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燕王朱迪是明朝的皇帝,他通过叛乱夺取了政权并成为皇帝。史称“靖南之战”。

靖南之战又称靖南之变、奉天靖南之战,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政变。明太祖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孙分封到各地做俘虏,俘虏的势力日益扩大。由于太子朱标早逝,皇帝的曾孙朱允炆继位,年号为文健,为建文帝。

文健和他的亲信齐泰、黄子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割据诸侯国,并决定先割据实力较弱的诸侯国。于是他们首先攻打周王朱,废他为,扣留朱贵为大同王,把齐王朱初囚禁在京城,湘王自焚。同时在北平周边和城内部署军队,以防边为名,将明太祖的第四子朱迪的警卫调至长城,准备除掉太子。

文健认为他已经准备好出航,就秘密下令攻占朱迪,但没有成功。此外,削减诸侯的措施严重威胁了诸侯王的利益。在北平的朱迪于1399年(文健元年)起兵造反,随后发兵南下,史称“京南之战”。

他在位时没有大将可用,只好起用幸存的老将耿秉文加入北伐,并派李景隆继续东征。但他缺乏谋略,导致主力不断全军覆没。驻扎在北平(现在的北京)的朱迪适时出击,灵活运用他的策略。几经大战,消灭了官军主力,终于乘胜前进。1402年(文健四年),攻占应天(今江苏南靖)。

战争持续了四年(1399-1402)。在战争期间,文健皇帝的下落不明,或死在宫中,或逃离隧道,躲在云和贵州当和尚。同年,朱迪即位,即明太宗,嘉靖年间改明太宗成祖。

第二年,永乐改为元朝,北平改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首都,南京为都城。

扩展数据:

靖南之战又称靖南之变,是文健元年(1399)至文健四年(1402)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皇位争夺战。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皇帝和诸侯王之间的内战。

影响

1,宗室待遇变化

朱迪称帝后,文健四年(1402)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聪和齐王朱聪的爵位。随后,又恢复了代王朱贵和闽王朱坤的称号。永乐元年(1403)正月,明太祖成祖封周、齐、戴、闵四王为诸侯。

6月26日,成祖撤销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殿,改称太子文怡。7月12日,成祖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从太子降为郡王。十一月,朱标之子朱、朱被废为,囚禁在家乡凤阳。

朱迪起兵是因为他反对文健减少诸侯。为了赢得国王们的支持,他还改变了宗室制度,以提高宗室的等级。比如洪武时期的规定,镇国将军(郡王之子)分为三类,郭芙将军四类,郭峰将军五类,镇国副将六类,郭芙副将七类,郭峰副将八类。而成祖“又从一品加征镇国将军,从二品加征郭芙将军,从三品加征郭峰将军,从四品加征镇国副将,从五品加征郭芙副将,从六品加征郭峰副将”。

但由于朱迪本人是通过武装手段夺取政权的,为了保证中央政权的稳定,他在登基后先封了内地的边塞王改,然后逐步解除诸王的兵权:永乐元年(1403),更换了国王的禁卫和官员;永乐四年(1406),削去王侍卫官,不久废为庶人;永乐六年(1408),削王侍卫官;

永乐十年(1412),廖望禁卫军被削;永乐十五年(1417),废谷王是庶人;永乐十九年(1419),纣王见形势不妙,主动提出归还禁卫军。洪武十三皇子领兵,永乐六禁卫斩。同时保留了大量有经验的军事官员,加强了中央政府,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央政府与诸侯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

虽然朱迪当年达到了朱允炆的目的,但他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并没有改变祖制。他的儿子汉王朱和仍然设立了三个卫队。宣德元年(1426),朱造反,再一次证明了太子带兵不是办法。亲征平定叛乱后,明宣宗利用自己的威望,迫使大部分俘虏交出禁卫军,从各方面控制宗室。此后,宗室与中央政府的矛盾逐渐从对政权的军事威胁转变为大幅度增加俸禄对中央财政的压力。

2.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为了更高效地处理国家大事,文健四年(1402)八月初一,朱迪命令解缙、黄淮联合文远馆进行维修。随后,内阁扩充至7人。从此,内阁开始在明朝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清朝还在使用这一制度。

另一方面,由于朱迪反叛称帝,对群臣多疑,于是恢复洪武时期废除的锦衣卫,恢复明朝的特务统治。随后,永乐十八年(1420),朱迪设立东厂,让亲信宦官掌权,加强了特务统治,提高了宦官地位。到了明朝,特务统治几乎贯穿始终,成为一大特色。

由于京南之战,北京宦官提供的信息帮助成祖打败了惠帝。成祖即位后,改变了自毛以来禁止宦官参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一方面,明朝出现了郑和等著名杰出的宦官,他们到西方宣扬国威;另一方面,由于司礼监、东昌等宦官当权部门地位的提高,以及地方守卫、监督采购等重要工作(并非都由朱迪设置),埋下了日后宦官祸乱的种子。

3.迁都北京

洪武时期,几任边王(如朱迪、朱权)掌管北方防务,但战败后,朱迪迁至内地,导致华北防务空虚。而且因为有了唐朝和宋朝的教训,南京首都金陵(南京)和遥控将领在军事上守卫边境,风险很大。“天子护卫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建文帝在南京的巨大影响力,在政治上,北平作为朱迪的大本营,更适合作为帝都。因此,在考虑了各种因素后,朱迪决定迁都北京。

永乐元年(1403)二月,朱迪改北平为北京,名称顺天府(与元朝不同);然后他辗转各地,充实北京的百姓。叫北京一趟。永乐年间,迁都北京的准备工作一直在进行,如修建北京城、修建宫殿、疏通漕运等。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才建成北京故宫(紫禁城和紫禁城)和北京城,于是下令迁都,定都南京。

4.割让大宁

靖南之初,朱迪将大宁的全部兵马(包括多彦三味)收归麾下,多彦三味在随后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朱迪称帝后,封王宁于南昌,永乐元年(1403)三月,封大宁为多燕三味作为赏赐?。

大宁地处辽、蒙、冀三省交界处,辽东-冀州-傅玄拱的中心,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洪武十三年(1380)收回,建卫生所,废之。大宁可作为辽东、冀州、傅玄等地的防御前哨,并影响其防御效果;没有大宁,从山海关到辽东只能经过山海关和锦州。此后(尤其是土木之变后),冀辽战事不断。伐大宁之事,常为后人所诟病。

5.区域经济

靖南之战涉及整个华北、华东地区,反复的拉锯战给淮河以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朱迪即位后,在河北、河南、山东等曾是战场的省份减免赋税,以休养生息。

评价

靖南之战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皇帝与藩王之间的内战。这场战争是由朱允炆,文健,谁决定削减诸侯,以巩固他的权力。

靖南之战是明朝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了明朝200多年的政治思潮。清代大学者、《说文解字注》作者段玉裁将“京南之战”、“景泰之末夺门之变”、“嘉靖之初大典”称为影响明代历史走向的“三大公案”。

靖南之战后,开国功臣群体——明初“太子党”的地位急剧下降。南京是开国英雄团的老巢。永乐十九年(1421),朱迪正式将明朝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进一步削弱了开国功臣的影响力。随着开国功臣集团地位的下降,京南功臣的影响力迅速上升,英宗张公爵成为明朝政治的不倒翁,长期居于最高统治集团之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迪(明成祖)

百度百科-京南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