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崇福寺泉州崇福寺图片集
承天寺1
承天寺,又名“岳泰寺”,泉州崇福寺,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
2.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靠近台湾海峡。是中国泉州崇福寺最完整的丁字石古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较为完整的泉州崇福寺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胡阿祥天主教堂
这座教堂建于1926,位于泉州胡阿祥。据说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红色天主教堂,整体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哥特式。
4.开元寺
《送别》是泉州开元寺的弘毅大师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所以,开元寺一定是泉州最值得纪念的地方。
5.洛阳桥
洛阳桥,早年称“万安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泉州崇福寺现存最早的跨海梁石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崇福寺更赢塔介绍?塔是亚洲常见的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形式和风格。中国有2000多座塔。塔的种类很多,仲达咨询为建筑师带来了“泉州崇福寺更赢塔”的详细介绍。
更赢塔,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崇福路崇福寺内,位于崇福寺正殿北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赢宝塔建于宋初,有一个亭子状的石头结构和七个实心八角形。底围8.16米,高10.9米。塔身微微倾斜,据说是“倾利”,向某一方向倾斜,表示主粮丰足,六畜兴旺,故称更赢。
更赢塔于2001拆除重建,开挖的塔基础按原样修复。对于风化脱落的部分,按照相应部位已有构件的大小和形式进行复制,次年4月工程封顶。更赢铁塔底部复原住友。这座塔高11.5米,与原来的高度相同。
泉州崇福寺更赢塔作为崇福寺的一部分,于1985年6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关于标书写作和提高中标率的信息,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山西崇福寺位于历城区崇福路,曾改名崇圣寺。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废除后又一个传授少林武术的寺庙。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山西崇福寺导游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山西崇福寺导游词
游客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王。首先,欢迎来到山西崇福寺。我给你介绍一下吧!
崇福寺建于金代唐高宗林德二年(公元655年)。这是一座规模宏大、雄心勃勃的建筑。是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正殿采用减柱建造,在国内属于孤例,堪称绝无仅有。托米是中国金代最大的建筑之一。
崇福寺位于朔城区东街,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从南到北依次为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王殿、大雄宝殿、托米殿、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五个院落,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这是一座完整宏伟的古建筑。崇福寺是杨珊的一座古寺,藏经阁建于唐高宗林德二年(公元665年,明代重修后改名为千佛阁)。在契丹的时候,它的位置是林太师衙门。辽朝统一,恢复辽朝之间的和平,可能是隋唐“盖屋为庙”的遗风。林崖寺因其名,在金天德年间(公元1149-1153)被授予崇福寺。目前寺内的托米殿、观音殿为金造,山门为清代,其余为明代。托米殿是寺内的主要殿宇,建于晋(1141—1149)年间,由开国皇帝翟昭都所建。殿檐下悬挂的“托米堂”是金大定二十四年(65438)。
弥陀殿建在2米多高的平台上,总高2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金代建筑。建筑有7个房间宽,4个房间深入椽子。寺前有一个宽敞的平台,然后与观音堂的平台相连。一檐九脊山歇息式。大厅里的横梁结构很独特。随着大厅金柱的减少,主体结构也不同于其他建筑。阿弥陀佛殿的窗户也很精致,有15的图案贯穿心脏,有三角图案、古钱图案、桃白球图案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重要价值。在寺庙的中央,砖坛上有三个主要的雕像,其中,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在左边,菩萨在右边,被称为“西方三圣”。在主像的两侧,菩萨受到谦卑的威胁。不要看。两大天王怒目而视,仿佛在守护法律。主像的背光是一面编织的泥墙,图案是草叶纹,边缘是火焰光。中间背光的浮墙是13,乐天雕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寺内四壁贴满壁画,10高大佛像坐结,端庄慈祥,分布在东西山墙和后墙上。
壁画上方是飞翔,翱翔在彩云之中。西端观音菩萨千手千眼,站立变化,18面,千手一掌,各持一器,星宿日月,龙屋宝盘,剑,戟,琴,棋,字画,等等。左下是老妇,仪态从容,右下是吉日,神情安详端庄。东端室分上下两层,画有三佛三菩萨,后门榻上画有16宝观。整个壁画庄严宏伟,气势磅礴,绘工细致,以猩红和石绿为主色调,色彩艳丽,壁画与佛像相得益彰,使大殿更加宏伟。殿外九脊全为瓦砌,殿顶铺一斗布瓦,青玻脊修。两座高大的府邸矗立在主脊上,主脊中间有一座瓦楼,将军居中,意气风发。兽和挂兽都有巨大的嘴和獠牙,气势可怕。整个托米大厅是建筑、壁画、雕像、背光、玻璃、格子窗和匾额的结合体。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依然辉煌。
观音殿是仅次于托米殿的阿津王朝建筑,其梁式结构最具独创性。为“四椽三柱为胸伏”。将殿内前槽的金柱全部减去,后槽的金柱放在佛坛两侧,使殿前部分更宽。由于省略了前槽金柱,四椽跨度增加到10米,所以为了减轻其荷载,在横梁和平梁前端施加一个大的人字形叉手,将前槽上部的荷载转移到前檐和后檐柱上。这种神奇的建筑能力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师的天赋和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护文物古迹,1953年对观音寺进行了修缮,1986年对阿弥陀佛寺进行了大修。崇福寺,以其古朴雄伟的姿态,重现朔州。
在朔州崇福寺,有一件珍贵的文物——北魏石塔,展示了北朝佛教的艺术成就。这座塔高2.5米,平面呈正方形。因塔身、塔身、基座上雕刻有1349尊小佛像,故又称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亭子四面雕有拱门和塔檐,周围空间布满小佛像。最低一层每侧中间各雕有一龛,龛内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两尊坐佛,龛外有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一,表情各异。整座佛塔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印度宝塔艺术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亭式宝塔,令人叹为观止。
但遗憾的是,这件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在半个多世纪前第一次分离,因世风日下的变化而无法结合。塔莎目前只能作为一级藏品保存在崇福寺,塔身由台北国立博物馆收藏。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是关于塔闸与塔身分离的。这座千佛石塔建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46年)。是献文帝拓跋宏宫中小官曹天都为了祈求国家平安,耗尽家财,在平城(今大同市)修建的。建造宝塔的人把他们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千佛寺的石塔上,但石塔的命运却与这个愿望大相径庭。1937年,神州大地阴云密布,血流成河,日寇入侵,满目疮痍。朔州崇福寺保存的千佛石塔也没能逃过这场劫难。当时日本出版的《艺术美术全集》囊括了千佛塔的全部信息。资料显示,石塔在日本打包时,朔县一位爱国者在敌人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佛塔藏在家中。全国解放后,爱国者将佛塔献给国家,归还给崇福寺,佛塔陈列在日本东京博物馆。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千佛石塔之塔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时国民党政府将其寄存在南京博物院,后运至台湾省,住在台北国立博物馆。
宝塔高57厘米,中间两亭,四化四角各刻一承重菩萨。亭的上部雕刻有九相轮和摩尼珍珠。历经无数沧桑,寺庙虽已伤痕累累,但其精致巧妙的艺术风格依然熠熠生辉。每当人们欣赏崇福寺的千佛塔时,总有一种遗憾,总会感叹:千佛塔什么时候才能合二为一?
石塔一分为二的这种情况,多年来引起了有志之士的热切关注。65438年至0979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弗兰茨应中国文化部邀请首次访问中国,并向中国历史博物馆赠送了他的著作《中国之塔与挡浪》。著名考古学家石叔清先生发现书中收录的千佛石塔属于崇福寺,石先生对其作品进行了介绍和考证。65438至0995年,台北国立博物馆收藏部主任黄永川先生上书崇福寺,称:“贵寺收藏曹天渡所建九层宝塔,抗战时遭日本劫掠,胜利后归还中国。幸运的是,你的寺庙仍然存在于这座石塔的顶部。虽然现阶段还不能组合,但是塔的价值不会因为顶体的分离而逊色。”历史为我们创造了冬天的残酷,给我们讲述了春天的故事。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先辈的繁荣昌盛和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落实,港澳已经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大陆和台湾省的统一已经为期不远了。
我们坚信,当海峡两岸的骨肉团聚之时,也是千佛石塔合二为一之日。历经沧桑、绝对精致的千佛塔石塔,将带着历史赋予的深意,完美地矗立在他们热爱和憧憬的故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