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哪位皇帝最喜欢寺庙?

乾隆

甘龙出行时,不仅要烧香拜佛,还要有宦官和僧侣随行照顾。乾隆十年《清宫署杂志》记载:“宦官、圆明园等地主官所用的车马驱后,秦安殿四名宦官、道士用牛车,万山殿五名宦官、道士用牛车...“圆明园里有乾隆皇帝专用的佛堂,配有太监、和尚、太监。乾隆皇帝每次去圆明园,还是要从宫里带太监和和尚一起去。如果他出去招财,还得带太监和和尚还有太监和喇嘛。烧香、拜佛、念佛念珠已经融入了乾隆皇帝的日常习惯,成为他每天必修的“功课”。从现存的清代档案中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例如,乾隆皇帝在每月初一(初一)、十五,大年初一(正月初一),洗佛日(四月初八),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撰写心经,并亲自决定心经的面签、套签、符子式,妥善保管。慈宁宫东斜廊的红油雍大金阁中,珍藏着乾隆皇帝手书的《心经》36卷,御书刻制的《心经》149卷,御书刻制的《太子画像》50卷,御书刻制的《心经》100卷,心经塔十轴,以及大量的《清净经》、《救命经》。再比如,烧茶念佛珠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仪式。宫里的饭摊记载着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心爱的皇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泡茶念佛珠。孝贤春皇后勤俭节约,不忘满族风俗,深得乾隆皇帝的尊重。乾隆十三年(1748),随高宗皇帝东游,死于德克萨斯的一艘船上。乾隆皇帝伤心极了。深夜,内宫,一个人默默煮茶念佛珠。应该说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不需要给任何人看。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是真的信佛,而不仅仅是为了执政。乾隆皇帝不仅重视佛教的正式仪式,而且在佛学研究方面也很有成就。当然,对佛教的研究是否深入,并不能直接决定这个人是否信佛。三、乾隆皇帝决定在北京修建寺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距今已有1700多年。全国各地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寺庙,对于这些寺庙的维护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需要巨额的资金。虽然大部分寺院的维修由地方政府或寺院自己解决,但根据规定,大型寺院和政府修建的寺院的维修工程必须上报中央政府,经批准后才能开工。寺院是佛教发展的基础。乾隆时期全国佛教寺院的革新和发展,与乾隆皇帝对佛教的崇拜和信仰是分不开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下五站,四下东游...,最后在乾隆年间,巡察活动近150次,被戏称为“朝廷一次”。乾隆皇帝每次出巡,大多是去沿途经过的寺庙烧香。因此,除了清廷拨出巨资修缮这些寺庙外,地方官员和商人也纷纷服务,捐钱捐物,以博取欢心。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宫活册记载乾隆皇帝沿途游览了110余座寺庙、庙宇、观景,而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游览了近180座寺庙、观景。乾隆皇帝到处烧香,客观上促进了寺庙的建设和发展。以乾隆年间的北京寺庙建设为例,可以说明乾隆信仰佛教,重视寺庙的发展。乾隆年间,对北京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修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次是皇家寺院以外的北京寺院的改建和扩建,一次是皇家寺院和故宫、三海、颐和园、圆明园的佛教寺院、宫观的改建和建设。早在乾隆元年(1736),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就颁布了一个例子:“皇弟每年造十万座佛塔,印十万尊青佛像救母,年底送各寺庙。“与此同时,11命令内务府每年建造10万尊擦拭佛,分配给寺庙。雍正十年(1732)四月,内政部请修理工建寺,但雍正十三年(1735),只修复了大高寺、弘仁寺等四座寺庙。乾隆即位后,继续派员修缮。到乾隆五年(1740),包括德寿寺在内的22座寺庙相继修缮,其中修缮了18座寺庙,乾隆皇帝亲临其中13座烧香拜佛。其他运气不好的寺庙被内大臣列为乾隆皇帝未来的参观对象。乾隆中期,乾隆皇帝下令北京对寺院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修缮。内务部的部长负责这个项目,他从内务部的国库得到了银子。乾隆十九年(1754),内务府大臣上报西南城43座寺庙要修缮拆除,并绘制编制清单呈送乾隆皇帝。乾隆二十年(1755),有人报告:“根据指示,对各城寺庙进行了调查和整理,除西南城的寺庙外,其余均要求修缮...今天,我的官员和其他人发现,在西北城市的770座寺庙中,有664座寺庙墙上的佛像仍然完好,不需要修复...发现王耀寺、大慧寺等42座寺庙要进行粘贴修复。“乾隆二十一年12 (1755)”发现东北城一路有355座寺庙,289座寺庙无需修缮...“13年乾隆中期,清宫署对北京四城及城内、城外15里范围内的近2000座寺庙进行了调查,除了不需要修缮的和稍有不规则的。这一工程由乾隆皇帝、内政大臣和硕壮·王琴·云禄负责。北京所有的寺庙,要拆要修的寺庙名单,需要的费用都是画出来写好的,由乾隆皇帝决定。也就是说,北京大规模的寺庙修缮,是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清宫出资,这在清代是很少见的。因为按照清廷的传统,除了皇家寺庙之外,北京其他寺庙的维护和管理都应该由礼部和范丽院负责,而不是主管宫廷事务的内务部。据说乾隆年间北京有三千多座寺庙,城里几乎每条街都有寺庙。北京的香火比前几代更盛,这当然与乾隆皇帝的拜佛做法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