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中地理教学故事,论文和短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新课程教育网”

一、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方案提出了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开设研究型课程的设想,并将其定义为:研究型课程是指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允许学生围绕一定的课题或课题,主动进行探究和开放学习的课程。据此,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或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形式积极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深化或最终解决问题。它是一种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一般由学生自己操作,从选题、设计方案、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究研究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这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也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然而,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初中实施对全体教职员工有强制性要求的研究型课程。我的看法是:以教材为基础,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初中生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的课题,并加以恰当的把握,初中研究性学习不仅完全可行而且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实际应用

地理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复杂的综合学科,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但由于初中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原则,结合社会、生活、环境和时事,开展一些适合的实践探索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初中学生分为两个年龄组,即67级学生年龄组和89级学生年龄组,分别做了以下尝试:

(1)对6、7年级学生,利用地理实验、小组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小组竞赛等方式开展实践探究,树立积极自主开展探究实践的信心,激发创造动机,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1.利用地理实验激活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比如“人与自然环境”这一节,让学生实验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污水中的生存状况,并做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另一个例子是说明森林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将有植被和无植被两种土壤分别放入等体积的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从出水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量和水土流失的不同情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保教育。

2.利用小组活动,开展实地调查,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春秋游,这其实是结合当地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好机会。出发前,让学生在地图上“预习”,找到路线,查看景观,布置一些调查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任务,回来时交一份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游乐”中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和评选活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于六、七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话题,学生可以自己收集相关信息,以地理小报的形式进行学习。比如六年级的自然地理,关于宇宙的知识很少,但是学生对神秘的宇宙很感兴趣。我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和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数据,并请四个人一起合作,以“宇宙知道多少”为主题,编写了一份地理小报,并挑选了一些好的作品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对于89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课题或专题研究,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多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多媒体演示、辩论、小论文等方式交流学习,初步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从事科研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取向是有用性、兴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根据89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适合开展一些课题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以由学生选择,也可以由老师确定,但最好选择一些实用性强、数据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入口不要太大。

1.结合社会新闻和时事,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讲授《中国地理》的“地理区划”时,我打算在教材的编排上做一些改动,把全国分为东西两部分。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他们从地理学的角度,选择一个特定的方面,以“走进西域”为题,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西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从自然、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阐述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就“西部如何开发”、“西部开发应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的利弊”等展开热烈讨论。很多同学也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论文。这个课题组还参加了“杨浦区研究性学习大型展览”活动,课题研究也已编入《探索研究,从这里开始》一书。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合适的辩论题目,进行辩论比赛。我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出一些辩论题目,展开辩论比赛。他们自由组成两队,抽签决定优劣,各选出四名辩手,分别建立论点、收集论点、组织论点等。同时,学生也自行讨论,邀请一些老师当评委。比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的教学,拟定“中国人口分布现状是有利还是有害?”结合《中国水资源》的教学,拟定“喝纯净水是不是一件好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和场上的气话,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思维更严谨,也锻炼了自己的说话能力。

3 .结合社区环境,结合社会活动,开展实际调查和专题研究。在假期里,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五角场街道,调查这一地区近年来的人口变化情况,了解人口变化的原因,完成调查报告;还组织学生考察市场上各种水果的产地,结合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了解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校曾经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收集废电池。我抓住机会,在假期安排了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通过参观、调查、资料学习,研究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调查研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感性的认识和深刻的教育,唤起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三,思考和理解

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和构成,以及组织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一些文献的学习,我逐渐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初中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将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应用知识、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层体验,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强调实践,注重经验,不仅是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生活现象和思维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交流思想或成果。它侧重于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和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能的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形成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创新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3.学会合作和分享。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良好空间。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无疑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培养合作的团队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探究性学习不是真正的科研活动,本质上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选择题目或课题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兴趣、有勇气、有信心地施展才华。但是,研究性学习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和其他的学习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和拓展。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适当把握。

2.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向一个问题情境,督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不可替代的。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兴趣不稳定,变化快,往往很难坚持下来。因此,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关心、鼓励、引导和督促他们。

3.研究性学习一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学生自由组合。但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人人都要参与,不能排斥差生,所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调配。

4.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发表一些意见。在地理的研究性学习中,我认为不仅要关注探索实践学习的过程,如学生的参与程度、发挥的作用、表现出的合作能力、感受和体验到了什么、是否通过自主学习感到满意和自信等。,还要关注学科或课题的研究成果,即某个知识点是否能被正确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跟踪和评价,以避免研究过程失控和研究结果偏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从地理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现状出发,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和实施地理新课程标准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初步思路和做法。关键词:重视基础教学中情感互动教学的评价;多年来,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处于低谷。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经过多年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的教学,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学到读经纬度、算田距、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的公民意识。目前,地理在初中教学中仍处于“小儿科”和“皮肤科”的地位。初中生往往对地理比较陌生,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越到后来,尤其是进入八年级以后,地理更加充分地凸显了地理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面貌,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学习地理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不是初中的“主课”,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因此,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地理。多年的地理教学让我体会到,地理成绩好的同学也曾在老师面前说过,“地理不是主课,上课不能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地理课上,只要考60分就行,不会给老师丢脸”。所以,历年来,学生在市地理考试中的通过率都比较低。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中最被打破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充满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教育环境,坚定不移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摆正地理的位置,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需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整合和端正对地理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把地理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否则地理老师还是个副手。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地理教育教学要以新课程标准、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加强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教学意识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这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加快。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非专业的地理老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兴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职教师更多的是受到教材的束缚,缺乏地理兴趣。而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过于严谨,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都不强。愉悦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怎么会喜欢“地理”呢?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舒适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彼此自由呼吸。所以,地理课堂教学要有笑声,地理教师更要注重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幽默风趣、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学态度,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初中,“快乐”仍然是学生愿意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要搞“一个阶级”,要发扬“民主”。第二,“互动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如今,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地理课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改变以往教师单向教学的习惯性教学方式,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原则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为先,教师辅导评价为后”。并概括了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的含义,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因为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愿意参与教学过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设置教学情境,可以组织学生体验这些过程,如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评论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适当的“教学民主”。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在谈到中国的河流——“黄河”时,作者提出:“如何应对中国黄河中下游缺水的严峻形势?”问题,同学们围着问题,说三道四。在我读八年级(1)班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男生举手发言,郑重提出把黄河的之字形拉直,挖一条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的运河,让黄河上游的水流向中下游少走弯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观摩课上,我也听到过这样的教学场景,有同学提出了同样的治理方法。但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老师的意料。但老师没有指责、嘲笑、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讲下去。在表扬学生大胆想法的同时,老师转移了话题:如果班上有一半的学生生活在这个之字形区域,你同意他的建议吗,为什么?结果全班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 * *声,班级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师生受益匪浅。第三,新课程地理要有“情境”导入。长期以来,很多初中地理课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来上,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入新课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谈”法,即“学生,今天我们谈……”和“学生,现在老师谈……”,将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教师谈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你们的书翻到……页,初中地理教师应尽量用“研究”或“讨论”代替“谈话”,用“地图”代替“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但也代表了地理课堂的实质性进步。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有效的“导入”新课程的新方法。比如我在学习《世界的种族》的时候,引入了轶事法说:毛泽东总统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他在书房遇到一个美国朋友戴尔,戴尔一言不发地盯着主席看。主席看到后说,你为什么老盯着我看?然后戴尔说,你有一张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代表中国人民的脸面,我们可以演别的国家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你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但是你不能演中国人的剧,你不能割鼻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等等,提醒学生,这是关于世界民族特性的。第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绘制“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所不能替代的。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由于初中地理的基本特点,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借助地图就可以掌握相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和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它是帮助他们建立空间和区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既是教学辅助工具,也是学习工具。学生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停留在简单机械的记忆层面,而对地图的学习和应用相对薄弱。关键在于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理解一种有效的地理知识学习方法。而且,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人,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经成为当代人的知识。另外,你的书房里需要一张地图。众所周知,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地图,其他学科也需要地图的帮助。比如历史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程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其实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可能完全分开。总之,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工具。因此,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各种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加强对这些意象的理解,掌握解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地理学最具特色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地理老师如果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也就是不懂地理的老师。一些地理老师不愿意用或者不会用地图,本质上是教学要求不高或者教学能力差的表现。目前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注重提高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因此,地理教师应努力学习,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以符合新形势下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第五,在地理教学评价中,要重视能力本位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将其与地理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特别是死记硬背考试方式的改革结合起来。有些地理老师甚至把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行不通的。比如,一些地方的初中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改革,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全开卷;开书范围由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侧重于阅读和运用图片的分析能力。近年来,百色市中考政治科目也采取了这一改革措施,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我校非毕业班政治科目就这样开展了,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我教地理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我通常不会把它作为主要科目来关注。期末我要参加市级统考,作为对“教”和“学”的评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初中地理而言,何乐而不为呢?广西部分地区地理实行中考统考,学生重视程度高,教师积极性高。所以我觉得地理应该像其他地区和百色市的中考政治一样。”“开卷”既能减少学生作弊行为的滋生,又能提供客观公正的环境,操作起来也比“闭卷”方便得多。这种考试可以检验学生真实的地理水平,引起教师对地图教学的重视,引导学生平时注重提高读图能力,真正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觉得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自主发展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地理学习评价题的特点应该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地理事实,如中国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即所有的题都可以通过看地图(包括大量的地名)来完成;开放性,比如夏天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的情况,包括方位、距离、行驶速度、温度的计算。这种学习评价的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畏惧和背道而驰的心理。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的更新;它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得到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当然,以初中地理学习评价改革为“牛鼻子”,也有利于促进地理教与学的“互动”,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很大,绝大多数不能成为所谓的“学者型”教师,绝大多数不能进行以地理教学理论工作者为主的地理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索。然而,地理教师是承担提高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这场攻坚战的主力军。因为地理教师是真正面对学生的,一方面要非常善于贯彻“拿来主义”,运用新的地理教学理论、模式和手段,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运用适合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根据自身特点、新的学生特点、新课程特点、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地理科学进展,改革和调整教学方法,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方法不断得到传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能认真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初中地理课程就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和难忘的老师,也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总之,要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生本发展”、“学地理为人生所用”、“学地理为人生所用”的基本理念为基础,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课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牢记“三个代表”,树立“三个代表”。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教学与生活中密切的地理知识的互动,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懂地理”走向“学地理”,走上“学地理”的广阔天地,这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