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祠堂在南方比比皆是,为什么在北方却很少见?是因为北方人没有宗族传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文化,比如广西的壮族,云南和四川的彝族,东北的满族...国家之间有一定的文化差异。
此外,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显。比如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就很大。如果你去南方旅游,比如浙江的福建或者江西的湖南,你会发现南方到处都是各种姓氏的宗族祠堂。
但在北方,很少见到类似的祠堂。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儒家思想是尊重孝道的。所以,祠堂、祠堂自然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
儒家文化,众所周知,发源于北方。比如,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按理说北方会更加重视宗族文化的建设。
那为什么南方随处可见的宗族祠堂在北方却很少见到?北方人没有宗族观念吗?还是因为北方人没有宗族传统?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祠堂制度。历史上最早的祠堂制度产生于周朝。当时的祠堂是皇帝专属,没有王公贵族,也没有普通百姓。直到宋代,在宋代大学者朱的倡导下,才允许每个家族建立自己的家族祠堂,祠堂内供奉着“高曾祖父”的四块牌位,即曾祖父、祖父、父亲的牌位。
祠堂不仅用于祭祀祖先,也是家庭讨论和举行各种重大仪式、婚礼、葬礼等大型活动的场所。族长在氏族内地位最高,掌握着宗法权力,如行使家法、主持祭祀等。那么中国最大的祠堂其实在北方,也就是北京的祠堂,是明清皇家祠堂。
其次,山东曲阜孔庙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祠堂,但由于孔子和儒家文化在历史上的超然地位,它被赋予了更神圣的意义。再有就是著名作家陈作品《白鹿原》中的白鹿原祠堂,这是一个非常正统的宗族祠堂。
所以北方的祠堂其实也不少,只是没有南方那么普遍。之所以南方的祠堂比北方多,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北方的天灾人祸相对较多,比如常见的战争,每一次改朝换代都难免带来说不尽的苦难。
当战争爆发时,首先受到打击的往往是那些富裕的大家族。谁的祠堂最大最豪华就先被洗劫一空。再加上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很多家庭开始南迁,而慢慢留下来的人因为缺乏安全感,也失去了修建宗族祠堂的热情。
所以那些南迁的家族,为了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更注重宗族文化的建设,所以会比北方更热衷于编族谱,建立宗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的祠堂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而南方的祠堂受到的冲击较小,这也使得南方现存的祠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
其实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作为中国人,其实骨子里都是一样的家国情怀。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不管有没有宗祠,所有中国人永远是血脉相连的,这也是中华文化能够延续几千年,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