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真假普洱茶?
第二要看茶叶的颜色,是深还是浅,有多亮。正宗的颜色是猪肝色,陈方五年以上的普洱茶都有这种黑中带红的颜色。
第三,看汤的颜色。好的普洱茶,茶汤透明有光泽,汤上好像有一层油珠状的膜。不,茶汤是黑黑的。
第四,闻气味。香味出不去,就收不回来。老茶要看有没有独特的老味道,是很甜的味道,不是“臭仆味”。
如果买的时候可以试着泡一下,看看泡过的叶子底部是否完整,是否还保持柔软度。就茶饼而言,也要注意内外品质是否一致,而不是那种茶好茶渣的“盖茶”。
根据这份普洱茶“云南地方标准”,普洱茶的基本品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品质正常、无变质、无异味;普洱茶一定要干净,不含非茶叶内含物;普洱茶不得上色,不含添加剂;普洱茶饼的形状要光滑、整齐、匀称。
完全由芽茶制成的白色普洱茶,看起来与常见的棕黑色熟普洱茶饼和绿色生茶饼不同。这种茶饼是普洱茶中最好的,在一般普洱茶店里不容易看到。
另外,在判断普洱茶年份上,市面上陈年茶不多,不好判断。人们在购买时应该多加注意。原则上,普洱茶饼的气味可以作为判断年份的参考之一。应该有五到十年的陈方有甜味,三到五年的味道平平没有杂味,生吃杂味的都属于新糕。最后,还可以看看茶饼的疏松度,因为茶饼长期接触空气后,会比较疏松。
1970年代以前,原鼓的包装主要是用竹片和绳子捆扎;1970的以后,大部分是铁丝做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用麻绳包的)。
整桶七块蛋糕
刚拆的时候,20 ~ 30年以上的茶制品,因为印刷技术差,在触感和色泽上略显陈旧,有“老”的感觉。七子饼的内票和内飞是不是新的,或者是不是和墨印、丝印有区别。
茶叶表面
陈酿过程中是否自然通风干净,如果生茶陈酿20 ~ 30年,茶面表层很油,不会发黑死。闻一闻冲泡后茶汤的香气,是决定茶叶好坏的主要条件之一。普洱茶汤的香气纯正浓郁是上品,喝完之后感觉舒服满足才是上品。如果茶叶有油、焦、菁、火、闷或其他气味,则为劣质。
普洱茶的“四招”和“六不政策”
四个关键:清、净、义、气。
第一个诀窍是清晰地闻它
普洱茶无论生与熟、老与新、好与坏、形状与价格,首先要闻的是,经过几十年的陈酿与发酵,茶叶肯定会有一股老味,但不应该有霉味(霉味是指陈方的空间潮湿或过于潮湿不通风)。所谓老而不霉,茶醒了老味就散了,霉味是茶叶由内而外变质散发出来的气味,发霉的茶叶在这样的变化或调味(加入菊花冲泡)中失去了真正的美,所以闻一闻很重要。如果50年的茶闻起来发霉不自然,那么即使放在100年,
第二招是分辨它的颜色。
茶叶冲泡前先闻一闻,看是否干净清澈(无异味、无异味),再看气泡。普洱茶在正常环境下存放,即使存放30年、50年,甚至100年,茶叶(茶汤)的颜色也绝不会变黑,也不会产生怪味。
现在很多大都市的商家或者消费者都有一种错觉,认为普洱茶的颜色放久了一定会变黑或者变黑。其实道理只有一个,就是越老越香,普洱陈方发酵越晚,越淡越变成波尔多,茶香越浓越浓,有轻微的油旋光,不会变黑。新做的生茶冲泡时,和台湾茶一样清新有弹性,但汤色金黄苦涩微涩,意味着等待其发酵氧化需要时间。时间越长,刺激性越低,茶质越醇厚(当然成本相对增加,而且在少喝一饼的情况下,越喝越顺滑,越喝越好。)市面上流通的好茶会多吗?我再一次恳切的告诉你,普洱茶的品质绝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靠年代或者价签就能知道的。记住,喝得好,喝得舒服,喝得没有压力,才是真的好!
第三把钥匙在它的位置。
所谓“对”,就是不偏不倚的“对”。普洱茶成品一旦制成,最重要的是陈方的空间和时间。在普洱茶的广大消费群体中,很少有人真正关心陈化环境和茶叶氧化发酵的时间。我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推广茶的健康上乘饮用,所以我想在这里强调一些老套的概念,因为茶的陈酿时间不是3年5年,而是至少要20到30年。如果是在地下室或者不通风不潮湿的地方,不管是生茶、熟茶、新的、旧的还是爷爷留下的,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聪明的消费者,请用智慧向卖家提出你心目中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年代,如何区分生熟茶,如何划分干仓和湿仓,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我相信一些不法商人能够自律,普洱茶的可持续性能够健康传承,后人能够理解爷爷做、孙子喝或者爷爷留、孙子卖的意义。
第四招,用气尝汤。
茶的气和生气的气是一样的,但意义完全不同。生气是有形的丑陋,茶气是无形的舒适。因为这样的描述才能带入领悟,否则,茶香对于大多数茶友来说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茶叶能吸收附近的风味,应该是众所周知的现象。因此,判断茶叶的陈化环境和氧化时间很重要,而茶香也代表了茶叶本身在陈方经过多年环境时空的真实性。
好茶配好壶,好朋友,好心情,一杯正宗纯正的老普洱茶,茶香沁人心脾的进入人体并在其中运行,促进毛孔散发微微汗液,暖胃舒舒服服的凝结在骨头里,像一股清流,全身筋骨渐渐变得清凉,入口不断,飘然舒适。这真的是我的意境,我来自农村,来自贫困,读书少。总之,好的普洱茶是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间越长,空间越好,茶越好。你明白吗?
六不政策
第一,不要以错误的年份为基准。
因为年龄往往取决于价格,所以十有八九我们谎报年龄,是为了多卖钱,顺便让客人安心,以自己的品茶功力和购买实力自我安慰。还是那句话,50年前的烂茶,存放50年后还会好喝吗?50年前的好茶,万一储存过程中受潮或被污染,还有价值吗?所以,我在这里郑重的说一句话:“只能参考年龄,不能相信。」
对于普洱茶来说,时间越长越好(因为越老的普洱越香),但是时间越长越好的是放在合适的存放地点,避免喝存放在潮湿空间的“老”普洱茶,因为记住一句话:老普洱茶老了还是性(茶样),老了还是香(茶样),老了还是押韵(茶样)。
第二,它不是基于伪造的包装。
据说市面上流通的假钞至少有上亿张,那么茶叶的包装就不能完全作为依据吗?肯定是!因为科学进步,印刷技术,人为有意造假,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包装依据如何刨根问底?
先听听价格,年代,包装,看是否合理。有很多50年代的老茶。需要多少红印章;批发更便宜;一块红邮票也就几百元几千元。多少钱可以商量?!没有年龄、价格、包装的逻辑概念,报价也不符合市场。如果你聪明,你还会买吗?况且卖家素质参差不齐,都是想在普洱发财的无良商人,不懂普洱学。他们打包打包,然后“打包”。中国有好的寓意,也是一个有趣的形象!
第三,不要以汤的颜色为借口。
基本上只要将生茶放在干净通风的陈方空间发酵,即使存放50年或者100年,茶叶的汤色依然不可能变成黑色或者深波尔多,绝对是油气十足,金黄色变成波尔多。这时候有些茶商就会用一些小伎俩来弥补,比如少买茶叶,快送水,这样就能多多少少“捂”一下。记住真理只有一个,就是越老越好吃。茶的汤色充满了生命力,而不是那种混味久久不散,喝下去喉咙不痛快的怪现象。俗话说,一杯好茶沁人心脾,两杯才是人生所求。你能体验到如此美妙的状态吗?
第四,不要把加味当成错觉。
说到这个,当然要特别注意口感。所谓味觉,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闻香味来判断,感知到的香味出现的频率就是所谓的味道。所以没有任何标准,大众说有樟脑味,女方说有人参香味,行业“杂味十足”。其实生茶唯一的味道就是樟脑香,陈年老香。由于人工发酵的严重性,熟茶产品可能会引起争议。最好的辨别方法是把发酵越少的茶制品堆起来,蒸的时间越短越好(因为堆的时间太长,茶性完全软化死了,失去了越陈越香的意义。)混着蒸久了就像蒸菜太担心不熟,多蒸一点。我在想,茶叶放久了还有意义吗?所以,在生茶不堆发酵的情况下,陈方发酵的陈年香直接散发出樟树的清香,就看散发出来的香味是否浓郁,聪明的消费者如何去体会和选择自己喜欢的。
第五,不要把霉味当成称呼。
苍鳖是决定普洱茶品质最重要的部分。所谓藏别,是指普洱茶采摘制作后在陈方的空间,称之为藏别。那么有什么区别呢?如上所示
货比三家不亏,相信用同质比价、同价比质的理论,普洱茶的世界和未来会很精彩。无论好坏都没有侥幸心理,这是爱听故事、爱编故事的行业和消费者无法理解的。
第六,不分叶龄。
目前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大叶是野生或乔木品种,但很多经营者还是相信大叶有市场。如果叶子又大又扁又薄,一定不是乔木种,更不是野生种(因为正统普洱茶位于中国云南,云贵高原,生长条件极其适宜,延续了几千年)。
特别强调,传统普洱茶产品不需要化肥,更不需要农药。那些鲜大扁薄的叶子是在商业利益的需求下种植的,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只要有土壤,有水,有空气,有养分,有阳光,自然就很快产生了。在农民的精心呵护下,它们已经不像小时候记忆中的芭乐之类的农产品那样纯粹真实了。因为都是有机的,没有农药化肥。
普洱茶这种人工种植的灌木之所以又大又平又细,是因为它在阳光、养分和水分的照射下,通过充分的光合作用,自然生长得非常快,就像“闷”豆芽一样。真正的云南野生普洱茶是不施化肥农药的。傣族人收割后,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在陈方制成,等待发酵。新做的普洱茶生茶中的苦、涩、茶碱是基于不能密封的原理,通过水在空气中的流动(陈酿发酵)来催化的。时间越长,茶的刺激性越小,发酵越完全。正因为如此,陈方的成本、仓储空间、管理技术等问题都不愿意由既得利益的经销商来承担。相比之下,造假、老化、虚报的案例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