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夜晚的天空来预测未来的?
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董仲舒将阴阳家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神学的奠基和发展。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唯心主义理论。指天意与人事之间的交感对应。认为天道可以感化人,预测灾难,人的行为也可以诱发天道。汉代儒者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的问题时做了具体的阐述。明代宋濂序:“凡有意修身之理,知识贫乏之方,天人感应之机,皆写之。”所以认为天道会启迪人的功过,天象的变化是天道的启示,为统治者所重视;通过观察夜晚的星星,我们可以掌握某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古代人对于自然现象的变化缺乏一定的科学方法,但是很多杰出的人才通过占星术的某些变化获得了更准确的规律。比如诸葛亮,据说通过观察夜晚的星空,知道降水、雾和风向的规律,从而指导军事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人们的无知。古代人对许多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识,只能用虚幻的方式来解释。其中,夜观天象是人们解释各种未知事物的一种方式,被认为是天意;晚上看星星制造舆论。在古代,很多事情都需要舆论的支持,尤其是起义等重大事件。比如公元前211年,也就是始皇帝第五巡的第二年,一颗流星坠落在秦国东部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的地面上,变成了一块巨大的陨石。有人偷偷在上面刻了“始皇帝驾崩,土地被分”等七个字,使得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在原始社会,占卜等夜间占星活动被视为神圣而神秘,由巫医掌管。需要指出的是,在原始社会,“巫医”和“博士”是不分的。因为巫医有治病救人、占卜(包括观察夜间天象)的职责,所以更加神秘,更受人们重视。
(2)在奴隶社会,占卜等夜间观天象的特权被奴隶主和贵族所控制。奴隶主借此制造统治人民的舆论和让人民相信的权威;
(3)到了封建社会,占星占卜进一步专业化、规范化,有“太卜”、“太常”等专门职责,有时还由古代的学者做一些记载,一般都是完整、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