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太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废除诸子大夫,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大夫,是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的标志。公元前124年,宰相公号召为吴敬梓博士设立博士研究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子监的诞生。博士,也就是国子监的老师;博士生是帝国理工的学生。国子监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为国家培养“悟而行”的官员。“景明”是指通晓一种或多种经典,这是对官员才能的要求。“修”就是要有“三纲五常”之德。“三纲”的内容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观念,是对官员道德的要求。第二,统一教材。孔子删了儒家经典——《五经》,这是国子监的法律教育课程。当时解释五经的学者很多,但要在国子监教授,就要经过五经博士的审核,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是所谓的“做学问”。第三,要遵守“师法”和“家法”。如果一个老师的理论已经“学者立身”,一个博士立身,那么他的经学理论就叫“学法”弟子代代相传,形成“家法”。如果发现有人篡改师法家法,皇帝会取消他的博士资格。第四,建立了定期考试制度。帝国理工学院开创了一年试用期的制度。“设置科目和拍摄策略”是指命题分A、B两级,进行抽签考试。根据等级,授予不同的官职。那些不好好学习或者熟悉不了的同学被学校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