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只念1000个佛号可以吗?

以戒为师

如何学佛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问题。很多朋友学佛,看三藏经典,却无从下手。面对禅宗、清净、唯识之类的门派,我无所适从。佛教是浩瀚的,就像浩瀚的海洋。在这里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快捷的方法,让我们这辈子得到佛法的无穷好处?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就给我们指明了规矩。三藏佛教并非无影无踪。如何学佛的原理很简单。

学佛的朋友经常问的问题是,我应该学什么方法?该不该念佛?或者我应该保持一个咒语?是时候冥想了吗?或者我们应该停止?很多人都在这样的犹豫中徘徊。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我们应该深入学习,有人说我们应该参加各种课程。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太麻烦,念佛就够了。在这些褒贬不一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怎么修。有些人甚至年复一年无感应无利益,也不觉得学佛有多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我们没有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学习。我们被上面提到的复杂性蒙蔽了双眼,迷失了方向。这些内容其实只是细节,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像我们要实现一个目标,手里的地图就是指引我们,这就是原则和目的。所以我们坐船和坐车去。这是方法。如果我们过于注重方法的不同,而忽略了我们想要行进的方向,那么我们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理其实很简单。《楞严经》里说:你常听我说,修行决定正气。所谓取心,是一种警示。因为禁欲,所以决定了人生。因决策而明智。如果有,就叫“三不放过”。戒智是原则,是我们学佛的方向。以戒定心,以定慧,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控制自己的心,不做恶事,追求善行,就是戒律。从成就戒律中,禅定就会诞生,从禅定中,智慧就会产生。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修行,我们都会有所成就,都会受益。你要寻求活着的福报,要去净土,要得到禅定,要无阻碍地辩论,要没有问题,你就能得到。但如果不按照这个原则去练,结果会非常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经上说:在我死后,我们应该尊重木叉。如果我们在黑暗中相遇,穷人会得到财宝。要知道这是你的主人,如果我活在世上,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后人将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佛说:我走了以后,要尊戒,就像黑夜遇见光明,就像穷人得到宝藏。你要知道,戒律是你伟大的老师,就像我在世间教导他们一样。

为什么佛陀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的错!我们学佛都有自己的目的,无论是快乐还是智慧,细节上有各种愿望。但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凭什么?这取决于戒指。以心为戒。学佛的第一步就是学这个。你使用的方式是个人的,绝对没有固定的模式。念佛?拿着符咒?读过那本经典?这些都是方法,并不能概括以心为戒的意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是和尚,在这个社会里很少有24小时念佛持咒的机会。我不会每天闭关打坐。这些都是帮助的方法。以心为戒,就是要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好好维护自己,远离恶业的痛苦。这是我们研究佛学的基础和基石。没有这篇文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祝福都很难得到。

学佛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学佛的第一步,不是想怎么入定,怎么得到超自然力量感应。因为福报和智慧都是由戒律产生的。经常看到有的同修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定在前世,定在一学佛就实现什么愿望。但是什么是戒律呢?我不知道。什么是善与恶?我不知道敢说什么,敢做什么。再这样学习下去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善业来自善业。如果我们不修善业,哪里能达成愿望?一念不乱,但一定。它是如何产生的?是由禁欲决定的。如果身心的恶业还在继续,想要一心一意,那简直是鱼对鱼。

相反,只要做好以心为戒,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要自己决定。没有贪婪、怨恨、嫉妒和邪见的人会自然地安定下来。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很容易受益并获得成功。

以前世净土为例。大家都很希望。《关武天守经》里说得很清楚。想靠自己活下去,起码得是个国货。那么中国产品的最低条件是什么?学科成绩。没有这个条件,你学佛再多也没用,也不会完全有把握。一切都是未知。原因在哪里,我们会在下面的十大善举中详细解释。

学佛是一件很简单很快乐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以戒为师”的原则,只要落实了,我们就走在了学佛的路上。不是念多少佛,磕多少头,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我们是佛的弟子,没有。

大乘十轮经里说,如果不是真的,希望是十善因缘所证的佛果。虚幻到守护一个善业。甚至声称要在他生命的最后发言。我是真正的大乘。我祈求无上菩提。当你知道的时候,就像是在弥补特加罗。这是骗人的。这是骗人的。是的,在十界佛之前。世界上没有羞耻。胡说八道导致愚蠢。身体不好最终会导致兴趣不好。大意是:如果不是真的修各种恶,追求各种善,甚至守护一个善业,在生命的尽头宣称我是大乘,我求无上菩提。这样的人极其诡诈,编造弥天大谎。我不以十佛为耻,欺世。向邪见说再见。肯定陷入恶趣。

也就是说,它是我们学佛最关键的一步,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所成就的根本问题,是判断我们是否有资格做佛门弟子的标准。

没有“取经”,把重点放在学佛的细节上,自然会产生困惑和迷茫。甚至可能导致上面提到的严重副作用。我们如何向佛教学习,看自己有没有进步?那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是不是避免了谋杀和卖淫,是不是还在说脏话,谎言,黑话,两舌。贪婪、怨恨、傲慢、嫉妒和邪见还在我心中激荡吗?这些是标准。这个标准大家都能理解。大家都能知道。

如何学佛?就是学习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不骂人,不偷盗,不发怒,不骄傲嫉妒,不作邪见。这个标准不仅是我们自己衡量的,也是别人衡量的。别人很容易知道我们是不是学佛。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准,但他知道你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果一个‘老师’告诉你,成佛不一定要学什么戒律,不一定要做什么善事,可以作恶,你一定要分辨清楚。远离这种人。远离这样的坏朋友。

不以心为戒,我们就不能确定,就不能聪明,聪明最容易闯祸。《遗产经典》里说,心的恐惧比毒蛇、恶兽、贼、火还多,这还不够。比如有人,手里拿着一个采蜜器,动作轻飘飘的,很莽撞,但是他看着采蜜,看不到深坑。比如狂象无钩,猿有树,难禁。着急的时候,可以不按顺序放。沉湎于此心者,必失他人善行。一个地方,什么都没做。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是可怕的,即使是毒蛇猛兽,强匪强敌,水火灾难都比不上它们的可怕。就像有人手里拿着蜜罐在玩,他没有看到路上有一个深坑;就在疯狂的大象失去束缚的时候,敏捷的猿猴进入了森林,无法停止四处腾跃。一定要及时控制自己的内心,不要释怀。放纵我们的心会毁了人们的善行。如果你能控制你的思想,就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

我们学佛的效果如何?其实就是在这里,我们能不能发一颗心,不要失去我们的善业?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就不可能有任何积极的看法,即使能理解佛教经典,也只是表面的。在现实生活中行不通,也感受不到学佛的真正好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佛,读了很多经典,大师拜了很多,知道了很多道理的原因。几年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是没有把握,没有底。学佛没有遵循因戒而生,因决而智的原则。总想快一点,走捷径。结果捷径太多,反而原地踏步。

在经典中,释迦牟尼佛把这个原则称为“三无遗漏、无缺陷、无瑕疵、圆满佛法”。学佛是通过戒断智慧的阶梯实现的。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按照这个原则扎扎实实地学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佛益,才能享受到快乐。

转自西藏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