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及作品名称

颜真卿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个,一个是王羲之的小楷,一个是颜真卿的大楷。此碑文,题写“韩太忠大夫,东方先生,绘赞序”,于唐天宝十三年在德州立碑,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经研究过这个碑,写道:“严鲁公一生写了一个碑,这个碑却是清雄。”这句话很清楚,然后我看到了王右军的书。我知道单词和这本书很接近。虽然大小不一样,但是魅力还是不错的。“明代有云:“书法苍劲有力,是鲁公得意之笔。"

2、祭祀手稿:草书。安史之乱时,吕公的堂兄颜杲卿被任命为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以致太原救我军连城破,颜杲卿父子被杀。所以文章说“贼臣不可救,孤城被围,父困子亡,巢倒。”后来,鲁庄公派他的侄子全明去收拾残局,他只得到一只脚和纪明的头骨,所以他做到了。鲁公五十岁了。书法作品为字,人说有字。鲁公是一个忠义豪迈的人,他的一生令人肃然起敬。他的精神完整性体现在书法上。这份手稿是书评人最享受的。此帖原是手稿,删改涂抹,可见鲁公构思文章,自始至终感情起伏,所以写得神采飞扬,笔法雄壮,自然神韵。所有用笔用尽,拉皮带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自始至终,我用的都是略显秃顶的笔,圆润健康的笔法,最后因为墨迹未干而自首。虽然因为最初的停顿,墨色变化很大,黑灰又厚又干,但是一气呵成。元朝时,张敬艳题词:“与其写信,不如讲,不如拟信。封面是官方作品,虽然信尾是绳索契约;信在心血来潮的时候是相当放纵的;而且起草是无意的,忘记的是他的手掌。在这里看到它真是太棒了。”袁宪宇对这个帖子的评价是“天下第二行书”。

3.多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塔感应碑”,建于天宝十一年(752年)四月二十日,由岑勋执笔,颜真卿舒丹、徐浩题写,石华镌刻。它现在在Xi安的碑林中。碑文讲的是西京龙兴寺和褚和尚在今天宁静的夜晚读《火焰杯》,仿佛眼前不时出现许多佛塔。他决心把幻觉中的佛塔变成现实。天宝元年,选建千福寺,历时四年完成。在千福寺,每年都要为皇帝和普通百姓写火眼金睛和菩萨戒律,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块碑是颜真卿早期的成名作,书写恭敬诚恳,直接反映了欧、豫、楚二王的遗风,但又与唐代的书写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代书法家学习的同时,十分注重从民间书法艺术中吸取营养。全篇结构严密,字里行间有栅栏。点画圆润,端庄秀丽,似静似动,引人入胜。他继承了传统作品。字画后记:“这是鲁公最平最稳的一本书,也是韵味十足,俗不可耐。是近代历史学家的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是“唐代福州南城县有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写啊写啊写书。颜真卿任福州刺史时,仕途失意,故有时问禅。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写一篇关于麻姑得道成仙的文章,正是此时心境的反映。这座纪念碑庄严宏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是颜体的代表作之一,是颜真卿六十多岁的作品。此时颜真卿的楷书风格已经完善。欧阳修《集古录》曰:“此碑陡峻紧,尤精,笔画皆细。”

5.颜碑:此碑全称是“秘书省所撰《琅琊州巡抚史·护军碑”。颜是颜真卿的曾祖父。颜真卿撰写并发表此碑时,已71岁。除了《吉谷录》和《金石录》,他的书都是无语的。现在它藏在Xi安的碑林中。因为这座碑埋在土里久了,所以完好无损,新鲜如新,很有朝气地传递着晏殊的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是大唐中兴颂,楷书。袁捷写文章,颜真卿写悬崖。63岁,现居湖南祁阳县巫溪。元杰是唐代著名的作家。他被罢官后,住在无锡,那里山石堆积,石壁嶙峋。《中兴颂》刻在其中一面最大的石墙上。这篇文章记录了庐山之乱,歌颂了唐中兴的事情。此刻的石书,挺立雄伟,石头坚硬。它完好无损地保存了几千年。《陆》称赞这块摩崖石刻“书法特别精彩,语言古雅”《广传书后记》评价为:“太师赞你书名,昔珍贵。”

7.寺碑:全称是“唐顾大夫兴郭赠大臣子祭酒太子邵宝燕君寺碑文及序”,由颜真卿所写。唐建忠元年(780)七月,立碑于陕西Xi安。赵明韩《石墨篆刻中国》云:“本书写法与《东方颂》相同,浑厚直白,用笔淡淡。”王世贞说:“我曾试评颜的《家庙碑》,以为近代民族中有一个玉棱体。优雅端庄,庄蜜还蛮漂亮的。真正的书法家是个宝。”

8.争席:又名《论席》、《与郭仆射》,草书。是唐光德二年(764年)颜真卿和郭颖之的书信手稿。在宋代,它曾被长安的一个石闻人拥有,他把它当作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现在在陕西Xi的碑林里,墨迹没有流传下来。苏轼曾在安处看到原著,称赞道:“这比出版别的书还要奇怪。值得信赖,自撰,有姿态。”此帖是颜真卿的精草书。整个书法,字始终如一,虎虎生威。这篇稿子是颜真卿因为不满权力汉奸的嚣张而写的。所以气势十足,刚强豁达,字里行间有一种忠义之感,表现了颜真卿刚正不阿、憨厚敦厚的性格。至今一千多年,读来令人肃然起敬。此帖原是草稿,作者在字与词之间默想,却不计较笔墨,却满纸,成为书法史上的杰作。后人将此帖和《兰亭序》作为“二宝”。

9.自写帖:楷书。书法苍劲严谨,题的小字细致轻盈。詹景峰称此书:“书法古拙苍劲,遒劲有力,体自然。”这就像北方人用马,南方人用船一样。虽然是一笔,但是时间丰富,三倍。"董其昌说:"这一卷里,好奇奔放的人很少。“在这篇帖子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到颜的字体和结构的微妙变化,这是后人学习楷书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例子。

除了在书法方面的成就,颜真卿还研究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颜真卿被任命为抚州刺史(在今天的江西省)。有一次,他在南城县麻姑山的一个古祭坛附近,看到一些夹在地层里的蜗牛壳化石。他仔细研究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他的论点:这里以前是海洋,后来变成了陆地,那些化石就是证据。为此他写了一纸《福州程楠马谷山仙坛》并刻在石头上——当然,后人往往只赞叹龚燕的字碑书法,堪称“天下第二书”。

欧阳询

1,九成宫醴泉碑文: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常被作为学习欧洲书籍的范本。魏徵写了一篇文章,唐太宗在贞观住了六年。公元623年)立了一座纪念碑。书法严谨苍劲,不取一种姿态。

2.《愚公拱北》全称是《唐古专入尚书右仆射柱国愚公公文拱北》,又名《文彦博拱北》:楷书,写此碑文时,已80岁。唐朝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生日碑的全称是皇甫太子碑,是隋的左光禄博士所论。也叫皇甫筠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碑上没有日期。这座纪念碑藏在陕西省Xi市。

4.花都寺宝塔明的全称是花都寺和尚的佛塔明:

楷书是欧阳询的得意之作,成书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

“欧阳询八法”的书法理论有独到的见解。李淳的明代84法和黄自的清代元结构92法具有启发意义。其“八决”为:(分)如巅峰落石;(洋子)就像天上的新月;(横)如千里云;(竖)如枯藤万岁;(剑阁)如果劲松倒了,那就是落在悬崖上;(折叠)像万军的弩;(左)如剑断犀牛角;一波笔画往往重复三次。

相关题字:

花都寺纪念碑

九成宫礼泉碑文

龚宇拱北

张的帖子

皇甫生辰碑

孟殿铁

尚波邮报

曹征钱文子

行书千字

刘公权

1.刻金刚经(824,47岁)刘公权官书,刻为横石,* * * 12块,每行11字,原石毁于宋代。唯一的唐拓本是在敦煌石窟发现的,现藏于巴黎博物馆。这是刘舒早期的杰作。他的笔法细致入微,笔法单薄,浑厚妩媚;结构细致,取纵长之形,紧中宫,展四方,拔之有清劲。“六谷”可以在这里知道,刘继忠的书也可以在这里知道。《纪昀》云:“若挂金刚经,刘勰说你有钟(之)、王(之)、欧(之)、玉(之)、楚(之)、陆(之)之身。今天考他的书,是一绝,尤其可贵。”(《广川后记》)

2.李生纪念碑(829,52岁)位于陕西省高陵县。碑高一尺四寸,宽五尺八寸,三十四行六十一字。裴度写,刘公权写,封额。这座纪念碑在明代就已经堆满了鲜花和石头。孙情成泽《庚子之夏》说:“字虽剥落,乍看挺拔,犹可得。”与《金刚经》相比,强化了坚、角、尖、直、挺拔的观念。但是有些地方,文字显得生硬局促。

3.《会元寺明钟楼序》(836,59岁)由邵剑河题写,41行20十字。1986 11出土于Xi安和平门外。此碑韵味十足,笔法细致,以方笔为主笔,圆笔为辅,刚健有力。其结构常错位变化,如左右结构中的“蹲”、“钟”、“楼”等字,将左侧上移,形成左短右长的结法,在不平衡中求韵求趣。刘舒逐渐走向另一个深度。

4.《苏峰碑》(837,60岁)为所撰,刘公权书联篆,41行83字,石藏庵碑林。他的书让人耳目一新,快速健康,精神饱满。似乎预示着一个更加精致的“柳体”即将诞生。随后的五六年间,神秘塔、神策军相继问世,成为千年楷书的标配。《庚子之夏》引用杨永修的话说:“冯尚书碑仅次于(余士南)庙碑。”《石墨篆刻中国》说:“此碑略胜《玄塔碑》,不及薛基《飞鹅》。杨永秀云雅《寺碑》已过。”

5.李宗敏撰《山碑》(838,61岁),刘公权撰印,邵剑河刻字。三十一行,六十二字,碑高一尺,宽四尺五寸三分,在柳碑中最为突出。石头在“十年动乱”期间毁于富平县。此碑古往今来享有盛誉,在《金石录》、《包雷克编》、《吉谷珍》中都有记载。虽然这座纪念碑和苏峰纪念碑的文字比神秘塔纪念碑小,但它们同样大胆,文字深刻,结构细致,精神理性。孙承泽的《更夏紫记》说:“其书亦有单鹃无敌于罗绮之理。”这意味着雄伟中有一种魅力。

6.神秘宝塔石碑(841,64岁)由裴秀书写,刘公权题写,邵剑河、邵剑初镌刻。* * * 28行,54字,石存Xi安碑林。舒的《虚舟题跋》说:“诚为精工。”王铭时珍《益州山人稿》云:“此碑露于柳书之最。”它的骨劲浑厚,筋骨特别外露,矫健迷人;结细长,大小颇错落有致,丰富多变,期待飞扬,线条流畅。整个纪念碑没有一丝懈怠,可谓优秀。

7.神策军(843,66岁)碑由崔宣书写,刘公权在由李严写信记载左军务。纪念碑位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流传,所以流传较少。北京图书馆有北宋拓片。这座纪念碑和神秘之塔相隔两年,整体风格相似,法度严谨,精神强大,但也有一些不同。“神秘之塔”极其苍劲健康,而此碑丰沛;前者极度暴露,后者温柔恭敬;前者更谄媚,后者更沉重。这个刻碑师也很精细,还是认为刘舒传世的最好。孙承泽说:“书法中有一种温柔的姿态,这是他最得意的一笔。”在刘公权的楷书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神策军碑和神秘宝塔碑。

8.《刘冕碑》(848,71岁)刘公权书,韦伯所写,楷书37行,字65个。这块碑的字体很小,但是书写的风格很漂亮。杨守敬在《学书贵言》中注意到其“雅”的特点。仔细看石碑用的是圆笔,如“国”字。右角变形为圆形,右直下也是弩。“司徒”的“司”字突然向右下弯,显得笨拙,“神道”的“道”字结构也不对。七十后,刘公权的书也在变。这座碑和与之风格相近的伏磷碑、魏公贤庙、刘冕、苏峰等,都有“聚贤纳士,惟雅毕竟”的风格。

9.《魏公庙碑》(852,75岁)唐代崔贵撰,刘公权撰,36行60字,原载安。碑碎散,磨不全。开始的时候,只有五块石头。这座纪念碑的年代不详。王昌的石刻集被认为是在咸通(874)年底,宝刻集被认为是六岁(852)。此碑雍容华贵,柳书苍劲。细看,已经到了优雅的境界。他的笔画相当俯仰,如“上”字、“五”字;词的结论相当倾斜,如“物”“国”的重心向右;再比如“美食城500”业务,让你左右逢源,乐此不疲。

10.《高远豫北》(853,76岁)是刘公权写的,肖烨写的。在河南洛阳,碑高一尺多,宽四尺,楷书三十三行,字七十九个。额印手迹“唐朝官赐官右仆射墓碑,渤海高官”,四行两横。康有为说,“高远豫北有龙跃虎卧之气。”(《易洸易》)杨庆守敬《学书言》曰:“‘高’之碑,尤为完美。从年底开始,虽然有作者,但不可能自己开门。”“龙跃虎卧”比喻他书法的力度。后者称之为圆满,达到了圆满的境界。

11.托林吉纪念碑(857,80岁)

褚遂良

倪宽赞:

倪宽赞的墨迹被传为褚遂良的书(有人认为是欧阳询的书),但真伪尚无定论。但是,这本书相当无知。楷书50行,***340字。宋钊·孟建对这个帖子评论说:“《易蓉万昌》是他晚年的一本书。”杨明·石齐评云:“论者以为字为金,行为玉,法为温雅,多美也。”詹景峰则说:“干而不润,寻天道之味。”这个帖子最初是在台湾省写的。

雁塔圣教令:

亦称《济安集序》。每两块石头就在陕西Xi吉安的大雁塔下。时迁为序,全称《唐三藏序》,唐太宗李世民执笔,褚遂良执笔,18行,42字。后为《石头记》,全称《唐高宗三藏圣教故事》,由唐高宗李治、褚遂良所书,20行,40字,右行。

笔中,方圆并用,反用则反;横画是竖的,竖画是横的,首尾之间有起伏,举转和回锋都有一定的规律。张汤·怀瑾对这本书的评价是:“美女单鹃似乎不亚于罗绮,而且主角很有风度。”秦也评价说:“楚登山写了一本好书,长得像罗绮的绝美容颜,又像铜铁。这座纪念碑特别雍容华贵,波涛如游丝。它能把转弯的细微之处一一铺开。莫勒之精,乃唐代诸碑之冠。”

殷瑛惊道:

大墨,传世为褚遂良书。论文,楷书96行,***461字。作为褚遂良的书流传下来的《吟赋经》,一直以正楷和行书流传于世,字迹很小,很难窥庐山一斑。这个帖子全是文字。末了写着:“日命官褚遂良来信”。很可能是唐朝学楚书的赝品。尽管如此,大字《印妇经》是一幅精美的书法。此帖既有楚式书法的特点,又与“唐人写经”极为相似,写经史自然朴实。元阳无可指摘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有无限玄机。今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云,用笔雄浑,气势古。”石头全是楷书,刻在万文韶上。现被选作原石拓片。《大雁塔圣训序》是褚遂良书法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字体优美苍劲,笔法娴熟成熟。褚遂良写下这座纪念碑时已经步入老年,至今他已经为新唐凯创造了一套规范。在字的结构上,改变了欧、于的长字,创造了一种纤细但饱满的字体。

怀素

在长安怀素的功名中,赞美他草书的诗多达37首。他的草书有自传体笔记、苦笋、吃鱼笔记、圣母笔记、书上随笔、草上千篇、草上千篇、四十二章、千字文、藏真笔记、七笔记、北庭草笔等。其中“鱼贴”极瘦,骨力强劲,谨慎冷静。但《自我叙事帖》这本书却因为与《吃鱼帖》这本书不同的心境而充满魅力。真的很奇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似壮士挥剑,精神动人,进退却迂回。”唐代很多诗人都称赞它,比如李白有的草书曲,怀素大师曼吉的草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