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知识更重要还是塑造人格更重要?

知识积累很重要。从根本上说,辩论是一种游戏,所以辩论技巧的作用非常重要。一个人即使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不善于表达,不熟悉辩论技巧,也不可能在场上表现出色。反之,如果一个人只有辩论技巧,而知识贫乏,调动的东西又少,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甚至最高超的辩论技巧也无法施展。所以把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结合起来非常重要。先说知识积累。在选拔辩论队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队员知识结构薄弱,他们可能对本专业的问题比较熟悉,但一旦走出本专业的范围,就会有蹒跚学步、动弹不得的味道。如果一个人的知识薄弱,参加辩论就很难成功,就像一个没钱做生意的人一样。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知识积累的问题?这是我们在训练阶段考虑较多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专家讲座增加背景知识。人们经常把文科的知识比作金字塔。不了解广博的知识背景,就不可能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出突出的成绩,也不可能运用自如,回答问题。但是作为知识背景的学科实在太多了,比如哲学、历史、伦理学、政治、经济、宗教、艺术、逻辑学、修辞学、生态学、社会学、医学、文学等等。怎样才能快速完成知识积累?仅仅一门学科就可以教几个学期。团队成员能通过一两次讲座掌握吗?“知识快餐”可能吗?实践证明是可能的。在每次讲座中,我们请专家重点解答以下三个问题:1。本学科的基本概念;2.本学科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3.当代本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用简洁的文字把这三个问题说清楚,团队成员就能从理论、历史、现实的结合中快速了解一个学科的概况和问题。这样就有了这个学科的背景知识。就这样,我们学校30多位专家给队员们做了50多场讲座,大大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第二,分析可能入选辩题的当代热点问题,重点梳理相关知识。当今世界,有许多热点问题,如民族冲突与战争、生态环境、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世界政治新格局、南北与南南关系、当代新儒家、亚太经济圈、艾滋病、安乐死、联合国的作用、人口、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公民社会、后现代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组织一些专家讲座,讲得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还借了一些书籍和出版物供玩家阅读,让他们尽快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三,精读四书。考虑到辩论赛作为一项汉语推广活动,更注重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准备。除了安排队员熟悉四书外,我们还要求他们熟悉《孙子兵法》、《道德经》等重要著作。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队员们在辩论中就轻松多了。在辩论开始时,他们经常出现口误,主要是因为对背景知识不熟悉。当对方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时,他们无法回应。现在,可以调动的知识积累了不少,队员们可以在辩论中找到两头,大做文章,征求意见,滔滔不绝,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广泛的印象。另外,我们每次讨论辩题,如果发现哪位选手的知识不准确,我们会马上纠正。在训练中,除了一些类似的项目,我们还根据选手知识结构的特殊情况,对选手进行区别对待,使选手的知识积累得到很大的提高。新加坡辩论大获全胜后,队员们一直很感谢专家们的知识讲座。此外,在国际大学生辩论赛的辩论赛结束后,我们还邀请了一些专家进行“会诊”,进一步强化了专业知识,从而在辩论赛中达到引经据典、挥洒自如的境界,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不注重辩论技巧还是空洞的。可能适合做学术报告,但不适合辩论。剑桥队输给复旦队的原因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辩论技巧。尤其是在辩论不利于一方的时候,这一方如果在技巧上不优于另一方,就很难获胜。在辩论技巧方面,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1.攻击问题的症结往往发生在辩论中:双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例子或表述上纠缠不清,争论不休。结果看似辩论很热闹,其实已经偏离万里了。这是争论的禁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在第一次辩论和第二次辩论后,迅速找准对方论点中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个问题,一攻到底,才能在理论上彻底打败对方。比如这场争论的重点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不温饱能谈道德吗?只有在辩论中始终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才能给对方致命一击。在辩论中,人们经常会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对方问了一个我们答不上来的问题,我们不知道的话,不仅会丢分,甚至会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寻找其他弱点进行攻击。但在当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即善于在基础性、关键性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提问,我们马上回避,难免会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我们不敢正视对方的提问。另外,如果对对方提出的基本论点和概念攻击失败,也是失分。善于抓住对方的要害,进行攻击,才能取得胜利,这是辩论中的重要技巧。2.利用矛盾。因为辩论的双方是由四名选手组成的,四名选手在辩论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矛盾。即使是同一个选手,在自由辩论中也可能因为语速快而产生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立即抓住它,想尽办法扩大对方的矛盾,让它不能自理,攻击我们。比如在与剑桥团队的辩论中,剑桥团队的三个论点认为法律不是道德,而第二个论点认为法律是基本道德。这两种观点显然是矛盾的,我们趁机拉大了对方两个辩手的差距,把对方逼入了两难的境地。再比如,对方一开始把“温饱”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们的猛烈攻势下,才谈到“饥寒交迫”。这和之前的观点是矛盾的。我们的“矛带子,盾带子”让对方急得说不出话来。3.“画蛇出洞”在辩论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僵局:当对方坚持自己的论点时,无论我们如何攻击,当对方只用寥寥数语来应对时,如果我们仍然采取正面攻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尽快调整攻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入手,诱导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观众心中造成轰动效应。当我们和悉尼团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却死抱着“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观点不放,不为所动。于是,我们采取了“引蛇出洞”的战术。我们第二场辩论突然问:“请问,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的四名辩手面面相觑。为了不在场上丢太多分,对方站起来随机作答。我们马上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相当于在对方的立场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阵线。4.“李僵”当我们遇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难以论证的论点时,我们不得不采用“李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解决困难。比如关于“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的争论,就非常难辩,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很难把这两个问题分开。所以,按照我们先入为主的想法,如果让我们对积极的一面进行论证,我们就引入“社会影响”这个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严格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发作。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论的反面,即“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那就不合理了。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的概念,强调用“社会系统工程”来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个项目中,“医学途径”这样一来,我们的回旋余地就大了,对方要花很大的力气去纠缠我们提出的新概念,攻击力就大大削弱了。这种战术的意义在于引入一种新的概念来对付对方,从而保证我们论点中的一些关键概念隐藏在后面,不被对方直接攻击。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到一些更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结合起来,才能在辩论中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