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唐代宫殿寺庙的建筑和布局?

安,古称濠江、长安,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定居Xi安,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Xi安地处关中平原,南临秦岭,北依渭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咸阳毗邻秦都Xi安。隋朝建国后,放弃了原来的长安城,选择了地处东南、山川秀美、繁花似锦、土壤肥沃的龙首高原,建立新城。长安新城南临和河谷,北接渭水,东临浐灞,西临平原。宫殿坐北朝南,当时叫“大兴城”。

唐都长安城是在隋都繁荣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的。城垛呈长方形,东西长约9700米;从北到南较短,约8600米。周长近37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帝都。“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地面上的城市往往是天空的写照,从而使城市成为宇宙的象征。在“天子”居住的都城更是如此,作为世界杰作的唐都长安也不例外。

第一,街区的布局是对天空的模仿,对人体本身的模拟。

“百家争鸣如围棋书”,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用来形容这种独特版式格式的诗句。它生动地概括了唐都长安的街区布局。长安城最大的建筑特色就是城内街道都是东西走向,或者说南北走向,排列直立,方向正确。无忧是宽敞的,就像一个规则清晰的棋盘。仔细想想,星罗棋布的宫殿和街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罗列,像象棋一样分布,简直就是一场无休止的围棋比赛。

长安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东、西、南三座,北墙四座。农历闰年有十三个月,所以十三座城门象征着一个闰年;北端是宫城所在地,天皇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将这个额外的“飞跃”门放在北墙上,象征着皇家的“飞跃精神”。

人体阴阳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阴为静态,代表人体皮肤,阳为动态,代表血液流动。城墙是面,相当人皮;街道是内部的,相当于人的血液。这种阴阳理论在唐都长安的建筑布局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不仅城墙、宫墙是方的,四周有门,而且被街道隔开的广场,四周都是夯土,四周有门,四周有街。

这个城市有十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和十四条东西向的街道。其中贯穿南三门、东六门的六条街为主干道,称为“六街”。南北三条街分别是栖霞门街、朱雀街、安华门街,宽度都在100米以上。其中朱雀街宽150米,是全市最宽的街道。朱雀街的名字来源于皇城的朱雀门。与朱雀门、南大明德门相连,贯穿唐代长安城南北,是城市的主轴线。其中,宫城正门朱雀门至承天门的北段位于皇城内,又称“天街”。皇城的南面,连接春明门和金光门的街道是东西向的主街,穿过朱雀街,连接全程,让整个皇城和宫城看起来更加雄伟高大。

长安城内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二十五条街道,将整个城市分割成两座城和一百零八个广场。其中朱雀街将市区分为两部分:东部属于万年县,应该有55个广场,城市东南角的曲江景区占了两个广场的地,所以实际上领着53个广场;西属长安郡,一城五十五方。

108格排列的象征意义:108格正好对应108星(如《水浒传》中的108将);南北排列十三格,象征一年一闰;皇城以南,东西四方,象征一年四季;皇城南面,南北各有九个广场,象征着《李周》一书中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魁”。

从各个广场的大小来看,皇城和宫城东西两侧的广场面积较大,皇城以南的广场面积较小。每一方的兴衰也随着唐朝争智的变化而起伏。比如初唐太极宫作为行宫的时候,皇城东西两侧的广场比较繁华;从高宗到宗瑞,大明宫是中心,其南部广场成为繁荣地区。玄宗当政时,迁到兴庆宫,兴庆宫附近的广场又繁荣起来。长安城内的广场虽然大小不合适,繁华程度不同,但结构基本相同。三十六坊,皇城南面,靠近皇宫,只有东西两条街,所以只开东西门,不开南北门。据说这种布置是为了防止“王者之气”逃逸,破坏风水房内部,用一条宽15米的小街将房分成四部分,层层分割,形成16个小区,不怕很整齐。

唐代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无所畏惧,整齐划一的结构让整个皇城显得自然有序。回望千年前,作为世界强国的唐帝国,以其阴沉的都城风貌,展现了其大国风范。难怪今天,世界各地华人聚居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

二、宫殿布局是模仿自然,体现风水理念。

传统风水在建筑上提倡子午向,即坐北朝南,历代帝王都很推崇。唐都长安原有的宫殿建筑都坐在朝南的子午线方向。我国古代皇帝的座位在北方,朝南。因为皇帝是长时间的,就像上面一样,所以皇帝坐在北方,北方在“上面”,而坐在南方的大臣地位卑微,南方在“下面”。此外,宫城南门命名为“朱雀门”,宫城太极宫北门命名为玄武门,都源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门”的传统风水说法。其名必有其理。太极宫的北门既然取名玄武门,就必然有“坎”相应的象征意义。玄武门事件,初唐围绕皇位继承的宫廷争斗,就发生在这里,只是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街道和建筑的命名是很有讲究的另外,在太极宫的北面还有一个两仪殿。“两仪”的称谓也出自《易经》。“故易有太极,即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见《周易》对传统建筑的影响之广。

在内部结构上,唐都长安城由外堡、皇城、宫城、大明宫和兴庆宫组成。朱雀街的北端,中轴线,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皇城,皇城的最北端,街对面还有一个小镇,就是宫城。宫城呈长方形,面积0.7平方公里。它的东、西墙是御墙向北的延伸,而北墙则直接与国城北墙重合。

宫城* * *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叶挺宫和东宫,中间是太极宫。东宫和野亭宫规模都不大,各自只占宫城的一小部分。东宫是皇太子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叶挺宫有一个特殊的功能。主要用于容纳刑事官僚的子女在宫中工作和学习技能。其实质是现行的“少年劳动教养”。

宫城的主体建筑是太极宫,由隋代的大行宫改建而成,位于长安中轴线的最北端,象征皇帝“至高无上,南有王者”。太极宫是唐初的政治中心,在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主要在这里使用。

太极宫有南北两个门,南门是正门,也叫承天门。与长安中轴线天街、朱雀街相对。在城门和皇城之间,有一个宽440米的广场。唐朝许多重要的对外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如改元、大赦、元旦、冬季至日、阅兵和俘虏。此时皇帝登上承天门,文武百官齐聚广场。场面非常壮观。太极宫共有十六殿,其中太极殿、梁毅殿、甘露殿和颜佳殿被称为四殿。此外,还有中书省、门下省、舍人楼、弘文亭、宁音亭、王云亭等重要建筑。太极堂是太极宫的前厅,也是太极宫的主体建筑。据说太极宫的名字来源于太极堂。太极殿是宫中举行“中朝”的地方。每个月的初二,皇帝都会在这里召集大臣们处理政务。那时,文官和武将将分等级就座,皇帝坐在他们前面,讨论国家大事。太极殿北面有两个礼部,举行所谓的“内朝”。内朝是皇帝与少数朝臣共商国事的仪式。通常只有少数决策大臣,也就是皇帝的亲信才有资格参加。所以仪式比较简单,很随意。但内朝在影响王朝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有重要国家大事的时候,往往需要现在就在这个大厅里讨论决定,然后在“中朝”的时候刮掉大厅和大臣们讨论。

唐代的长安城,除了太极宫、城北墙外禁园中的大明宫和城东隆庆广场的兴庆宫外,还有三大宫殿群。衰落兴盛的三座宫城,在唐朝历史不可逾越的阶段,各占重要地位。大明宫,原名永安宫,是李世民在贞观八年为其父唐高祖建造的一座颐和园。李渊死后,永安宫改名为大明宫,一直无人居住,成了一座离宫。李致仕到了唐高宗,因风湿抑郁,又讨厌太极宫的潮湿,就搬到了位于龙首院地势高、地面干燥的大明宫。重建后的大明宫有十一座宫门,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面的冯丹门(意为“冯丹朝阳”)和北面的玄武门(意为“北宣武”风水)。

太极宫和大明宫布局基本相似,但南内兴庆宫与前两者有很大不同。后者的整体布局特点是不落俗套,因地制宜,风格多样。比如主宫门朝西开,独一无二。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加活泼奔放,雄伟奢华,这无形中引出了长安皇宫的一大谜团,那就是兴庆宫为什么要反叛以前的规矩,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要解开这个谜,必须具备“应用易学”这把钥匙(所有以周易为实践指导的知识,风水只是其中之一)。(编译庞玉龙)

唐代的宫廷园林与游乐场所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宫金碧辉煌。大明宫北有太岳池,蓬莱山孤立,池周围建有400余座回廊。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周围是几组院落。西苑是三个内园中最美的。花园里有假山、湖泊、沼泽和运河。长安城东南角有芙蓉园、曲江池,在一定时间内对外开放。它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公共游乐园。

唐代,麟游县天台山的颐和园九成宫很有名。临潼县骊山脚下的华清宫是一座避寒的冬宫。

大明宫

遗址位于陕西省Xi市东北部的龙首塬上。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八年(634年),在长安宫城东北角的禁园中修建永安宫,次年改称大明宫。隆硕二年(662),高宗皇帝李治扩建,改名蓬莱宫,后来成为唐代皇帝在长安居住和听政的主要场所。唐朝末年毁于战乱。1961年,其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宫矗立在龙头之巅,与钟南山遥遥相对,俯瞰长安城,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宫城平面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宽北窄。北城墙长1135米,南城墙(即长安城北城墙的一段)长1674米。西墙与南北墙垂直,长2256米。东墙曲折斜。宫城的宫墙有三个平行的东西。所有宫墙都是夯土墙,只在与城门交接处和城墙转角处的内外表面铺砖。城基宽13m,深1m,城墙底宽10m。宫城北面的东、北、西三面墙外,有平行的夹城。嘉城西、东两侧距宫城55米,北嘉城距宫城160米。恭城南墙中央的丹凤门是正门,东面是阎正门和王献门,西面是苻坚门和兴安门。西墙中间有右银泰门,北面有九仙门。东墙有左印台门;北墙中间是玄武门,东面是韩隐门,西面是萧晴门,玄武门北面夹着厚重的玄门。当时北门一带是皇军在北衙的驻地,关系到朝廷安危。因此,在不到200米的距离内有三个门(包括玄武门中的重门),这些门的基地址仍然存在。

据记载,大明宫分为外朝和内朝两部分。外朝沿袭了唐太极宫的三朝制,沿南北轴线列有大朝的汉元殿、倭朝的郑玄殿和长朝的陈子殿。三大殿的东西两侧各有几个厅堂和阁楼。一些官方机构附属于海外朝鲜部分,如中书省、门下省、弘文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皇宫的一部分以以太池为中心。蓬莱山依池而建,绕池而设曲廊。大殿周围,亭台楼阁,寝殿在池南。这是皇帝和皇后居住和休息的地方。每个大殿的具体位置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来确定。

汉元宫,大明宫中轴线第一宫。这是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汉元寺利用龙头的原始高地作为寺基。现在剩下的遗址比南梯田高10米以上。庙的东、北、西三面是夯土墙,白灰。大厅宽度11,每个房间宽5米多,进深4个房间。北墙距北内槽柱中心5米,内槽柱南北跨度9.8米。寺庙被次要的走廊包围着。庙址上有方柱基础。下面的方形部分长宽为1.4m,高0.52m。上凸盆高10cm,直径84cm。仅从这个构件的大小,就能看出汉元殿的规模。寺前卫龙长75米,铺面平段为素方砖,坡上为莲花方砖,两侧为青石勾栏,有石柱和断头头。汉元殿东西两侧前有香鸾阁和奇峰阁两个亭子,由一条长方形的长廊与汉元殿相连。这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体现了唐代建筑的雄浑风格,成为后世宫殿的典范。

林德厅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杂技舞蹈和制作佛教作品的地方,位于太爷池以西的高地上,距离恭城西墙90米。宫殿遗址的桥台由夯土制成,周围是砖墙。呈长方形,南北长130米,东西宽约77米。上下两层,殿宇和玄关都建在上层桥台上。林德寺由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中殿为正殿,东西宽9间(除一间为两山墙)。前厅也是东西宽9间。两座山与中殿齐平,前后无墙。两端各4间,其中7间深,3间深,地面也铺了石板。后厅与中厅仅一墙之隔,两山与中厅两山对齐,纵深3间。地面用方砖铺成,大厅四周有回廊。庙的后侧是东边的余一楼,西边是相邻的建筑,两层楼前有东阁和西阁。建筑和亭台均建在夯土平台上,亭台楼阁和回廊衬托三大殿,形成一组具有唐特色的大型建筑组合。

兴庆宫

遗址位于陕西省Xi市东郊,是唐代长安三大宫殿之一。另外两个是大明宫和太极宫。开元二年(714),唐玄宗故居所在地兴庆广场建成。宫殿布局不对称,南面有一大片花园区,与宫殿相脱离。唐天佑元年(904)被灭。

据记载,兴庆宫被一道东西向的横墙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殿区,正门为西墙兴庆门;南部是一个花园区。东边通过嘉城与大明宫相连。正殿为兴庆殿,主要建筑有大同殿、南浔殿、新社殿。龙首渠穿越宫殿区,穿越瀛洲门东侧东西横壁,流入花园区龙池。园林区以龙池为中心,东北角有沉香亭。宫殿西南有勤政楼和萼香会楼,是唐玄宗宣布大赦、改元、受降、受贺、会见、宴请的地方。整个宫殿没有全局中轴线,这在古代宫殿建筑中并不多见。场地南北长1250米,东西长1080米。1958期间,在遗址内进行了发掘,其中有一个门遗址,宽5间,长26.5米,深3间,宽19米。中室深西侧为夯土台,土台外侧与南宫墙相连,明室中除开间路外。这个地方曾经被认为是勤奋办公楼的所在地。但也有人认为与文献中所包含的位置和尺度不相符。

曲江池

中国唐代著名景点,位于唐代长安城东南角,因水流蜿蜒曲折而得名。秦时称开州,自宫建为“宜春园”。汉代,这里开凿运河,修建“宜春侯元”和“乐游园”。隋营都(大兴城)时,宇文凯将其地雕成池。隋文帝称水池为“芙蓉池”,称花园为“芙蓉园”。唐玄宗恢复“曲江池”名称时,该园仍称“芙蓉园”。据记载,唐玄宗的引产水是通过黄渠从城外注入曲江的,为芙蓉园建了亭子。芙蓉园占据城市东南角的一个广场,突出于城外,四周有围墙,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曲江池位于公园西部,水面约0.7平方公里。整个公园以水景为主,自然风光,海岸线蜿蜒,可供划船。水池里种着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楼、堂、阁在花木中若隐若现。曲江池作为唐代长安的一个景点,定期开放,大家都可以去参观,尤其是中和(农历二月初一)和上思(农历三月初三)。中原(7月15日)、重阳(9月9日)、每个月的暗日(月末的那一天)也很热闹。现在池址还在,园林设施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