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和讲究?
春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从正月初一到初七自然有很多习俗和讲究。第一天不扫地,扫走好运;开学第二天,午饭在她妈妈家,晚饭在她老公家。初三曾经是“红狗日”,现在可以走亲访友了。第四天祭祀财神,迎接灶神;初五,“破五”赶穷人,放鞭炮吃饺子;六月初六,商家开门做生意;“人节”第七天,尊重每一个人。
所有中国人从小就知道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尤其是从初一到初七,遵守习俗和注意事项是必不可少的。
初一的时候,我们不能在家扫地,所以通常家里的长辈都会要求我们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家里打扫干净。因为据说初一在家扫地会把今年家里的好运一扫而光。到了第二天,就是女儿女婿回家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儿虽然泼水,但常回家就是孝顺。初三曾是古代人口中的“赤犬日”。民间传说这一天出门会和别人发生争执,所以不宜出门,不过现在好像没人提了。
第四天是崇拜财神和欢迎灶神的日子,所以在过去,每个人在第四天都不会出去,而是在家吃饭,欢迎灶神。初五是“驱贫”,很多家庭会选择黎明时分在门口放鞭炮,赶走家里的贫困。初六,顾名思义,就是“六月六大顺”的日子。很多商家会在这一天开门营业,所以经常会听到很多商家在初六凌晨在门口放鞭炮,普通家庭会把家里的垃圾全部扔掉。初七的第七天是“人节”。古代这一天不处决犯人,长辈也不骂孩子。
没想到初一到初七压力这么大?虽然现在许多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但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必要了解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