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好读书,好读书”
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知识与阅读为主题,“分析学习、写作与口语交际”与阅读部分相配合,主题内容为“好阅读、好阅读”。
针对这个主题,我这节课的题目是“读一本好书,与平淡的生活对话!”-<读者>交换类。
在课程标准的“分析性学习”一节中,提出“可以独立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表演、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明确提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和使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提高对阅读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努力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
2、认识到阅读要有选择,提高辨别书籍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3.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方法。
4.学会阅读,与同学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水平。
5.写一篇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表达关于读书的看法,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导读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关于阅读的作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独立组织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交流和展示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方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葛说:“心灵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炬。”为了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次活动课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交流和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和兴趣。(使用多媒体)
(2)合作法——拓展素材,交流经验。
3演示法——个人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示范是这节课最重要的方法。在课前积累和准备大量资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说和学习方法:
(1)学习情境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260万字。更多的时候,我们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重点是经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让学生在平日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保持持续的阅读习惯?我选择向学生推荐阅读刊物Reader,并把它搬到课堂上。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亲近文学大师,更是为了开阔眼界,走近温暖的生活。这个阅读习惯一直保持了两年。借这次“好好读书,好好读书”的分析性学习,我把这门课定位为读者交流课,力求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同时,对阅读有更深刻的理解。
(2)学术能力训练: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给予,而一个好的老师会教学生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培养,力求在兼容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兴趣,了解陶青,启迪心智,实现积累的四大境界。
(3)指导方法:
课前的积累和准备是分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阅读活动,我都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
(1)素描圈法——勤于笔墨,主动阅读。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③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悬念法——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⑤感知法——提取关键点,阐述感受。
同时也注重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会写,学会读后感。养成当众讲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学思路。
课前准备:
1,确定题目。
让学生从《读者》杂志中选择六个最喜欢的专栏,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文远》——世界的诗歌;“原创精品”——心灵的日出
“图书文摘”——文学的形象;“人”——历史的脊梁
“命”——岁月的成长;话题”-人类的声音
拟题的过程也是培养文学兴趣的过程。
2.小组分工。
①组织全班分成六组,每组选出一名负责任的同学。
(2)抽签决定每组负责一个栏目的收集整理。
3.活动内容。
组长负责记录其团队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合作、协调和沟通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向小组学生展示交流阅读体验。
在文章的形式上,可以写读书心得、改写、缩写、续写、模仿写作、脚本、精彩片段积累等等。
在展示的形式上,可以朗读、背诵、唱歌、表演等等。
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成员推荐好的作品参加课堂成果展示。
4.课堂内容(读者交流课):
在选出一名主持人,与6名组长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汇报成绩,以专栏形式展示。(学生自拟设计表格,内容丰富多彩)
教师及时提供建设性意见,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5、教师总结评价
读一本好书,和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好书,与平淡的生活对话!
6、作业:整理阅读体验。
㈤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当然,我只是针对我的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阅读习惯,有目的地拿这个分析性学习《读好,读好》来做一个“读者”交流课。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以便更加系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