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项与龙舟相关的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舟制作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舟制作技艺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广东东莞市汤种镇一直是龙舟制造的故乡,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汤种镇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地处东江支流水网地带,河流纵横,水域宽广。

现在它是东莞及其周边市县唯一一个拥有龙舟作坊的镇。Nave的作品主要是关于龙头高举的大头龙。2008年6月7日,龙舟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ave制造龙舟已经有几百年了。中堂制造的龙舟主要是“大头龙”,即龙舟前端装有龙头,高大雄伟。这种类型的龙舟细长,形似柳叶,长28.5米,有28排座位和56名划手。

龙舟生产要求:

端午节一般分为龙头、龙身、龙骨、龙尾四部分,有桨有舵。龙舟制作要求很高,需要请专门的木匠改日开工。据说过去人们开工前要斋戒、洗澡、烧香、礼拜,一点也不能马虎。木材应该是最好的质量,应该使用更多的大木来制作。比如水龙头一般要用整块柏木雕刻,这样才显得气场十足。至于船壳,要用樟木,因为樟木可以防虫、防腐、耐用。

精湛的工艺还用整木从龙尾雕刻出许多鳞片。龙舟是用各种颜色的浓妆做成的,使它更加逼真。用传统材料(樟树、刺柏等)制作龙舟成本很高。)和传统方法(榫头处全部用木销代替钢钉)。所以从龙舟的档次就能看出当地人的经济实力。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单木的龙船,但这样的大树更难找,浪费木材。

现在也是玻璃纤维材质,既环保又方便,但还是不普及。龙舟的长度也是有讲究的。广东人造龙舟常取好头大小,如长33.88米,寓意“命凶”。

龙舟的船身(去掉了龙头)一般都是沉在河塘的淤泥里,以防开裂,这也符合“龙生大泽”的传言。每年只有端午节才“邀龙出水”。