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丰顺

历史的发展

丰顺县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8)。当时两广总督爱尔达在潮州府海阳县(在今冯亮镇)视察郑风都城,去了户部。他应该邀请郑风首都,削减嘉应,大埔和揭阳邻近领域的户籍,并设立一个县行政在郑桐首都的地方。乾隆三年后,海阳凤阳渡第一、二、三图,揭阳县蓝田都城第九、十图,清远杜白芒社的径向中心、欢庆、建桥三宝,嘉应府程响县的大埔县、万安都城设新县。秦鼎县的名字叫丰顺。县衙设在丰正渡唐田(今冯亮镇)。

“丰顺”这个名字由来已久。据县志记载,丰顺营设立于明崇祯初年(1628);据关坳碑刻记载,清顺治九年(1652),本村人吴所立“金堂固本”碑中的一枚石印,刻有“丰顺五福”二字。建县后,属潮州府会潮贾冰路、广东巡抚、两广总督。辛亥革命后,隶属广东省政府。民国25年(1936),隶属广东省政府第五行政区督察署。解放后,隶属兴美区专员公署,县政府从冯亮迁至汤坑。1953属于广东行政公署。1956属于汕头代理。1958撤销丰顺县,县内的塘坑、八乡、冯亮、潘田八个公社划入揭阳县,大龙华,?魁、金、潭江纳入大埔县。1961恢复原建制的丰顺县,仍设在汤坑镇,属汕头地区。1956属于梅县地区,现属于梅州市。

地理调查

丰顺县位于东经115° 30 '-16° 41 ',北纬23° 36 '-24° 13 '。位于广东省东部,梅州市南端,东临潮州,南接揭阳,西接五华、兴宁,北接梅县、大埔。是梅州市与赣南、闽西通往潮汕沿海的必经之路。全县总面积2710平方公里。?

气候情况

丰顺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全县年平均气温265438±0.4℃,年日照时数65438±0.938小时,无霜期322天。全县平均降雨量1776.1毫米。

行政区划

全县辖16个镇和1个国营农场,263个村民委员会,14个居民委员会。县城位于汤坑镇。

运输

县城西距广州475公里,北距梅州111公里,南距汕头78公里,距揭阳海关31公里。该县水陆交通便利,客货运输快捷。广梅铁路、梅汕高速公路、206国道纵贯南北,县城南端有火车货运站和客运站。省道1940、1935与汉江水流东西交叉。全县村村通公路,县城到乡镇的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

区域人口

全县总人口65万,其中畲族360多人,其余为汉族。居民主要讲客家话和潮州话。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泰国。它是著名的侨乡,也是著名的温泉和旅游之乡。

优势资源

丰顺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该县的主要自然资源有:

(1)水力资源:丰顺县境内河流属汉江、榕江,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该县降水多,相对湿度高,蒸发量少,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资源。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27.356亿立方米(不含流经汉江的水),单位面积出水量1.01.7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平均每亩耕地水量9326立方米,人均水量5049立方米,均高于全国、广东省、梅州市平均水平。丰顺县的水电资源也很丰富。全县水能资源理论储量20.57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容量654.38+0.2万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40千瓦,人均拥有0.2千瓦,均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分别为每平方公里30.2千瓦和每人0.10千瓦)。?

(2)地热资源:丰顺县是广东省地热资源丰富的县之一,素有“九汤十八”之称。全县有16热液活动区* *,地下温泉储量大,水温高,水质好,流量大,药用功效高,天然露点多。富含氡的温泉除了用于地热发电和水产养殖外,还广泛应用于旅游、疗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全国第一个地热实验电站建在县城南端,65438+。

(3)矿产资源:丰顺县地下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钨矿、铅锌矿、锡矿、辉钼矿、铜矿、伴生金、银、砂金、叶蜡石、高岭土、陶土、钾长石、石英岩、稀土等;全县有20多种花岗岩,其中黑色辉绿岩和翡翠红色花岗岩储量可观,是极具开采价值的高档建筑装饰材料。

(4)旅游资源:丰顺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文化景观有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龙鲸河漂流、牟林奇观、桂龙瀑布、凌洁全飞、铜鼓峰日出观、巴乡山风情游、项斯河生态游、鸡公殿、太平古寺、地热发电、温泉洗浴、畲族风情、普寨火龙、冯亮斜塔、普济船桥、金日温泉度假村、宋末赵在六皇帝等。

历史上伟大的名字

吴(1607-1665),本名剑波,原名葛儒,字,丰顺县镇南室大牙人。年幼的孩子阅读诗歌书籍,涉及广泛的经典和历史。嗜酒如命,嗜赌如命,倾家荡产,充当邮政卒。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流浪之后。在浙江海宁,我遇到了一位名人查,他留给我一份礼物,并推荐我参军。他集结镇勇,称霸镇区,镇压起义军,成为地方军阀,受到明廷赏识。万历皇帝让他当连长。1650年部降清,受康熙帝赏赐,授都督左都督、少保亲王、金少府、太傅亲王。他死后,他给了同样是王子的少师一份顺从的礼物。皇家礼物是一个经典的创造。它的坟墓位于大埔县胡里奥的虎山脚下,这里是皇帝题词、颂词和举行葬礼的地方。业余时间看书和书法。他是《忠孝堂集》的作者。

吴宜智(1896—1962),丰顺县冯亮镇沈北村人。毕业于保定军校、陆军大学、柏林大学。北伐时任四方面军团长兼师长,八路军总参谋部。广东省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央训练总队教育委员会委员。1937四月1担任少将。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战区前敌参谋长。1939七月12担任中将。曾任教育部委员、交通部广州航空管理局局长、海南航空管理局局长。1938年3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广东代表。65438+2月0949广东省政府成员。去台湾省后,在1958左右担任国会宪法研究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小组召集人。死于台湾省。军事作品多,诗词佳作多。新的《丰顺县志》已经流传。

南宋状元郑国翰,揭阳县蓝田六图(今丰顺)人。曾辞归李,在飞泉岭下建“兰天书屋”,招学生讲学,在岩边建“揽胜阁”看瀑布。朱是江西婺源人,与郑国翰同为学者。曾任秘馆编辑,与郑交往密切。他经常到揭阳旅游,住在蓝田书屋,与费全龄同游。刻有“坠入汉明泉”四个字,后来又刻在石壁上,并有诗句:“梯大理石绕羊肠,转谷飞泉,玉斜。一路风烟弱,几有鸡犬野民。”800多年来,许多杰出的学者一起来到这里参观过去,留下了墨水和诗歌。凌洁全飞的美景,如牛文河的“秦煌驿站”、“白色鹤仙人坛”、“犀牛望月”、泰国丰顺会修建的风华阁,都足以让游客流连忘返。距县城13公里处,还有一个景点叫桂龙瀑布,是粤东最大的瀑布,宽46米,落差56米。其声如雷,气势如虹,水雾弥漫整个景区,植被茂密,景色优美。当你来到这里,你会感受到令人敬畏的气氛。

丁日昌,晚清政治家、洋务实干家,1823,丰顺汤坑人。早年因熟悉洋务,受到曾国藩、李鸿章的赏识和重用。历任江苏省万安县知府、福建省知府。他在江苏任职期间,仅三年就办理案件27万余件,两次访台,并亲自记录邱为第一验子。他积极倡导并主持洋务运动。1863年,李鸿章委派他在上海设立制枪局。1865年,帮助李鸿章组建中国第一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任总经理。策划创建中国航运业,并继沈葆桢之后主持福州船政局。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倡导修建了第一条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在外交事务上,他能全力维护民族尊严,抵抗外来侵略,主张设立使馆保护华侨。对新学的热情极大地促成了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的派遣。他体察民情,同情人民力量,赢得人民爱戴。他在1877退休的时候,福建人高喊“留在中国,活出人民”。丁日昌是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藏书65438多万册。文史著作甚多,其中《持静斋书目》、《白兰山亭官书》、《白兰山亭诗话》、《海道实录》、《吴宓公赋》等至今仍流传于世,备受后人推崇。因过度劳累,于1882年在家乡去世,享年59岁。

丁惠康(1868-1909 . 6 . 17),丰顺县汤坑镇金屋尾人,丁日昌之子。小时候和父亲住在揭阳,受父亲教导,在家里读了很多书,还经常写诗。20岁赴京求学,结交谭嗣同等名士,忧国伤国之时,共商策略。广东巡抚岑春煊派他到日本视察学校,然后在广州主持校务。辞职后在北京生活,在抑郁中度过晚年,在北京去世。有一个收藏丁的遗作。

李坚真(1907.1.14—1992 . 3 . 30)女,丰顺县萧声镇东叶村人。当我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我被卖到黄金镇柏溪角头窝村。青年时期从事革命活动。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李龙长征。曾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出版了300首李坚真民歌和李坚真回忆录。有《丰顺县志传》。

丁家军(1909-1997)被誉为泰国的石油巨头。广东省丰顺县人。清代名臣的后裔丁于1952年赴泰国定居,成立泰国石油贸易有限公司、亚洲石油公司等公司,取得美国贝尔标(宾赛)润滑油、西雅图巴达炼油公司产品在泰国和香港的总代理权。1983年成立了润滑油、润滑脂调和厂,成为泰国最大的润滑脂供应商。据估计,家族财富约为3亿美元。曾任泰国中华总商会秘书长、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著名侨领、实业家、慈善家。为慈善事业、泰中友好、文化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李国平(1910—1996)是梅州市丰顺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1933毕业于中山大学数理天文系,同年任广西大学讲师。1934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造。1937回国后在中山大学任教,后被派往法国巴黎庞加莱研究所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在四川大学数学系任教授。后历任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他是中国函数论、数学物理和系统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倡导者之一。为数学计算技术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出版专著18。他博览群书,擅长文理,爱好书画,擅长诗词歌赋。1996二月逝世,享年86岁。

丰顺起义

1927 4月21日和5月15日,为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丰顺县农民自卫队和农民群众先后发动起义,围攻县城。第二次起义失败后,参加起义的农民军撤退到九龙张等地区,并于5438+00年6月在九龙张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10团。1928年2月2日,工农革命军东路10号团委、团部根据中国东江特委关于举行年终暴动的指示,在丰顺县向吴发出《工农革命书》,号召吴工农团结起来,集中力量,在土地革命的旗帜下,同其他人民一起向反动派进攻。2月11日,工农革命军东路10团和2000多名农民自卫军,以及6000多名农会会员,在团长刑铮的指挥下,高举党旗和工农革命军旗、犁头旗,分兵四乡四县,在良乡河畔修筑碉堡,与县城对峙。当晚7时,各路农民军分别由张芝涵、张学善、张柏榕、张其坤、张必伦率领,配合刑铮、张太原、蔡若愚、李凤翔指挥的工农革命军东路10团攻城。夜里9点,农民军摧毁了河对岸敌人的工事,然后向城内敌人发起了10多次冲锋。城内敌人躺成一团,国民党县长冯喜洲向汕头国民党政府求援。紧接着,冯喜洲紧急调了塘坑黄的胜率和田贝、张坡、桥北等乡镇的吴保安队前来救援。6月5438+02日,农业军在良乡的火药库意外爆炸,县治安队趁机袭击良乡防暴队大本营,双方展开巷战。敌人放火烧了农场营房,迫使农场部队撤退到大站等地。13,工农革命军和农军北路、西路负责人召开占领会议,动员部队于14反攻县城。工农革命军东路10团分别从县城西路和北路组织进攻,从各乡镇组织500名“敢死队”从双罗口乡县城反攻。农民军虽死伤10余人,但未能攻城。此时,国民党汤坑区区长黄多标已率领保安队、“工人军”等数百支反动武装前来助战。国民党军13军第2师副师长兼第5团团长周,也率第5团于15从梅县至丰顺。国民党援军分头进攻农业军据点。当时县城瘟疫流行,天灾人祸都来了。为了保存实力,刑铮召集各界领袖研究形势,决定分散撤退。

1929年4月4日,广东省丰顺县,为执行东江特委指示,率工农革命军东路军10团、12团及数千名农民赤卫队,发动吴砖起义。

1929 65438+10月1,丰顺县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以李凤翔为书记的新一届县委。之后,新的县委在全县发展组织,成立了工农兵。不久,丰顺汤坑反动武装“镇压”八象山革命根据地,被顾大存打败。4月5日,敌人恢复对反动势力的整风,围攻巴乡山。为打破巴乡山之围,为在全县开展土地革命扫清障碍,县委决定继工农革命军东路10团、12团和有权限的农民赤卫队之后,在全县开展大规模起义。起义前,丰顺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丰顺军事委员会组成联合指挥部,由丰顺赤卫队总指挥刘春任总指挥。* * *分为五个暴动区:1暴动区是东北,攻打了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黄金刘著;第二个暴动区是丰顺府城地区,各乡同时行动,打击各乡的国民党政权;第三暴动区为汤坑区,八象山之敌受游击斗争牵制不敢前来增援;第四个暴乱区是潭江区,配合1暴乱区。4月6日,中国丰顺县委书记李凤翔率领12团和4区红卫兵及革命群众在潘田铁坑集结。第二天早上,我对黄金市场发起了攻击。起义部队包围了国民党第四区公安会和警察局,活捉了国民党公安会主席兼联防局长刘和三名警察,缴了长短枪二十多支。与此同时,县军委首长陈石珍率红军、赤卫队200余人,从潘田、黄金城出发,向刘庞挺进。12到达六枝,与敌激战半小时,即占领六枝中学制高点。分头搜街,敌军就散了。战斗中俘虏敌人10人,缴获枪支20余支,镇压反动派1人。第二暴乱区,下塘、马图、上林、郭桥、叶舍同时发生暴乱。7日晚,1000余农民群众冲入下塘国民党白眉卫队驻地,抓获卫队队长等9人,缴获枪支20余支。接着,起义队伍围攻国民党双溪警备队,打死了警备队队长张生。在马图,工农革命军派出两名持毛瑟枪的队员,带领农民军及数百人,袭击保安院和警卫队,打死1名警卫,俘虏1名保安院长和警卫指导员,缴枪10余支。工农革命军10团9名战士带领农民群众围攻上林乡治安会和警卫队,抓获治安会主席朱杰志、警卫队长朱华等9人,缴枪10余支。丰顺县附近各乡农民军攻桥,复活反动派10余人,缴枪10余支。6日晚,叶社农民军和群众冲击乡治安会,共击毙敌人1人,收缴枪支80余支。在军队的配合下,马形象的红卫兵打下了一个顽强的银洞据点,缴枪三十多支。在第三暴动区,工农革命军第七团和第三区农民军击退了国民党对八乡山的进攻,俘虏敌人6人,缴获枪支20余支。

丰顺县起义,* * *攻占国民党两个区公所和13个乡公所,击毙敌人11人,俘虏敌人174人,缴获枪支341支。最后一次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农村的斗争从抗租发展到没收分配的土地,推翻地主政权。

文物考古

位于莲花山深处的丰顺县笕桥镇发现了一座建于元末明初的古城。已经600多年了。

这座被当地人称为“建桥卫”的古城,面积近1平方公里,城内面积1.57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看起来像一座城堡,呈长方形,被护城河水环绕,像一艘漂浮在水面上的大船俯瞰整座城市。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以及古城周围数千米的范围内,至今保存完好,非常坚固。城门的外墙又高又厚,有木棚,里里外外都是狭窄的炮眼。结构紧凑,不露堤墙,有利于群居,防贼防敌。

目前没有证据可以找出元末桥围的创始人。但据当地史书记载,建桥的土地属于丘陵山区,土地肥沃,利于耕种。山都位于莲花山,南北两山相对,有利于林业发展。最终形成笕桥尾古城的建造者是张德达,明朝中期梅州的一个牧业人。他原本居住在福建上杭,但在广东嘉应府(今梅州)当牧羊人时,无法回到家乡。明朝隆庆时期(1567 ~1572),他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

今天这个城市大约有数千栋房子。不仅有元末的古巷,还有很多明代的飞檐四合院,清代的防火山墙。是梅州至今唯一保存有元明清古建筑的古城。

从小在古城长大的丰顺县供电局张局长告诉记者,建桥围古城遵循外圆内侧的理论,构建了椭圆外轮廓,内圆为正方形。古城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在冷兵器时代抵御外敌的时候,四门一关,古城就会固若金汤,城内居民一两个月不出城门依然可以照常过着正常的生活。

古城的设计有几个独到之处:一是街道和古巷没有排水通道。但无论下多大的雨,城市永远不会被淹没;第二,城内建筑的通风采光设计令人惊叹。大大小小24栋四合院,每栋的通风采光都恰到好处,冬暖夏凉;第三,防火设计非常先进。古城周围除了护城河,房屋之间还有火山墙。每家每户院子里都有水井,离厨房很近。水井长年不干涸,既方便生活,又有利于防火。数百年来,这座城市从未发生过一次大火灾。

这些年来,600多年来,战乱不断,外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建桥卫古城却保存得像金子一样坚固,这得益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古城居民的家中,用毛笔正楷书写的《朱子家训》贴在大厅墙壁上依然可见。在这里,历史沉淀了我们祖先的优良传统:重孝、尊贫、乐道,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古城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