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国家课程实施的对策与思考:课程评价的思考与实施
一,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评价是检测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实现情况的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评价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发展。考试是传统评价的主要方法,而且一方面考试是相对的,只能反映有限的东西,很难检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考试是一种最终评价,它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教育活动。其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接受教师所教知识的数量和程度,并注重结果。现代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能力,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所以,考试只能是评价方式之一,对考试分数也要有科学的态度。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至少有七种智能: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肢体动作、空间、人际关系、自知力。每一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表现形式都不一样,有的更强,有的更弱。各种智能只在领域上有所不同,没有好坏、轻重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分。要求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转移,实现优势互补。
传统的评价方法侧重于语言和数理逻辑的智力,不能反映智力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既然每个人的智力体现在不同的方面,那么他们的表现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我们只从某一方面来评价学生,这显然会挫伤那些在其他方面展示和发展自己智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阻碍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即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获得的知识量取决于学生根据之前的认知结构建构相关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生再现老师所教内容的能力。正是在这种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
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智力和原有基础的差异(即起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与其原有知识和个体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中,要重视学生的表现,如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等等。
传统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筛选和选择功能,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这种评价方式是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强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对于国内40人以上甚至更多的大班教学来说是非常客观的。导致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知识本身,忽略了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评价方法及其作用
“人类个体不仅自身智力强弱差异很大,而且认知方式也不同。”【1】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这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尤为重要。
1.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评估应该成为自然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把‘额外的’内容强加在剩余的思想学习时间里。评价应该在个人参与学习的背景下‘容易’地进行。”“学生自然而然地全身心投入到非常吸引自己的练习、项目、作品的完成中,才是最理想的评价。”【2】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很重要。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可以是自主学习能力、观察习惯、问题意识、问题表达、实验操作、创新意识、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价值观等。评价应该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2.客观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
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差距很大。为了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给予足够的关注。
3.激励导向的评价
评价要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只要积极参与就鼓励,只要努力探索就表扬,努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探索的行列。如果学生取得了成绩,就要及时肯定,比如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掌握新的知识或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多角度综合评价
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每一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智力优势。综合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改善个体智力弱点,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实现优势互补,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5.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家长等校外人员。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在基于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风格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分析和判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但要保证学生互评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注意对评价标准理解的一致性和模糊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个体操作的规范性,以保证评价标准的高信度和效度,使评价结果正确可信。
学生互评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标准,然后采用点评的方式。开放标准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讲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观点,不断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欣赏他人,肯定自己的长处。
三。实施评价案例
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多年的评价实验,现以网页制作模块(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用上述理论实施评价。
教师先布置任务,明确要求,给出评价量表(见附录1);学生分组,每组6-8人;选择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选题、分工(这个分工是栏目分工,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要求每个学生在选题范围内完成至少5页图文并茂、相互链接的网页)、网站结构、制作风格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此时的评价主要是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任务进度的快慢、资料收集的效率、是否善于提问、技术水平、探究学习的成效、同学的互助、合作意识、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等(见附录2),发现并记录学生的积极表现(用“+”号表示)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如果学生某方面表现很差,也要适当记录(用“-”号表示),以便老师了解他的发展。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关注所有学生。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总是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评价规则,通过网上浏览和同组同学交流,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此外,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意见和建议,明确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找出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方法,安排学习和制作进度。在这样一个不断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来获得更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断尝试、比较、讨论、修改的过程中,不仅构建了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体系,还探索出了一种学习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鼓励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不断进步。
学生们基本完成自己小组的网站制作后,会用大屏幕展示各组初步完成的网站,并对有特色的部分(如网站整体设计、页面设计、色彩搭配、资料收集、技术技巧等)进行专题点评。),同时提出一些意见和改进建议。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通过别人的网站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网站。
当网站全部完成后,首先根据评价量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利用大屏幕或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各组的网站作品,并交流评论。具体做法:抽签决定各组的展示顺序。每个小组选两个代表,A和b,A代表负责介绍和展示小组的网站作品,汇报小组的制作过程。代表B负责对上一组(第一组对最后一组)的网站作品进行点评,该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发言。评论时要求先陈述网站的优点或特点,再指出缺点。也可以提问(比如制作方法,技巧等。)供对方回答。交流评论不仅是让学生互相学习,也是让学生发现,尤其是别人的优点。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交流表情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现场报道能力。
最后,老师根据学习过程的评价记录、学生的评价结果(包括自评和互评)和学生的评价(检查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加上老师根据评价量表对每个学生的网页的评价,做出综合评价。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给出综合评价(见表3)。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总会有评价,有些评价是随时进行的,有些评价是不需要记录的。学生没有负担,可以充分开发潜能,促进学习积极性,增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还有对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也是多样化的,有自我评价,也有互评,也有根据量表的老师评价。
注意: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00。
[2]教育部。全日制高中课程计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