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悉尼洪圣宫
据说悉尼的中华宏声宫已经被省政府列为文物保护的寺庙之一。我从CBD开车过来,不到十分钟就到了。这个鸿升宫和我去过的其他寺庙不一样。它的内部装饰和产品都充满了当地的民间色彩。在庙的中央,坐着笙。据说洪圣是唐朝的一位重要大臣,他的名字叫洪。由于他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他经常帮助当地的渔民。他死后,广东人修建寺庙。一千多年来,他被当作神来崇拜。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赔偿和土地补偿条约。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东省时,当地政府向人民征收苛捐杂税,以清偿侵略者的债务,使当地人民的生活深陷困境。19世纪中叶,大量的劳工到海外谋生。悉尼的鸿盛宫是由广东高要来澳“卖猪仔”的工人捐款建成的。虽然这座寺庙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但它的结构和油漆颜色并不能表明它有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广东上流人士的精神寄托和保护神,也是中国早期移民澳洲的文物见证。在悉尼不计其数的华人组织中,有一个“明唐红米同乡会”经常见诸报端。成立于19年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会员多达3万人。这是澳大利亚和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古老、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如果是广东传统的蔬菜种植地,悉尼的上流人士种菜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在过去的岁月里,尤其是在“白澳”政策时代,悉尼的蔬菜市场中,由上流社会人士种植的蔬菜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当时悉尼的大部分菜园都是由欧洲移民打理的。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走访了两位退休的老菜农的家,他们是二战时随父母从意大利来到澳大利亚种菜的。一个菜园的主人住在两层楼的漂亮别墅里,老两口过着田园般的生活——远处种着果树,有人打理只是为了装点环境;附近有一小块菜地,只好自己种,就为了一个终身爱好。我的后代再也不会有人和土壤打交道了。另一户人家,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寡妇独居,她把大部分菜园租给别人耕种。她说,她喜欢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想卖掉自己的土地,搬到城市和儿孙们一起生活。随着欧洲移民后裔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其蔬菜市场的萎缩,地位高的人逐渐控制了悉尼95%以上的菜园和80%的蔬菜市场。近年来,大约有5万名高级人士移民到澳大利亚。因为语言,技能,资金,很多人租别人的地。菜农凭着自己的勤奋和独特的经验,除了西方人喜欢的蔬菜,还从高要引进了大量的蔬菜新品种。现在中国的蔬菜比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悉尼时丰富多了。除了洪圣宫,悉尼机场附近还有一个菜园,被高层人士打理了100多年。虽然这一带近年来地价飙升,周围高楼林立,但省政府还是把这个菜园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让所有悉尼市民记住高层人士对悉尼菜市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