄露名单!”卫兵连忙说:“那就请道长和我一起去见大人。”原来,这位道长不是别人,正是本溪铁砂山广韵通天洞的郭守真,他的名字叫京子。他师从李长明,毕业后,他潜伏了许多年。他的魔法高超,能呼风唤雨。这一天,他刚在蒲团上打坐完,就想通了盛京将军是在求雨,于是下山前往盛京。
当下,将军问道:“道长,你要用什么法术求雨?”郭守真说:“只要将军筑一座三十尺高的祭坛。”将军又问:“祭坛在哪里?”"就在城市和护城河的西北角外面,那个泡泡前面."于是将军派人连夜设坛。
第二天一早,劳道穿上袈裟,轻轻地跺着脚,走向祭坛。然后盘腿打坐,开始练习。城乡四面八方的人都来看热闹,但鼻子都老了。奇怪的是,刚才太阳火辣辣的。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乌云翻滚,雷声大作,接着大雨“砰”地下了。人们高兴得在大雨中不停地在祭坛前给老人磕头。
等到大雨来临,老路接受了咒语。天又放晴了。郭守真轻飘飘地从神坛上跳下来,落在城墙上见将军。
将军一见老人来收银子,满不在乎地说:“干旱了这么多天,不求雨就要下雨。”老人一听,明白了,他不急,也没生气。他缓缓说道:
“将军太小看道人了,我视银子如粪土。如果将军说我的魔法无效,我可以当场试试。”
太清宫郭真人塔
正在这时,将军的老管家来报告说,将军的母亲突然得了急病,有生命危险。将军也不管别的,就让老人在大厅里等着,让一个名医去后厅给老太太看病。名医看了老太太的病后,对将军说:“要想治好老太太的病,就得找一绺枝叶翠绿的麦穗作药引子来治。”这可把将军急坏了,不知如何是好。
老管家想出了一个主意,说:“将军,为什么不让老人家做点什么呢?”于是,将军从后厅来到前厅。
将军来到前堂,只见老汉盘腿坐在前壁上,手里拿着一串绿色的麦穗。得知劳道不是凡人,将军很快向劳道敬礼赔罪。
看到将军回心转意,老人把麦穗给了他,让他尽快给老太太做好药。将军喜出望外,赶紧派人拿来了1200两银子,此外还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吃的穿的用的东西。老道却怎么也不接受。
将军不解地问:“道长,这些东西你都不要,那你要什么?”老人说:“请跟将军走。”他把将军领到筑坛的气泡前,说:“我想请将军在这里建一座庙,让他的家人有地方住。”将军笑着说:“你要是能把这个泡泡灌满,我就给你修庙。”老人也笑着说:“将军,我们成交了。”说完,就离开了。
第二天,我看到老人坐在一个大蒲团上,在大泡的水面上四处漂浮,但他没有沉下去。有路人看到了,觉得很奇怪。他们在泡泡附近徘徊。老人对人们说:“如果你们想见我,就在泡泡里带一口袋土。如果你能用石头打我,你也会给我一两银子。”现在人们觉得更有趣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越聚越多。只见水泡沿前方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有口袋里的土,有扔石头的。方圆几十英里外的农民听说了这件事,他们也赶着马车,拉着泥土和石头来到这里凑热闹。但不管是谁,却怎么也不能上路。然而,这个深不见底的泡泡很快就被扔过来的石头和泥土填满了。
过了一段时间,吴将军拨出银子,开始修建寺庙。这座修道院是那一年建成的。当时叫“三教堂”,后来改名为“太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