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西人迁居贵州发生了什么?
江西人迁移到贵州,多是明朝人。分析如下:
江西人在贵州的迁徙最早发生在汉代,是官方迁徙。大规模的军事迁徙是由明朝的朱元璋发起的。当时明朝建立不久,很多地方仍有叛乱和反抗,包括东北的那霸和云南的王良;公元1381年,也就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直接取云南,第二年称云南平定的历史为“太祖平定”。
当时朱元璋的养子穆瑛奉命带领一万多名官兵留守,其余部队驻扎在此,多分散在黔中大部分地区。其中以著名的屯堡文化最为著名,也是驻军最多的地方。
《明太祖实录》中有记载:“1386年(洪武十九年)二月,太祖赐江西等地兵八千八百锭,同年赐江西园洲等卫四万九千锭征云南官。”据史料记载,贵州的省府大多来自中国和江西,大部分是洪武年间的官。
扩展数据:
贵州通志中的记载
据《贵州通志》记载,当时贵州有军户7.22万人,26.18万人,私户6.66万人,25万人。这些人大多来自江浙一带。
明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从汉初开始,就有大量的汉族移民,在随后的朝代也有少量的汉族移民迁到了贵州。但这些早期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杂居,“夏住夏,楚住楚,越住越多。”
没有了汉族的文化环境,也开始是“蛮夷”,所以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汉人也叫蛮夷”,比如唐代的“东谢蛮”、“西”等。明初,朱元璋为了解决盘踞在西南地区的元朝遗毒扎拉瓦尔米带来的军事隐患,派遣傅友德、蓝玉、木英率领30万大军前往西南平定。
后来担心云南撤军后会被孤立,于是在西南邮路沿线设立卫生站,就地驻扎几十万军队,军粮自给。历史上称之为“南调北”。
后来,为了缓解内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实行“移民更广国”政策,江浙一带的普通百姓大量迁入贵州“民屯”,史称“调北填南”。
百度百科-贵州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