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郭德纲的故事。

我的床脚闪着如此明亮的光,难道已经结霜了吗?,抬起头来一看,发现是月光——啪!"舞台上的那个胖子砰地敲着木头."我的名字是郭德纲!"

2月5日,周日,喜欢称自己为“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像往常一样,下午2点开始在天桥音乐剧院表演。没上台的时候主要是打瞌睡,和北京电视台谈新节目的合作。天桥音乐的演出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左右。接下来,他准备去一个宣传部赶相声,然后去广德大厦看相声。他家住在北京南郊的大兴。下午11,他在回家的路上爬楼开门的时候接受了两家媒体的采访,因为对方快要截稿了,邮箱里躺着一份采访提纲...

写了《我要上春晚》的郭德纲没有参加今年的春晚,但是经过凤凰卫视春节四天播出的《郭德纲相声专场》、央视的《实话实说》、《新闻会客厅》等一系列节目的人物专访,过完年后的郭德纲人气不亚于任何一个参加过春晚的演员。

不到两个月前,当媒体介绍郭德纲时,他还被定义为“在普通人中鲜为人知,但却受到相当多资深相声爱好者的热烈追捧”,许多媒体和相声爱好者将他视为“挑战主流相声”、“反对电视相声”的“斗士”。

第一个向他微笑的观众。

郭德纲说他没有其他爱好,比如抽烟、喝酒、跳舞、听流行音乐、唱卡拉ok和开车。他拿起麻将牌,他知道“八万”,数出“八鼓”。他也不喜欢背课本,但是喜欢背相声段子。

1981年,郭德纲8岁,他开始正式学习讲故事。第一位大师是天津评书艺术家高翔凯。学评书不如他在台下看到的有趣。每天早上主人醒来之前,他都要起床收拾屋子泡茶,等主人起床教他背笑话。当你教完笑话后,你要开始自己练习。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他就会起床去河边喊,背段子,唱歌。做早操的老人七八点来了,就可以下课了。这一喊就是三年。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郭德纲向盲人艺术家王天宇学习了西河鼓,并向天津艺术家常宝峰学习了相声。他15岁才拜师学艺。

“传统相声需要七八年的童心。”郭德纲说,所谓“说、学、逗、唱”,其实包括说、评、读、说四种技巧。“说”包括诗词、对联、谜语、释文、绕口令、反正、倒装句、歇后语、俏皮话、小笑话、轶事...“批”,而“读”的内容是“批商”、“批三国”、“批连载”。

在学习了五六年之后,郭德纲得到了第一次正式登台的机会——“天津夏季相声晚会”。说是相声晚会,其实就是在游乐中心搭个露天平台,拉个横幅,挂上两个麦克风。郭德纲穿着白衬衫和蓝裤子上台表演了《五行诗》。第一次站在舞台上,郭德纲环顾四周。台下有上百人吃饭,上厕所,聊天,却没看他表演。他突然扫向舞台的右角落,那里有一个留着平头、戴着宽边眼镜的大胖子,坐在轮椅上,一直对他微笑。郭德纲不在乎他为什么笑。“反正他就是冲我笑笑。”

现在德云社每场都爆满,一票难求。

郭德纲一直很在意自己“10年扎实的基本功”,虽然严格来说,他在天津学了7年美术,直到赴京寻找出路。

好狗不是好狗,北京叫。

“那时候全国都来北京发展,再好的狗也会来北京叫。”郭德纲说他是一只"好狗",而且他以前也受到过警告?北京。

1988年春天,15岁的郭德纲和一个朋友去北京应聘中华全国总工会艺术团。他不知道它们和千千的“好狗”绝对相似,而且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北票”。朋友在团里有些人脉,两人也顺利留在了团里,偶尔还能去四川河南演出。

“有一个正式的单位,有固定的工资和住处,定期演出,慢慢积累一些关系,认识几个大牌,跟着电视,去参加聚会,一个月收入8.1亿。”刚到北京的郭德纲对未来只能想象这么多。

郭德纲没想到,一年后,1989,他的人事关系即将转到全总文工团的时候,北京市统一规定,外地户口必须回原籍。无一例外,郭德纲被送回天津,分配到一个文化单位,然后从事曲艺。

过了6年枯燥乏味的生活,郭德纲决定第二次进京,幻想着能在“圈子”里找点关系,于是信心满满地在前门大栅栏的小旅馆里开了一张床,价格是15元一天,同房的商人有10多人。“找到关系就搬过去”的想法现在看来很幼稚。过了五六天,他的“关系”就不愿意和他有任何关系了。“我不是来住酒店的。”郭德纲灰溜溜地回到了天津。

这个时候,他开始转向商业,只是为他所做的付出。生意失败,他又开始唱戏,跟着戏班下乡演出。有一次去河北文安演出,所有演员都住在老家的房子里。当地的水碱性很强,唱歌的时候不得不画浓妆。卸妆的时候发现水根本除不掉,只好画着脸睡觉。第二天妆容模糊,只好在旧妆上画新妆,于是颜料在脸上反复,几天下来脸被折腾得又红又肿。

“还不如去北京在这里吃苦”。郭德纲决定第三次去北京,那是1995。这一次,郭德纲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会住在青塔和大兴,哪里的房子便宜,只要有演出的机会,他都会参加。最终,他在沙子口找了一个小京剧团,对方答应每月给他1000元,“至少他能有钱吃饭”。唱了两个月,他一分钱都没拿到。他找对方理论,得到的回答是:“要钱可以继续唱,不做可以走,但是不能拿之前的2000块钱。”郭德纲不得不继续唱歌。有一天,演出晚了,公交车也没了。他坐不起出租车,就从市区走了20多公里,走回大兴的出租屋。

电影和电视行业要复杂得多。

连郭德纲自己都没想到,转运是从影视圈开始的。当时北京给他的印象是“每个人都和央视有关系。”他认识了一些“自称央视导演的人”,开始谈剧本,写策划。往往是自己的剧本写好了,对方拿着剧本去寻求赞助。电视剧《非常档案》和《郑德下江南》都是他的手笔。也做过曲艺专题,美食节目,做过果汁广告。郭德纲对影视圈的体验是“比相声圈容易混多了”。

直到有一天,在北京程楠的一个茶馆里,他看到一群10多岁的孩子在说相声,他也一时兴起站到了台前。孩子问:“你也学相声了?”“我也学会了。”郭德纲说他等这个问题已经等了很多年了。

玩票让郭德纲发现相声有市场,于是开始招兵买马,找到了另外两位相声演员张文顺和李京。几个人聚在一起,在北京的一个茶馆开始说相声,叫“北京相声大会”,听了一场10元的演出。

创业阶段的一切几乎都是悲剧。郭德纲说,“最糟糕的时候,我们试图为观众表演。在寒冷的冬天,街上一个人也没有。他们仍然站在门外,喊人进来。终于,有人进来了。也许他只是想进来暖和一下。舞台上的演员们依旧侃侃而谈。过了一会儿,观众的手机响了,演员停下来等他打电话。男人很尴尬,很快就说完了。我上来跟他说,‘你要认真听,上厕所的时候叫我。后台的人比你多。"

当郭德纲执行“一个都要演”的政策时,他并不知道原北方军兵种公司战区经理袁弘也在观众席中,更没想到有一天会让自己成为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新闻主角。

2001年,袁弘准备在赖声川做剧场相声,想拓展到两岸相声交流,于是袁弘开始关注京津相声。断断续续看了两年郭德纲的戏剧相声后,袁弘推荐郭德纲参加2003年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郭德纲花了1个小时写《你好,北京》达到“电视相声”的标准——这是郭德纲相声北漂以来第一次离电视这么近。

“可惜他是决赛第一名,分数不是很高,所以组委会给他发了特别奖。”袁弘回忆道。

终于挂上了“满”

5438年6月+2004年10月,郭德纲没有想到的是,他参加的“濒临灭绝的特别相声秀”不仅是传统相声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相声生涯的一个转折点——特别节目不仅扩大了郭德纲在资深相声爱好者中的影响力,还被北京文艺广播电台的《快乐茶馆》节目所吸引,开始在电台特别播出。

“我很欣慰。”郭德纲出柜时喜欢用这个短语。自从2004年6月5438+10月,他真的很高兴。在天桥音乐剧场呆了一年半,售票窗口终于坐满了。

“快乐茶馆天天播相声,火的却是郭德纲的相声。”据资深相声爱好者东东枪分析,郭德纲相声是“津京之骨,京京之肉”。

《天津的骨头》的关节点是讲述普通市民的小算盘、委屈、懦弱、幻想的故事。在郭德纲的相声里,时不时能听到北京三环堵车、洗浴中心洗澡不方便、歌手不懂谱等小段子。

“北京的肉”是指他大气、正直、稳重、不慌。“他一上台就活蹦乱跳,就是不懂相声。”学好传统相声,让人发笑,并不难。郭德纲说:“这位老先生提取了中国语言中所有能构成负担的笑话。直到今天,你说的任何笑话都是传统的相声。”

郭德纲的传统笑话实际上并不“传统”。《梦婚》原文讲的是一个穷人,有一天做了白日梦,被一个富人接回去做了丈夫。他把“八抬轿子”改成了“直升机”,“丝缎”改成了“西装革履”。曾经的“白狼”变成了现在的“西征蒙”,“军阀剿灭土匪”改成了“布什请你剿灭恐怖分子”;文章社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假装自己很有学问,结果却遇到了另一个真正懂得写作的人。在民国,这个会写字的人叫康有为。在郭德纲这里,故事结构不变,但康有为变成了金庸。

郭德纲的“走钢丝”越来越多。东东枪发现,有一天,那句著名的“实话”的最后几行,从“别担心,你可以进这个相声会”变成了“别担心,你可以进这个德云社”——1978年的北京相声会,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德云社。“得”取自郭德纲的“得”,而“韵”取自郭德纲的“韵”。这也是中国已知的四大民间相声团体之一,其他三个都在天津,分别是钟繇、哈哈哈和九合。

2005年9月底,袁的军营战区没能生存下去。剧场打烊后,他受第三届相声小品大奖赛邀请,做宣传策划——他的职责是带圈内人和媒体想一些方案,为大奖赛多找一些作品。

邀请天津相声来北京是第一步。袁弘携编剧史航、剧评人Crystal及10余名媒体记者来到天桥音乐剧场。这是大家第一次看到郭德纲的相声。一场演出下来,这些人都成了“走钢丝”的人,史航和克里斯托开始尽可能地用各种方式宣传郭德纲,为郭德纲今年6月在媒体上遍地开花埋下伏笔。

全面媒体爆炸

事实上,袁弘带着一群人不仅去了天桥音乐剧场,还去看了李金斗相声社、天津钟繇、哈哈笑等相声剧团的演出。毕竟和天津的社团交流有“物理距离”;和东城相声社的“成功”演员交流,“不能说一起去”。

他们看了德云社的演出后不到一周,10月5日,165438,郭德纲带着德云社的全体人员来津举办相声专场。这是郭德纲第一次在大剧院说相声。袁弘和史航随10多家驻京媒体赴京,这些记者大多是第一次知道郭德纲。

以11.5为界,之前只能找到水晶写的一篇关于郭德纲-郭德纲相声评论的文字;此后,“郭德纲”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媒体上。5438+2月中旬,三联生活周刊发表的《对音韵圈草根英雄郭德纲的采访》被视为媒体对郭德纲现象的第一次大规模报道。文章中对郭德纲的定义是“在普通人中鲜为人知,但他赢得了相当多资深相声爱好者的热烈追捧”。

这期间,郭德纲的《论相声五十年现状》在网上广为流传,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篇痛斥相声圈腐朽、积弊的讲话。

此后,据《走钢丝》统计,媒体以日均报道频率介绍郭德纲,“相声斗士”、“与主流相声圈较劲”等形容词放在“郭德纲”之前。直到今年6月5438+10月高密度媒体采访的总爆发。

“我们新做了一个栏目叫‘文化大观园’。我听说郭德纲很受欢迎,我正在考虑去拜访他。”凤凰卫视的导演香芳于65438年6月2日去郭德纲看了一场专场演出。“听了其他相声五分钟就笑不出来,听了郭德纲的三句就能笑出来。”

郭德纲那天状态很好,面试很成功。节目播出后,导演王纪言觉得和郭德纲的相声太少了。“谁说电视台半小时不给相声了?”决定让文化大观园在春节期间制作一场郭德纲的个人演出,持续四天,每天1.5小时——这是凤凰卫视几年来的第一次。

王纪言亲自部署播出:原来两台机器录制,增加到五台;为了让画面好看,我还告诉你用“摇臂”。

“郭德纲没有提到任何转播费。为了配合我们的录制,特意加了腊月二十九。”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制片人江有喜说。事实上,郭德纲的现场表演从不干扰现场录音和录像。“走钢丝者”录下了每一次表演,并上传到网上。想听的人可以随时免费下载。正是这种交流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郭德纲是什么。

本来姜是担心临时开会会因为没有听众而失去气氛的。郭德纲拍拍胸口:“我请客。”就在节目前几天,他在网上发帖宣布出席。

节目正式录制是在中午1,摄像师早上六点半就去布置现场了。没想到一大堆“钢丝”早在五点半就到了天桥音乐门口。江友喜8点多到天桥音乐,差点挤不进去。

“是第一排。我发现老人从来不笑。”郭德纲的徒弟悄悄和江友喜讨论这个严肃的问题,他们都很注意观众的反应。江友喜看了看,对他说:“这是林兆华,著名的人艺导演。”她指着旁边的一对夫妇:“那是孟京辉夫妇。”徒弟笑着说:“他们一直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