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地区开发建设不重视山
我市冻结项目建筑面积,严禁新建、扩建、改建、翻建所有房屋及其附属物;严禁抢栽树木;停止办理企业工商登记;停止户口的迁入、房地产登记和变更...
2013年,华山片区开发启动,时代气息在“尘封已久”的华山周围飘荡。
拆迁车辆碾过坑坑洼洼的街道,穿过脏兮兮的水池,撞倒低矮的平房,掩埋旧日往事。废墟之上,一座颇具历史文化气息的新华山城正从图纸变为现实,围绕着“奇岩九殿”首座华山缓缓展开。
在这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在这个拆建的过程中,“政策”就像一把精密的尺子,一丝不苟地丈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方面,华山街道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遵守政策法规,确保每一位拆迁户的利益。
另一方面,拆迁户充分相信政策的公平正义,积极配合拆迁工作。目前,华山地区拆迁工作已完成80%。
然而,面对未知的未来,拆迁户也有疑惑:回迁房是怎么建的?没有土地,未来的生活有什么保障?学区教育怎么解决?没搬出去的会比早搬出去的补偿多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华山片区开发项目的相关负责人。
“我相信政策,已经搬走了。那些一直拖拖拉拉的人会比我们补上吗?”“从拆迁开始,就有人蛊惑我,说拖到最后能多拿点补偿。我没听他的。我相信白纸黑字的政策法规不会有错。这些现在还没搬出去的人会比我们补上吗?”有一个搬过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对此,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拆迁政策法规是统一不变的,无论早晚搬迁,补偿标准都不会变。拆迁工作人员将坚决严格执行政策法规,保护每一位被拆迁人的利益,确保每一项拆迁工作的公平公正。
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见》(20147号),高层建筑在充分考虑公共空间配置的情况下,按人均建筑面积47平方米安置。也就是说,每个符合条件的村民可以得到47平方米的住房。同时,根据《济南市土地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对原房屋超过人均安置房面积47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按政策对居民进行一次性补偿。因户型设计等原因,安置房超过人均47平方米的部分,由被安置人按照房屋建筑成本购买。
“我终于盼到了转变。我什么时候能回来?”30个月后,搬迁的居民可以返回家园。
“我今年71岁,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我不能在这里改变它。太落后了。都是泥泞的路,下雨泥泞,刮风沙尘,冬天更严重。将来改造后居住条件会有所改变。有天然气和煤气多好啊。”永嘉村村民杨大爷告诉记者,“我现在就想知道,现在搬走了,什么时候能回来?”
“盼着修路,现在连公交车都过不了这里。我们家在路边,窗户紧闭,也是一层土。早建设早改造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就是不知道新房在哪里?”马家桥村村民付振英说。
记者在花山区开发现场看到,安置1区位于二环以东,目前已初具规模。安置二区紧挨着新开发的华山龙城,正在打地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施工。
据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安置区工程于2014年2月开工建设。安置1区位于原烟厂和高家村,规划总面积416亩,安置石门李家庄、王千、高家、王宝、永嘉村村民。
安置二区位于华山北侧,靠近马家桥村,将安置马家桥、南小街、北郊街、红园、卧西、卧中、卧东、小洼、吕山、菜园、东阳、陈家村、山头店14村村民。安置区一区5个地块中,8栋住宅楼和部分商业配套用房已封顶;安置2区9个地块位于华山东侧,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据悉,华山片区拆迁过渡期为30个月,过渡期从拆迁房屋移交到空置房验收单之日起计算。然而,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截至目前,部分居民仍未迁出安置房建设区域,这将影响安置房建设和该区域的开发进度,从而影响搬迁群众的搬迁时间,损害大部分搬迁群众的利益。
“安置区的学校、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和商品房一样吗?学校离村子有几里路,接送孩子不方便。不知道新建小区有没有配套的学校。孩子的教育是大事。”王宝村村民王说。
据悉,按照规划设计,村民安置房为高层住宅,人均建筑面积47平方米。安置区社区支持建设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站、文化活动站、农贸市场、中西药房、书店、超市、储蓄所、邮政、公厕等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规划小区停车位,绿地面积不低于35%。沿街底层为商业保安,建大型商业综合体。
二区将安置配套建设商业服务、室内副食品市场、卫生站、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邮政商店、邮局等商业服务、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规划小区停车位,绿地面积不低于35%。另外,小区距离花山湖只有200多米,是一个居住适宜、设施齐全、生活舒适的高端社区。
除了支持社区,搬迁居民最关心的是教育。为了保证辖区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华山区经过争取协调,决定引进济南外国语学校的教育资源。规划的八所学校采用了济南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的管理模式,体现了济南外国语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了辖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宗旨。
“楼是住着的,但不种地生活有保障?”人均建设商品经济适用房30平方米
在原来的华山地区,有大量的农田,对于以前是农民的外来人口来说,这是他们生活的保障。但新建的华山地区是现代化的新城区,农田会在开发过程中消失,村民会从平房搬到楼房,逐渐成为“市民”。田地可以不种了,但生活保障并没有随着田地消失。
据悉,为保障花山片区安置村民的生活,市花山片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决定,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为符合保障政策的村民建设商品房。商品房应当与村民安置房一并交付,由村集体自主经营,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不得转让,应当有效用于村民长期生活保障。
此外,华山地区的搬迁群众也将根据最新政策在养老方面得到保障。
根据近日印发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济南市办字[2065 438+05]20号),为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土地被承包或因征地被调整土地的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对象为村(居)。 根据有关规定,征地产生的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由政府按相应标准给予补贴,纳入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存款账户。60岁时,被征地农民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经账务处理后与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一并收缴。对于许多移民来说,他们的祖先生活在华山周围,所以很难离开他们的家园,想家。然而,面对已经落后于时代的住房、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为了年轻一代在这片家园更好地生活,他们选择了暂时离开。
新开发的华山地区当然不会让他们失望,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宜居新城正在崛起。
我市致力于恢复华山景观,将在华山新城重现古济南八景中的两景——奇岩九殿和阙花禹岩峪。因此,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编制了济南华山历史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结合齐鲁文化轴和阙化历史文化,将文化、景观、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协调文化、生态、居住、休闲的需求。
记者在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图上看到,生态景观占据了整个华山面积的三分之二。图纸上,花山湖湿地水面碧波荡漾。华山在湿地中间,四周云雾缭绕,芦苇茂盛,岸边垂柳,茂密天然的杂木丛林,红树的绿叶格外妖娆,仿佛看到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湿地西侧现代商务区高层建筑众多,具有商务办公、商务金融、旅游休闲、居住等复合功能。,这将为该地区人民的就业带来便利;湿地的北部和东部是居民区,环境优美。居民楼依湖而建,依山傍水而居,犹在图中,生态环境优美;湿地南面是商业综合体,满足了该区域居民的消费需求,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回迁前,大部分已经搬迁的人选择在华山地区周边租房过渡。
在过渡期内,政府为居民“支付”房租。为照顾群众切身利益,花山区村民过渡安置费每人每月500元,单人户按每月700元标准执行,提前发放24个月。同时,搬家费按每人400元的标准补偿,单人户按每人600元的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