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的中国东部

泰山在中国并不是特别高,只有1000米。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古代最具人文价值的圣山?大汶口文化可能已经确立了它的神圣地位。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主要由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组成。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发现了一个滕州遗址,靠近河南省。它“早于大汶口文化,这一类型与后来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相似”。这并不奇怪。从地形图上看,那是最近的两个“岛”,它们之间应该有一个“湖和海”。我们可能需要猜测,两地的交流是通过船和船的方式实现的。

苏北淮安的青莲岗文化遗址也有自己的特点,早于龙山文化。

截至目前,已发掘大汶口文化遗址100处。这些遗址虽然出现在山东东部、安徽北部甚至河南中部,但其核心却分布在山东和江苏北部。而且这些遗址大多是墓地,不是住宅。

我对大汶口文化及其周边东方文化的总结是:偏海洋特色。而之所以有很多墓地要挖掘,是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在船上生活,船是他们的居住地。或者他们的房子建在水上或水边。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生活的地方会比仰韶文化更不容易被发现,坟墓也会不一样。甚至在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前,很多渔民除了采购和安葬亲人,几乎拒绝上岸,几乎和岸上的人成了两个不同的民族。古代肯定有这样一个群体。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没有意义,只是传统,也可能有意义,比如避免各种可以想象的危险。当然,不要误以为大汶口文化是纯海洋文化,他们也发展农业。任何一个寻求发展的群体,在当时一定已经意识到农业的不可或缺性,所以他们整体上极有可能是一个“两栖”群体。大汶口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敏感,因为它意味着对东方文明之根的回答。

“严格根据对大汶口和西夏遗址(山东曲阜)人口的研究,推断其居民为波利尼西亚人,与同时期的仰韶居民明显不同。”但是一些中国学者不同意这个结论。波利尼西亚人是一个擅长航海的民族,否则他们不会生活在太平洋的小岛上。其实我也觉得这个民族和后来中东崛起的海洋民族或者腓尼基人关系密切,这是后话。联系北京山顶洞人中的拉美女性就更有道理了,因为拉美女性基本都在波利尼西亚文化圈。也就是说,无论是山东的大汶口文化,还是北京的山顶洞人,看起来都是同一个波利尼西亚人,或者换句话说,都在一个更广泛的“南岛文化”的范畴里。也就是说,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在早期更多地接触到或者简单地说是一种具有海洋背景的“南岛文化”。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又加入了许多其他的文化色彩,最终在“三代”中沉淀下来。三代人的直接根源都在中东。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我相信这些生活在海洋中的人们融合、分化,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和文化,有些群体甚至已经消失,完全被其他文化色彩所包容。比如《三代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们不是单一民族或文化的结晶。最后只能分析一两个方面,由于资料的缺乏,很难做出全面的总结。请允许我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补充。我一直接受人类起源的“非洲单一论”,当然南岛语族(包括波利尼西亚人)也是从非洲出去的。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该地区人类活动消失了约4万年,但在此期间,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因为生活在赤道附近而生活自由,他们基于那些温暖的岛屿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65438+万年前的冰雪消融过程中,他们可能花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游弋到了当时靠海的北京之巅的洞穴,他们的部分后代也分布在不远的山东泰山。台湾省在这条交通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中转角色。许多研究者认为,台湾省是“南岛文化”的发源地,可能与这一重要角色有关。因为中国大陆的文明交流与冲突远高于台湾省,所以原始的南岛文化作为最底层,在大陆是完全被掩盖的,我们很容易看到的就是后来人群带来的影响。台湾省的“南岛文化”因为比较纯粹,所以很容易看出来。对未来中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大汶口文化,分为公元前4300- 3500年三个时期,公元前2900年前的第二个时期,公元前2400年前的第三个时期。上一期出现了西夏侯等遗址,黑陶开始出现,玉器和石钹出现,同时出现了一些大家熟知的斧和日月符号。

这一时期,以赤峰为核心的北方红山文化应该与大汶口有过接触,而且时间越近,我觉得红山和大汶口越近,彼此产生了更多的影响。我比较喜欢把红山的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仰韶,后期是东部沿海。

南方江苏吴县杭州湾的崧泽、马家浜、河姆渡、良渚也有类似考虑,通过大汶口接触红山文化。沿着东海岸的一条线。上述东部地区很可能与南岛文化有关。所以,在过去的65438+10万年里,是中国大陆发展了南岛语族文化并通过台湾省回馈给了太平洋上的南岛语族,还是南岛语族继续向东亚北部迁徙,这确实是一个疑问。但关键是要认识到,从龙山文化开始,东方文化就逐渐被新的文化层所覆盖,扰乱了我们的视线。

如果说红山文化有鹰崇拜,那么南方的河姆渡文化似乎也有凤凰文化。中国延续至今的龙凤文化,似乎和西北的仰韶文化联系不大。换句话说,在中国一直享有盛名的仰韶文化,很可能被东方文化所取代,尤其是被奠定华夏文明根基的“三代”所覆盖。今天,中国人可能会继承比东方海洋文化更多的仰韶文化。当然,这种说法颇为武断,但确实值得一提。龙凤文化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谜。黑陶作为龙山文化的象征,似乎在西北除仰韶外的各地都出现过,包括南方的大溪和汉水的屈家岭,河姆渡以黑陶为特色(在张广智)。这显示了中国东部、南部和东部之间的某种统一,以及它们与西北之间的差异。

张广智先生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黄河下游的冲积扇已经基本形成。随着其边缘的地面缝隙逐渐缩小直至最终消失,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陆路交流必然便利。”。“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这些与众不同的文化都开始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时间在北方是以下1000年,在南方是以下1500-2000年。这些地域文化向外扩张,真正相互接触,文化上互动,本质上呈现出互动增多的迹象……”。关注南北方的不同时期可能是有意义的。可能隐含着一些基础条件的必然性,比如这个时候交通工具的改善甚至出现。为什么南方1,2000年后?他们在等什么?我觉得可能是船,船和车。也可能是青铜器的出现有利于南方密林的开垦。

张广智先生认为,这些不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区域在“相互作用”下成为了“相互联系的文化”。对于这种互动的时空观念,张先生认为它“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范围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省,东至东部沿海地区,西至甘肃、青海和四川...在秦汉大一统中国历史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各种地域文化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张先生是中华文明独立起源论的支持者,但他显然是一个具有开放和发展眼光的人。他总是看到新材料的出现对史前旧假说的冲击。不得不说,这里张先生表达了中国后来的文明起源于上面提到的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倾向,这种认识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张先生和大多数中华文明的独立言说者一样,只看到了中国完整的“序列”并陶醉于这些“序列”之中,而对马车的引入、青铜冶炼技术的传入、商代瓷器(非陶器)的异军突起、商代后期文字的迅速发展等新的内容关注不够。最重要的是,中国文明独立论的前提是建立在幻想中国也有猿类在DNA技术应用之前进化成中国的基础上的。当我们把人类的起源定位在非洲单一起源论的时候,很多推论必然会被动摇。但是张老师今天没有看到DNA的研究结果,所以他没有机会改变他的结论,很可惜。但张老师的眼界永远是开阔的,我也一直感受到这一点,并被他的精神所鼓舞。

在过去的几万年里,外面应该有源源不断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中国,定居下来。他们带来的文明一直在与当地文明交流和本土化。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们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因为带来新文明的“三代”还没有到来。

龙山文化始于大汶口之后,南方杭州湾附近的良渚文化也是同期著名。良渚文化的黑陶和独特的大眼睛(或大耳朵)玉器图案都表明它与龙山文化或商文化有直接关系。良渚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那些优秀的玉器。东北的红山文化是另一个以玉器闻名的地区。虽然从文饰上看不出两者有什么联系,但同样热衷和擅长玉雕的人都在想,两者之间是否有很深的联系。既然红山文化在前,良渚在后,考虑到那段时间气候降温,这个猜想就更加合理了。当然,我不认为这是纯粹的迁移,更有可能是一种融合和交流。

总的来说,其实中国东部地区有非常明显的玉器传统,但西北地区似乎只有陶器文化盛行。这是新石器时代中国东西部的明显差异。龙山文化包裹着“三代”文明。

在龙山时期,一些遗址开始在平原上广泛出现,表明海洋消失了,沼泽也开始缩小,越来越多的人移居中原。土地的突然增加使得整个东亚看起来和过去大不相同。埃及和两河流域有很多发达王国,中东有战略眼光的有野心的政治家不会不关注东亚这块巨大的肥肉。而更多的商人甚至商业家族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考古表明,大约5000年前东亚地区的文明加速发展,这里的社会生活即将发生一些质的变化。标志之一就是“矛头和箭头的数量异常之多”。暴力和战争开始正式出现。这一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文明因素。比如良渚文化中著名的玉琮,至今没有人找到它的来历,甚至至今没有人说出它的确切含义。那些奇怪的特征和形状也是突然出现的,出现的时候很成熟,没有过渡。他们从哪里来,没人解释。但是这些地点位于沿海的事实仍然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诚然,在中东和古埃及两个辉煌的流域还没有发现类似的玉器,但一个圆的地方的宇宙论在中东是流行的。至于这些玉器属于哪个文明,我觉得不一定是著名的大文明板块,可能是一个小分支,甚至是几千年来沉入海底的文明。我们不能抱着每一种文明都能找到自己起源的信念不放,试图找到自己的起源当然是合适的。黑陶文化的起源也是一个问题。在中国的东部,从南到北几乎都是黑陶,甚至台湾省的凤鼻。

文化也有黑陶。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中国,中东附近也有零星的黑陶发现,包括印度的。既然这些问题都起源于中国的海边,我觉得还是回归大海吧。

一位名为“我以为”的网友在“苏珊客厅”看到我的上述评论后发言:

一:中国东部、南部、东南亚、印度南部都是黑陶文化区,连成一大片。黑陶伴随着湿地农业,彩陶伴随着旱地农业。在石器时代,两种文化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既然要讨论海洋文化,建议重点讨论黑陶文化圈。

二:你说“太平洋黑人直到商代晚期才出现在河南平原”。他们是比黄种人更早到达东亚的澳大利亚人。与近代的东亚人相比,他们既不是外来的,也不是迁移的,而是被吞噬的,周边民族的基因里还残留着很多,比如日本人、通古斯人、藏人。看完积累的课本课文,我会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心理和价值取向设计以下教案:引言:用《钱伯斯世界史图集》中的一幅“地中海的希腊和腓尼基殖民地”的图片制作看板,让学生看图区分腓尼基和希腊殖民地。组成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地分布在北非和西班牙南部海岸。其中迦太基发展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成为古罗马的强劲对手。希腊殖民地分布在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和法国南部海岸,马赛是其前哨,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大希腊”。最后,我在黑海找到了一片“自由之地”。希腊人形象地把地中海比作一个大池塘,而希腊人则是生活在大池塘周围、相互呼应的大青蛙。再以钱《公元177年图拉真去世时的罗马帝国》一图,将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公元前3世纪的罗马进行对比,让学生得出结论:红色罗马在海外殖民的过程中不同于希腊,它是从一点逐步发展起来的,通过战争和征服的手段,将罗马逐步扩大为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如果说希腊精神在于文化、自由和民主,那么罗马精神的特征就是行动。然后在时间维度上展示了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00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00年~公元前44年、177年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的海外殖民。你是怎么让这样的海外殖民地遍布地中海的?是什么原因如此大规模地推动海外殖民?殖民给海洋国家尤其是希腊带来了什么?

老师指出,腓尼基人采用海上贸易,希腊人大多移民建国,而罗马人则依靠军事征服。

学生们会指出,由于人口的压力,还有其他原因。老师分析:除了所有居民强行抽签,还有一部分负债破产的人出去流浪;一些在政治上受挫的人被迫离开;那些拓展业务的人打开了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是地理环境。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这次殖民浪潮中最突出的是希腊与东方文明融合;构成地中海贸易圈;做成中国的希腊魂:勇于开拓,善于求索;加强整个欧洲的交流;缓解了希腊城邦内部的矛盾。希腊文化的传播,从“新月湾”两河流域文明和爱琴海文明,都可以清晰地区分希腊文明的传承:从东到西,地中海逐渐变宽。希腊的殖民地是希腊母邦的翻版。希腊蜿蜒的海岸线、多岩石和不太平坦的地形造就了遍布希腊的近200个方圆城邦。这样的城邦通过梭伦和佩里克莱斯培育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梭伦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佩里克莱斯的改革将雅典民主推向高潮。亚里士多德调查了150个城邦,写出了他的代表作《政治学》。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伯里克利演说”对民主制度的总结是:“它不是从别人那里模仿来的,而是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只能被别人模仿,不能被雅典模仿。”这一讲话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和普通民众的尊重,允许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整个谈的都是人的利益,尊重人的意见。由于教科书中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缺失,宜补充材料说明上述改革的背景:发生在希腊-波斯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的繁荣与战争有关。改革的内容:“主权在民”和“轮流执政”。得出的结论是雅典的民主非常粗糙原始。是一种“直接民主”,人民说了算,往往演变成“多数暴政”,苏格拉底之死就是一个例子。但雅典民主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这是矛盾的,也是辩证的。

希腊的殖民地是从母邦复制过来的子邦。希腊城邦是如何形成的?

呈现一张“希腊地貌图”:海岸线曲折,多山石,平原空间不大。希腊的地理条件帮助她成为一个开放和富有想象力的地方;城邦是自然形成的,他们按照自己的条件生活。每个城邦都是一个“自由”的城镇,彼此独立,原始的“民主”就是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中诞生的。这样的地理环境,政治上不容易统一。近200个城邦,数十里,堪称“满天星”“地少人多的小国”。

政治制度有多少种形式?学生们会指出三种:暴君、寡头和民主政治。老师要指出,被称为智慧的雅典是“民主政治”,勇敢的斯巴达是代表。雅典诞生了历史上最发达的民主。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基础:1废除债务奴隶。2.划分公民等级,按财产多少分配公民权利。设立元老院和400人的评议会——“梭伦船上的两个锚”。4第一陪审团法庭。接着,佩里克莱斯的改革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了高潮:1成立了公民大会(500人)——最高权力决策机构。抽签产生城邦官员。3.担任公职时享受津贴。十八岁的男人拥有公民权利。4贝壳(陶片)投流放。

分别为以上改革措施提供相关材料,以PPT形式再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场景。详情如下:

陶器流放法:雅典每年举行特别的市民大会,用陶器或贝壳作为选票,决定民主威胁的命运。如果有人获得6000票以上,他将被流放国外10年,但他的家人不会受到牵连,他也将在流放期满后恢复公民权。这是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的有效方法。

公职人员资格审查:公民大会每年举行40次,其中10次固定议题是审查公职人员的表现,投票决定其去留。这意味着一个公职人员在一年任期内要经历10次群众资格考试。其余30次会议分别是国家事务和公民的个人申诉。

大会辩论: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对法案进行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但可以避免鲁莽行为带来的灾难。为了保证辩论的效率和秩序,雅典人为辩论拟定了一套规则。雄辩的演讲依赖于丰富的学识,所以激烈的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敬和演讲术的发展,雅典成为了伟大的演说家充满惊喜的古老国度。

500人会议成员的选择:抽签选出,名额将按各基层单位公民人数比例分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任期一年。这说明一个雅典人在18岁时成为公民,成为公职人员需要12年。

陪审法庭:法庭的法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记录的公民中产生。有6000名法官,一般由500人组成法庭处理各种诉讼。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法官群体。

对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的叙述进行了补充:“直接民主只有在疆域狭小的城邦中才有可能。进城参加市民大会,可以来回跑,互相熟悉,政务也比较简单,所以在市民大会上很容易讨论和投票。公民军配备了自己的盔甲武器和马匹。可见,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雅典的民主生活使评议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成为演讲艺术即口才的广泛运用。雄辩使一个普通公民成为人民的领袖。在这种情况下,雅典的整体学术文化非常活跃,雅典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希腊各地的知识分子也纷纷涌向雅典。”

在此基础上,请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得失):在整理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了:

民主的摇篮

一波三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直接民主:集体管理运作的民主

粗糙的首要地位:男性公民的民主

多数暴政:大多数人都会犯错,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主权在民:让每个人都做主人会很有效率。

轮流执政::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

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终身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等等。

最后总结:城邦民主激发了公民的积极性,促进了雅典的经济文化繁荣。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了解灿烂的希腊文化。这一课学到的海外殖民导致了手工业、商业和航海的发展,为城邦政治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我们对这节课的整体把握。(修昔底德的《在佩里克莱斯葬礼上的讲话》分中英文两种版本,供有余力者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