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道教文化

在北宋玄武神话出现之前,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名山。

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126-221)就有了。

《后汉书》记载朱穆隐居武当山。

南北朝时期(386-582),李道元(?-527)写了《水经注》,记载了武当山,又称太和山、神山、石现山、谢罗山。

道教把神仙居住的地方称为极乐世界,有十洞三十六洞七十二天。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成镇(公元647-735年)编撰的《人间天堂》一书,并未收录武当山。

在杜光庭(850-933),901年,武当山被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这说明武当山最迟在九世纪末十世纪初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

宋代以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很少。

除了《后汉书》、《水经注》、《极乐世界杜悦名山笔记》之外,还有唐代李继孚(758-814)写的《元和郡图》,但没有提到玄武。

北宋初年,李云(925-996)在《太平玉兰》中编《武当山》四十三条,引用《武当山》、《南永州》、《阴军传》、《一真传》等资料,记载历代阴、尹长生、戴胜、等人曾在武当山修仙。

石悦(925-1002)所著《太平宇宙记》中的143“武当山”并没有玄武的记载。

这可以作为北宋初期武当山和玄武还没有联系的证据。

武当山在“元石天尊称北方真武苗晶”出现后,理应成为祭祀玄武的圣地。

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在武当山大定北建立紫霄宫供奉玄武,这可能是武当山上最早的宫观。

到了南宋时期,玄武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炼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人心。

董的《宣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详细的描述,由此可见武当山位于海外,在两颗星之下。

此外,还增加了玉清圣祖子袁俊传授玄武道并命其在武当山修行的情节。

《宣帝实录》记载:“太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出宫访谷。

所以我被于青的圣人子袁俊所感动,他答应了这条路。

袁俊说:子可渡海东,翼下有山...子可以入山,选择群峰中翱翔于紫色天空的那一个,住在里面。

.....王子是按照老师的语言,越是海东,如果看到老师讲的山。

山川深藏,七十二峰,其中一峰青翠,天高云淡,日空空。

于是我就听了老师的吩咐,山叫太和山,峰叫紫霄峰。

这块岩石被称为紫霄岩,因为占卜。

四十二年才是真的,在路上很棒。

"……

宋元时期,周俊遭受军事灾难,周俊武当山寺庙遭到严重破坏。

比如紫霄宫,从1260开始就冷清了。

1267元世祖忽必烈定都燕京。

1269年冬天,燕京西郊的高梁河出现了一只龟蛇。大家都认为这是宣武的表现,象征着元朝的繁荣,元帝宫因此崇拜宣武。

1270年,赵颖宫建于高梁河畔,供奉玄武。

道长王镇经常进入武当山,于1275年带领弟子陆大有等人重建五龙观。

1278年,以道术闻名的道士赵守节带领弟子重建武当护圣观。

1286年,始祖忽必烈下令将法师叶希真、刘、花东真任命为武当山,并多次派御香到武当山祈福。

到了元代,武当山因为皇帝的崇拜和道士的经营,使得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关系的传说也有了新的发展。

刘·《武当福地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

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改名武当是因为玄武在此修炼成功,飞升之后,对玄武来说已经不够了。

他的书里全是武当山玄武修魔的遗迹。

本文以五龙关为例,说明了元代武当山隶属玄武的情况。

据《五龙观碑》大概是董写的,之所以建五龙观,是因为去武当山求雨,这个灵异的故事被唐太宗(627-649年在位)听到了。

唐太宗颁布法令,建武当山观,以示圣地。

南宋末年,王祥之等人将五龙寺作为玄武的隐居之地。

基于此,刘发明了玄武道飞升时,五条龙骑上来,于是在他原来的藏身之处建了一个五龙观来祭祀它。

后来这本书被写进了《武当福地集》里的《神秘天界神启》。武当山修道的故事,用屡试不爽的情节来点缀,使得玄武传更符合道教神仙传的通常结构,即和尚开始修炼,通过考验,最后升天入仙。

而且新增的地块都标注了遗迹。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戒仪式中,庆祝神仙生日、祈福上天、驱魔、超度亡灵等仪式活动中使用的音乐。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戒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烘托和渲染宗教气氛的作用,增强了信徒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

道教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在形式和音调上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道乐的美学思想反映了道家对长寿和清静的追求。

旋律庄严肃穆,又不乏宁静。

召唤神使将军时雄壮,驱魔时威猛刚毅,祈福欢庆时欢快轻快,颂仙时清丽恬静,祈福修持时悠扬空灵。

通过音乐的对比和渲染,道教的斋戒仪式更加庄严、肃穆、神圣、神秘;在音乐中,各种神仙意境得以和谐生动地再现,将人的情感带入神秘的神仙世界。

道教音乐由声乐和器乐组成,其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合唱、独唱、合奏、伴奏等。

声乐是道教仪式音乐的主要部分,曲调(即经文)总是非常具体,表达修行者的愿望和恳求,或求助神灵,或歌颂神仙。

旋律与歌词和谐统一,各种曲式相互衔接配合,构成了整个祭祀活动。

道乐中的乐器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民族乐器,钟、鼓、编钟、钹、铛、木鱼等打击乐器应用广泛。笙、管、笛、箫等管乐;古琴、阮及其他弹拨音乐。

主入口: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顶峰。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建成皇家寺庙。

明朝永乐年间,“北建紫禁城,南建武当”。

明朝开国皇帝朱迪耗资百万,动用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2年,修建了33座建筑,其中宫殿9座,寺庙8座,安堂36座,岩寺72座,桥梁39座,亭台12座,嘉靖年间进一步改建扩建。

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采用皇家建筑条例,形成“仙山琼阁”的意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距离140里。

具有神秘、超然、自然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博物馆”和“悬在悬崖上的紫禁城”。

宫城

金典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明代青铜铸造的宫殿建筑位于天柱峰顶部石台的中心,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南偏东8度。

大殿宽深三间,宽4.4m,深3.15m,高5.54m..

周围有65,438+02根柱子,有重叠的框架,额头,柱子上有双斜和单斜的双拱形拱门,分别支撑上下檐,形成双檐的底厅屋顶。

铸造在主脊两端的龙相互面对。

四贴满灰泥的门,四面墙安装在柱子之间。

厅顶采用平棋吊顶,线条柔和流畅。

地面铺满紫石纹,水洗抛光。

屋顶的特点是“推山”。

殿内后墙屏风前设坛,雕真武大帝像,左边金童捧书,右边玉女捧宝,水火二将持旗执剑守护两厢。

坛下有一尊玄武像,是金与万的结合体。

在神坛前,有一个香案和一个供品。

祭坛上方,高悬着一个金匠的额头,上面铸着圣父艾辛吉奥罗·叶璇亲笔书写的“金光妙相”字样。

殿檐外,一龙斗边上有一金盘,上面竖铸“金殿”二字。

寺庙的所有部分都是用失蜡法铸造的,并覆盖着黄金。无论是瓷砖还是木头,结构严谨,接缝精密。虽然历经500多年的冷热变迁,但依然辉煌如初,显示了中国铸造业发展的高水平。

五龙广场

乌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乌龙峰脚下,凌影峰下,前有金锁峰,右有磨针溪。

武当山五龙宫有850座寺庙,规模一度庞大,被列为武当山最早的八宫之一。

南宋战乱频繁,五龙宫道教建筑“百年三战”。在历代的战争中,武龙宫大部分被烧毁。

五龙宫是白云寺的底层建筑,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组成。它是壮丽的。

辅政馆

傅大雄宝殿,又称“祠堂”,是傅沈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 * *部分。

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堂等建筑的铺砌和渲染,在二院突出一个高台,高台就是复观堂。金碧辉煌的大厅让人感觉威武、庄严、肃穆,顿时感觉虔诚。

辅真馆建于明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明代未受严重破坏。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

因为清代的维护是当地官员和民间信众捐款,虽然很难维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但还是加入了很多民间建筑的做法。

因此,通过正殿,我们可以同时看到明清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迹。

紫霄堂

武当山紫霄殿,位于武当山东南战旗峰脚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明永乐十一年(1413)重修,明嘉靖三十一年。

现有建筑29座,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

在中轴线上,有五个梯田。龙虎堂、碑亭、唐世芳、紫霄堂、盛文穆堂自上而下修建,两侧被房屋等建筑分隔成三个院落,形成一组主次分明的厅堂和建筑群。

宫殿的中间两翼是四合院式的道教住宅。

主入口: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汉武术中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流派。

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被认为是武当武术的创始人。

武当三丰太极剑

武当三丰太极剑和太极传一样。武堂宗创始人张三丰创立太极拳后,吸收百家剑法之术,融入道家家训法,创制太极剑。

武当三丰太极剑吸收了道家的文化和思想,具有道家炼气、补气、补虚、补虚的气功功法。还具有强身健体、防身益寿的作用。这是一种集武术和健身于一体的剑法。

伏虎拳,又称降龙伏虎拳,是汉族武术拳种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属于武当山真善拳,是武当山武术练习者用来增长技艺的拳种。

手法为主,腿法为辅。

主要练习方法有:牵手、打拳、反腿、三手等。

风格特点是刚柔并济,攻击性风格,既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又有御敌自卫的功能。

丹派武当剑

丹派武当剑是武堂派的一种剑法,特点是剑道以神为先,靠神的意志,靠神的脚来完成,要求“神、剑、身”合一。

丹派武当剑法以其巧妙多变的剑法而闻名,融合了各派之长,不仅前后左右变化,而且斗气飞舞。整套单练剑法是132式,可以单独练,也可以连续练。剑道可长可短,风格精准,无招数,风格重复。可视为武林之宝,武术之精华。

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汉族传统拳法之一的简化太极拳,属于建国后实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

为了便于太极拳在群众中的普及,1956在《杨泰太极拳》的基础上,删除了繁杂重复的动作,精选了24式,编成了《简化太极拳》。

为满足广大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中吸收了陈、杨、吴、吴太极拳的长处,编制了《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

主要术语:武当山道教医学

武当道教医学的理论核心是以“气”为本,先护“气”。

武当道教医学受楚汉文化影响,吸收了楚汉文化中的“养气”理论。医学理论上是以气为基础的,保存气是第一位的。

老庄名著《北游》说:“人生而聚,聚而生,散而死...所以说,全世界都有。

南宋时石台《归源》说:“气为形中之命,心为性中之神”,三丰《大道上》说:“气脉静而含元神,则为真,神静而元气长,则为真。”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气”是人类生命的关键。人生有气,死无气。

所以武当道教医学特别注重“气”的维护。

武当山道教自创立以来,武当山道医不断从民间汲取营养,引进技术,将各种流行的健身养气方法融入道教,进行宗教改造,纳入道教医疗体系,成为武当道教医疗体系中“养气”方法的准则。

在医疗治病方面,道医也以益气、理气、破气、理气为主要治疗方法。

王文一笔

王文的一只笔是蛇菰,一种鳞翅目植物。

身高5-15cm。

因其花序形似粗毛笔,相传周文王经过神农架,曾以此为笔作诗、作画、阅公文,故得此名。

因为这种植物是寄生植物,往往生长在其他植物的根部,所以又被称为“借母生子”。

王文的一支笔主要生长在武当山风景区,王文的一支笔也生长在武当山南部的神龙架。

王文一枝笔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2500米的山坡森林中,寄生在木本植物的根部。

灵芝

灵芝又名灵芝、赤芝、曹宪、曹睿,为多孔菌科灵芝或赤芝的全草。

灵芝的功效最好。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以江西分布最广。灵芝作为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有着几千年的药用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何首乌

何首乌是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

根细长,末端为大根,外观红褐色至黑褐色。

《本草》:“何首乌。今天无处不在。

胜出者是南京的西螺松山和柘城县。

春苗的叶子相对较暗,像红薯。

它的茎蔓延在竹木墙之间。

种子小如荞麦,大如小米。

就拿秋冬的根来说,大的像拳头,每个都有五边形的花瓣,像小甜瓜。

植物的块根、藤茎和叶都可以入药。中药名为何首乌、何首乌、何首乌叶。

三丰定肾汤

药物组合物:天冬、人参、茯苓各35克,石菖蒲18克,黄连6克,炙甘草10克,灯心草5克,朱砂1克,麝香0.5克

按:此方载于《张三丰全集》,有养心益脑,宁心安神之功效。

张三丰是明代武当山著名道士,武当内家拳创始人,医术高明,人称“毕真先生”。

因为朱砂有毒,麝香稀有昂贵,所以这两种药可以省略。心脑两虚、心火扰神、烦躁失眠者,可加珍珠母、磁石、龙牙、合欢皮。

田璇申瑞英途路

明代道教绘画。

主要记载了武当山主神真武大帝出现的吉兆,分为天上和地下两部分。

武当山是吉祥的。

明代绘画。

主要描绘了明代武当山大修后,各寺庙建成后,天上的吉祥景观。

画面充满了美丽的山,白云和彩云,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其构图严谨,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传明代辽东有个道士叫张三丰,去河南方城出家。

张三丰又穷又脏。他早上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他一年到头不换衣服,两年都不呆在晒被子里。人们说他邋遢。

他虽然邋遢,但武功不错,大招(杂技)小招(魔术)都会。

说话做事都很疯狂,似真似假,很难搞清楚。

所以有人称张为三丰,也有人说邋遢张是半神。

那年冬天,廉贞宫的主人生病了。大大小小的道士都到师父的床前吊唁,邋遢张也来了。

主人俯视着他,翻了个身,把脸扭到了床上。他拖泥带水地问:“师傅,师傅,你好点了吗?”

师傅只是假装睡着了,张张大声叫道:“师傅,师傅,你好点了吗?”他喊了一遍又一遍,让师傅不耐烦,嘴里哼了一声,意思是:快走开!

“嗯,主人想吃‘哼(杏)’(周俊方言,‘哼’与‘杏’谐音)。我上山给你摘。

”邋遢张边说边走出了自己的大门。

此时雪纷纷而下,北风呼啸,满山遍野什么都看不清楚。他在雪地里玩了一会儿,真的捡回来两个杏子,果柄上有两片绿叶。

丈夫见杏半好,吃杏全好。

从此,大家都佩服张三丰的办法。

过了几天,邋遢张对师傅说:“永乐皇帝在修武当山,我要去帮真武。”

大师说:“你治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我会脱下你的凉鞋。想我的时候,你会穿着凉鞋来找我。

”张邋遢的说,“把草鞋放在桌上的香炉里。

第二天,道士宝宝来烧香,看到香炉里有一双又脏又臭的烂草鞋,就告诉了师傅。

丈夫来看时,气味难闻。他伸手拔了出来,扔到院子里。烂草鞋变成了一对白鸽,飞上了天,落在云端。

大师懊悔不已,大叫道:“邋遢张又在耍花招。原来是一双‘步行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