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晚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这种运动使一些红色地层倾斜并松弛褶皱,抬高了红色盆地,形成流出区。流水集中在盆地中部的低洼处,沿岩层的垂直节理侵蚀,形成两壁垂直的深沟,称为巷谷。当流水不能完全搬走时,巷谷崖脚下的崩积层形成一个坡度平缓的崩积层锥体。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留的山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平缓倾斜的山丘。红色砾石层中含有大量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往往形成一些沟壑、石芽、溶洞,或形成一薄层钙化沉积,甚至发育钟乳石。漏斗也沿着节理发育。
在砂岩中,交错层理形成的壮丽地形称为织锦。河流深处的岩层可以形成一座顶平壁陡的方山,也可以被切割成各种奇峰:立式、堡垒式、宝塔式等。在倾角大的地区,单斜脊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多个单斜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扩展数据:
丹霞地貌分布区: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同时美国的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中欧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分布最广。
截至2008年6月365438+10月31日,我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广东韶关市东北部的丹霞山以红色丹霞为特征,由红色砂质陆相沉积岩组成。它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对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的研究是世界丹霞地貌区最细致、最深入的。
这里建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319平方公里,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百度百科-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