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起源于哪个国家?陈祖德是如何一步步战胜神话的?
后来“棋圣”说:“没有和陈祖德下过棋的人,很难想象他在棋盘上的进攻力是如何压倒人的。”
是陈祖德让聂卫平在棋盘上喘不过气来。是他在中国围棋在日本围棋面前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挺身而出,点燃了中国围棋的第一把篝火。
反击日本
围棋是中国发明的,唐朝时由日本使节带到日本。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日本的传统游戏,具有相当高的竞技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庞大的棋迷群体。然而,中国围棋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逐渐衰落。
1960由陈毅和日本自民党议员村上健三发起,第一个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迈出了近代中日围棋交流的第一步。
日本阵容强大,由濑户贤三、桥本龙太郎、坂田荣雄等组成。中国由当时的棋手郭体生、刘迪怀领衔,16岁的陈祖德成为对抗日本围棋的生力军。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尽管中国选手尽了最大努力,还是以2胜1负32负的比分输了。日本棋王傅蓉坂田穿着拖鞋,与中国棋手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这极大地触动了年轻的陈祖德。
如果说坂田的傲慢可以因为他技不如人而被容忍,那么中日围棋交流的1961年,就是日本围棋不可磨灭的耻辱。
因为第一年的比赛已经展现了中国围棋的实力,所以日本代表团的阵容减少了两个等级。即便如此,8场比赛,中国选手依然以5胜1负35负的悬殊比分落败。
这种说不出的痛苦刺激了陈祖德的努力,发誓捍卫围棋发源地国家的尊严。
中日连续两年在围棋上的灾难性交流,让棋坛正视了与围棋强国的差距。1962全国赛后,中国围棋协会成立。
陈毅亲笔写了一首四字围棋诗鼓励中国棋手:端坐纹身/心平气和谈兵/学棋技/推陈出新/棋路一路/人品高尚/中国绝技/历史悠久/继承发扬/尊侯坤/尊圣贤/夺冠。
从1965开始,中国围棋告别了以往日本人“退让”和“引导”的方法,进入了“胜负真剑”的阶段。
打破神话
1964年,陈祖德首次获得全国冠军,奠定了他在中国棋坛的领军地位,树立了中国围棋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战胜日本九段。段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人”的别称。即便如此,当时日本棋坛占主导地位的“名人”多为八段,不敢轻易冒充九段。
毫无疑问,九段是每个日本玩家梦寐以求的巅峰,打败九段是抗战年代中国玩家的梦想。
1963年,日本围棋代表团第三次访华。经过11的京沪激战,日本队以33胜19负1平的成绩获得胜利。与前两次交锋相比,日本选手进步显著,尤其是年轻的陈祖德,对阵中国赢了五局。
第四局,陈祖德挑战日本队领队杉口正雄。经过10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以微弱优势战胜杉山,让曾经两度挑战日本拳王的强九段第一次倒在了中国棋手面前。
这是陈祖德进入棋坛以来经历的最艰难、最漫长、最重要的一局。当时他正忍受着剧烈的胃痛,几乎耗尽了所有的体力,直到胜利结束。
1965655438+00,陈祖德在上海战胜了日本棋手岩田明仁,终于永远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疯狂的流量出来了
随着实力的提升,中国棋手的棋风雏形逐渐形成。
顶级棋手以陈祖德为首,开始研究探索适合自己风格的布局套路。在这种背景下,根据棋子的结构,产生了一种叫做“桥型”的布局。
因其速度快、战斗性强、地形变化快等优势,迅速风靡中国棋坛。到1965,陈祖德与日本大师贝奥武夫斗智斗勇,桥牌式应用达到顶峰,被日本棋手称为“中国流”。
棋盘上三枚棋子的组合,在其“襁褓时代”,凝聚了陈祖德等资深棋手战胜强敌的心血,是中国围棋在积贫积弱中勇于探索的结晶。
超越自我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聂卫平、马等优秀棋手的崛起,中日围棋进入了竞争的前夜。然而,伴随中国围棋走过苍桑岁月的陈祖德,却在中国围棋达到巅峰的时候患上了胃癌,不得不远离征战了20年的围棋毽子。
随后几年,陈祖德在病床上完成了记录新中国围棋历史的超越。晚年的陈祖德对中国围棋的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古代围棋谱的研究中,编著了16卷的《中国围棋谱》丛书,为中国围棋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让整个棋坛为之动容的是,陈祖德在去世前五天,在协和医院东院用自己的生命结束了第14卷的最后一盘棋,并将最后两卷的编撰委托给了刘九端。
陈祖德的去世是世界棋坛的巨大损失。
陈祖德去世前两个月,韩国国王李世石九段专程去他家拜访,得知了陈祖德去世的消息。李世石在个人博客上写道:“他是我非常尊敬的长者,我感到非常难过。我相信他一定去了更好的地方。”
今天,中国围棋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棋手。这一切都与以陈祖德为代表的先行者们的努力息息相关。
为什么一个好的办公室要分成小隔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