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雨寺的信息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位于海上的佛教胜地普陀山,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佛教文化,成为举世闻名的“海天佛国”。

普陀山不仅充满了佛的痕迹,而且作为一个海滨城市还有最大的特色:沙滩和海鲜。岛上有两个海滩:千布沙和百布沙。海边有很多酒店和海鲜餐厅,佛教海边的感觉很独特。雄伟的司前、法雨寺和惠济寺是明末清初中国的典型建筑。元代古塔、明万历年间雕刻的杨枝观音碑、清初从南京拆除的明故宫九龙殿九龙藻井,是观音道场的“镇三宝”。

近年来,修建的青石浮雕“五百罗汉塔”、南海33米高的露天观音铜像、纯铜打造的法正讲经堂“铜殿”,以及新修复的紫竹林寺、西寺、祥辉寺等古刹,为佛国增添了优雅和魅力。

三寺:普济寺、法雨寺、惠济寺。

三宝:多宝塔、杨志观音碑、九龙枣径的涪陵法雨寺,位于城西涪陵长江大桥南端的聚云山上。聚云山前临长江,背依群山,却独立成峰。该寺常年云雾笼罩,绿树成荫,雄伟壮观,但海拔只有366.5米。因此,摩崖石刻被称为“洞天福地”。

山上有一座古崖墓,相传是1500年前南齐第六位皇帝萧宝娟的衣冠冢。“神仙洞”历代又称“神仙洞”,是一处悬崖绝壁、清凉宜人的避暑胜地。山脚下有一个险峻的关隘,称为“鬼门关”,是古代“福州”五关之一。

第一座建于聚云山顶的寺庙始于唐朝。寺内现存记载,“燕王庙建于唐贞观十二年山顶”。后来几经盛废,又有白云观、归龙寺、东岳庙、赛峰渡等寺庙。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福州周知和满族郭栋将其改名为“聚云寺”。他还以“聚云山晚来献源主”为题写了两首诗。一云:“千峰围古寺,石推云里。我暂时是个闲客,很高兴认识竹院的和尚。人随明月来,心随河水清。为什么担心回家晚?以后会有佛灯。此后,聚云寺日渐兴盛。

清朝光绪年间,僧人用涪陵特制的菜头制作咸菜、酱菜,味道鲜美,成为素菜,名扬四川及长江流域。

自清末以来,聚云寺就被称为天子庙(庙中五殿之一)。1958之后,聚云山的树木逐渐被砍伐,寺庙也受损倒塌。上世纪80年代末,寺庙遗址及周边文物古迹得到保护,周围植树。1995年8月,涪陵市人民政府批准田字寺为合法佛教场所。5月5日,1996,田字寺更名为法雨寺。

2001 165438+10月28日,法雨寺管委会改组。2002年4月,法雨寺整体规划设计完成。2003年7月,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耗资300万元。一、“鬼门关”和“聚云山”

古时候,传说在离福州城几里外的长江里,有一只乌龟,修行了几千年的道教,没有修成正果,却成了“龟精”。“龟精”在河里兴风作浪,掀翻无数船只,吃掉许多人畜。因此,人们称这个地方为“鬼门关”。海滩陡峭而危险,海龟脸色变得苍白。

佛祖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驾着祥云经过福州上空,他们看到那地方到处是恶鬼,飞沙走石。河里的“龟精”在施魔法,翻船,准备吃人。佛祖释迦牟尼慈悲为怀,命令观音菩萨搬到一座山上,把“龟精”放在山下。此后,该船在过去一直是安全的,公众对它赞不绝口。当时人们将这座山命名为“聚云山”,山上建有一座“法雨寺”,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观音菩萨。法雨寺世代焚香,表达广大民众的感恩之情。

二、唐去了福州

据说,唐和他的文武百官乘“龙舟”,经过“鬼门关”时,突然听到山顶上钟鼓声、木鱼声、念佛声和念经声。唐出舱观看,见天上有云升腾,四周香烟缭绕,便下令:“还是靠船吧。”唐明帝带领大臣们徒步爬山,到法雨寺,摆好香案,献上一千两银子,跪拜佛祖和观音菩萨。祈求“保佑大唐,繁荣昌盛,国家平安”。祭拜结束后,法雨寺的长老和僧人呈上“福州荔枝”供皇帝品尝。唐吃后赞道:“真好吃,果然是果中极品。”就算我把剩下的带回长安,也要送给贵妃。杨贵妃见“福州荔枝”红得可爱,便摆了一顿,说:“白肉汁甜,人间美味”。从此,杨贵妃患上了福州荔枝心脏病。每当荔枝熟了,她就让皇帝传话到“福州荔枝园”去摘荔枝。“福州天宝荔枝”由此得名。福州聚云山的“法雨寺”和“福州天宝荔枝”,唐朝时在京都很有名,中国也因此出名。

第三,聚云论康熙皇帝

清康熙十七年,康熙帝率群臣视察禹州。当船过“鬼门关”时,他突然听到白凡天乐从山上来了。康熙听了,精神为之一振。问:“这是哪里?”大臣回答说:“这是福州聚云山的法雨寺。”康熙下令龙舟停下,带领众人爬山。康熙大步走上山顶,仔细看了看寺庙四周的古树,祥云环绕;俯瞰涪陵古城,山峦起伏,浩瀚长江万里长。“此寺香火鼎盛,殿宇宏伟,外延广泛,内容深刻。多么精致的佛教圣地啊!”康熙除了高兴之外,还给了法雨寺3200两黄金填寺。从此,法雨寺更加香火鼎盛。

康熙十九年,福州聚云山法雨寺扩建为一座寺庙。为了记录皇帝的功过,僧侣们把这座庙命名为“天子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