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厂对A、B两名优秀工人进行了100天的技术考核,拟选拔技术好的作为长工。

嘉中1中1平1.6

钟毅1中1平1.5

A 1 B 1

第二

一、联系与区别:

1,平均值是计算出来的,所以会随着各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2.中位数是排序得到的,不受最大和最小极值的影响。中位数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优点,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有些数据的变化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化较大时,常用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此外,由于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中间位置,

3.众数也是数据的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最好”、“最受欢迎”、“最满意”等都与模式有关,反映了最普遍的倾向。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平均:(1)需要全组所有数据计算;

(2)易受数据中极值的影响。

中值:(1)只有把数据按顺序排列才能确定;

(2)不易受数据中极值的影响。

众数:(1)计数得到;

(2)不易受数据中极值的影响。

关于“中值、众数、平均数”三个知识点的理解,我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1.多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模式。

模式的特征。

(1)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2)模式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公共模式出现的次数越多,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情况,能直观的了解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当一组数据大小不一,差异较大时,很难判断模式的准确值。另外,当一组数据的模式出现的次数不明显占优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可靠的。

3.众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模式表示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最频繁的数据;平均值是代表平均值的一组数据的副本数。

4.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的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值)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求解。

(1)模式可以直接从给定的数据中获得;(2)求中位数,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按数据个数排序,当数据为奇数时,中间的数为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时,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为中位数。(3)求平均值,用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值。

6.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

(1)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这组数据是奇数,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

(3)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4)模式检查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率;

5]模式的大小只与该组的单个数据有关,且必须是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其单位与该数据的单位相同;

(6)模式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甚至可以是无;

(7)平均值、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7.平均值、中值和众数的异同:

(1)平均值、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单位;

(3)平均值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重要,应用最广泛;

(4)中位数不受个别数据过大或过小的影响;

5]模式与每组数据出现的频率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也是我们最关注的数据。

8.统计学。

均值、众数、中位数都称为统计量,在统计学中应用广泛。

9.举手表决。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在众多答案中选择一个,他们通常会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即当所有提案及相应票数统计完毕后,看每一票的模式是否超过总票数的一半。如果模式超过总票数的一半,最后的答案就是这个模式。如果有双模式(两种模式),可以通过抽签、摇号或抛硬币的方式选择最终答案。

10.三个统计数据在生活中的意义: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平均值显示整体平均水平;该模式说明了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中位数表示生活的平均水平。

11.如何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客观地分析表面现象到背景材料?

当个别数据过大或过小时,“平均值”代表数据整体水平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个别极值数据会对平均值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众数和中位数的影响则没有那么明显。所以用众数的活中位数来表示整体数据比较合适。即如果一组数据差异较大,用中位数或众数作为统计量来表示这组数据的特征往往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